APP下载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以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10-08-15李国芬黄学明管亚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林业大学创新能力学院

李国芬,黄学明,管亚军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以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李国芬,黄学明,管亚军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论述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课堂理论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塑造方面的积极作用.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阐述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常见组织形式.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实践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途径包括课堂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途径.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由我国教育方针决定的.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是靠关在课堂上、校园里所能实现的,还必须依靠实践.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事关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发展后劲.其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因此,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视社会实践等课堂教学以外的有效育人途径,致力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1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道德是社会化过程中、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个是理论学习,一个是社会观察,一个是亲身参与实践.[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认清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增强历史责任感.[3]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重要形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的真正面貌,才能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取得的历史成果,洞悉社会思潮与人民需要,从而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社会阅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是“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高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向社会,又带着实际问题回到课堂,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其二,实践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只有同现实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及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三,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生活的甘苦、工作的辛苦、创业的艰苦、挫折失败的痛苦,磨练意志、砥砺品格.[4]

2 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

“现代教育所倡导和创造的,是一种民主的教育(面大多数人的教育),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而非智育中心、学科中心、书本中心的教育)”.[5]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认知”最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探询的方法.科学探询的方法,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学会.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能长成一裸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内在条件)及其所处环境条件(客观外在条件).因此,努力创造客观条件,营造创新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6]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常规工作,在各高校均备受重视,长抓不懈.事实上,社会实践除了常规的功能与作用外,其作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载体的重要作用,应得到学校、大学生及教师的足够重视.

3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塑造的肥沃土壤

敏锐的洞察力,对周围事物浓厚持久的兴趣;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在逆境中能很快调整自我;坚定的信念,在任何不利环境下都能始终保持自信;百折不挠,在困难面前拥有坚忍的毅志,不轻言放弃;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成熟的心态,不为暂时遇到的困境找客观托辞等优良人格品质的养成,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将影响其创造力的发挥和未来个人事业的发展.对于这些人格因素的培养,不仅要采取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式,还要通过各种生活实践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的体验来完成.

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否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检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反过来又对大学生的学习、创新目标指出了方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创新的灵感植根于实践.没有实践,发现不了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更是“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

社会实践创造了各种条件、平台促成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完善.对于需要创新意识和创造冲动的高校教育而言,社会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就是最好的激发个体创新意识和创造冲动的客观条件.成熟的社会实践机制和组织模式,对形成大学生适应市场竞争、促进社会进步的创新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对培育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也具有直接的意义.

4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探索实践

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在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历来是育人的又一重要形式.学院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院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明确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例和计划安排,作为必修课规定学分以及必要的考核手段.对社会实践的过程、参与人员的现实表现、取得的成果在学院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上报学校,进行科学的质与量的分析考评,给出成绩、学分.

以笔者所在的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学院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整体思路.一是注重点上的实践.结合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学院各专业优势,选拔组建若干支团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二是加强面上的实践.除参加校院两级团组织组建的服务团队外,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以走访了解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习为主;大三年级学生以去就业实训、社会实践基地参加预就业实训、实习为主.大学生有四种参与形式:校、院两级团组织组建的重点团队;不限地域、专业、年级、班级的自由组队;去就业实训、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个人返乡走访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习.社会实践项目总结归纳为七类:政策宣传;岗位见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挂职服务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科技帮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放矢,带着课题、带着任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学院,结合学校团委的科技创新和学院的优秀本科生培养工作,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前往三峡库区及上游考察漂浮物情况及打捞现状,据此组项的1件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2009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5 结束语

社会实践活动在形成创新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要贯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条主线,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杨德广.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实施原则[EB].http://sh.eastday.com/qtmt/20080805/u1a4 58577.html,2008,08,05

〔2〕陆昊.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ccylspeech/200905/t20090518_242760.htm,2009-5-18.

〔3〕朱立峰,卢雪飞,黄泽峰.正确引导精心组织确保实效[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8(1):5-6.

〔4〕赵振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06(6):114-115.

〔5〕刘玉霞.本科生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14(6):53-54.

〔6〕徐首庄,郭顺敏.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J].昌滩师专学报,2000(3):90-91.

G645

A

1673-260X(2010)11-0164-02

江苏省200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SGSY2009ZDO17)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创新能力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初等教育学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