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探析

2010-08-15潘红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排球教练员运动员

潘红霞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凤阳233100)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探析

潘红霞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凤阳23310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特点、心理训练内容和方式进行探析,旨在帮助排球教练员明确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标,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排球后备人才.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内容;方式

当今排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战术,更要有超人的心理素质,在“心理战”上胜过对手,挫败对方士气,进而取胜.

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才能见效.作为排球后备人才的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将心理素质训练贯穿于日常训练之中,打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中国有句话叫做“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关键比分下人能大胆去拼,使技战术发挥到极限.

1 心理训练的内容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发展和完善排球运动员在从事专项运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一种教育过程.青少年运动员不同于成年运动员,他们的心理各方面都处在发展、完善当中,特别是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清楚地认识,心理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依据其心理特点,明确训练目标,加强对心理训练内容的重视程度,对其实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将加速其成长成材.

1.1 培养和激发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青少年运动员在参与排球运动初期,虽然对排球运动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主要是对排球运动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这些也许来自观看一场精彩的排球赛,也许是来自青少年自身进行排球运动的一次愉快体验.但这种兴趣往往是暂时的,具有不稳定性,会因为训练过程中困难的出现而逐渐消退.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不仅能愉快轻松地参与训练,而且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忍受由身体训练所带来的肉体、精神双重痛苦.鉴于此,教练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运动员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即将运动员的兴趣由新鲜、兴奋等直接兴趣转向对训练结果的追求,启发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2)制定各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通过对训练结果的反馈,让运动员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目标均能逐一实现,从而实现运动员参训的信心和决心.(3)保持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使运动员能够带有新奇感去参加训练,从而始终保持他们的参训兴趣.(4)开展竞赛活动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青少年的好胜心强,竭力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赏识是他们的一大心理特点.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失败会激发他们提高自己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训练积极性.

1.2 建立并发展正确的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对运动训练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是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正确的运动动机能够推动运动员长期从事艰苦的训练.青少年由于认识和理解水平的局限,参训动机还不够明确,有对存在“近视眼”的毛病,即只注重近期效果.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来说,运动初期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在情绪上、魅力上以及身体运动上得到快感.随着训练的增加,他们的运动机会逐渐发生变化.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帮助他们建立并发展正确的运动动机.一方面,教练员要多鼓励队员间相互学习、相互比赛,并给每个队员制定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的具体措施.同时个人运动成绩的追求又是取得集体荣誉的基础.在另一方面,教练员要帮助他们建立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团结就是力量.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让集体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失误会给同伴带来不利,从而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使其能认真对待每个球、每次练习.加拿大运动心理学博士瑞?奥力克认为:任何优异成绩的取得都将依赖于自己提出的目标.这样每个队员既能自我实现,又能把精力聚集到集体目标上.

1.3 培养良好的个性

青少年期是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对成人感和独立性要求增加,开始对小孩式的管教开始反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理想和道德观念逐渐形成.抓住这个时期,培养良好的个性,能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名运动员的良好个性应该包括:(1)崇高的目标.(2)正确的训练及比赛态度.(3)大胆的创新意识.(4)良好的适应能力.(5)和谐的团体关系.(6)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良好个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训练、生活的环境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良好、轻松地环境能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并激发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2)加强教练员自身的思想素质.青少年模仿性强决定了,教练员的言行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练员可以通过自己有人格魅力的言行去感化他们.(3)鼓励创新.创新要求运动员多动脑,在动作学习上敢于求异,寻求特长技术.教练员在强调个人“权威”的同时,要尊重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专项感知能力儿童对事物的感知主要是对具体事物的形象意识,而青少年由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事物的感知更加全面细致,能够更好的把握细节.排球运动空中截击的特点即所有动作要在球飞行过程中完成,球不能落地,决定了排球专项感知能力较其它运动项目更为重要.因此,运动员对球的飞行速度、高度、距离、落点,对自身的移动速度、时间,对人与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都要有快速、准确的判断,以争取最佳击球时间;同时要对自身的姿势、动作规格有精确的意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球感”好.而球感是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复合直觉,是视觉、动觉、触觉系统共同工作,对人、球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精细分析,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复杂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青少年运动员的视觉感受性、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神经系统发育不断完善.抓住这一时机进行专项感知觉训练,能够为从事排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垫球练习,可以经常垫击各种不同距离、速度的来球,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感知觉灵敏度,敏锐的感受来球速度,选择好人球距离,从而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1.4 培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际关系决定了集体的凝聚力,影响着比赛的成败.原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曾说过:“凝聚力对体育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把每个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这里面是有大学问的,其中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因素.一个球队相互只要有不信任,竞争力就会减弱,就会帮助对方打败自己.……球场上打一场球,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培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能使运动员知道如何调整与队友、教练及其他人员的关系,形成思想情感上相互理解、信任,行动上相互协调、支持,困难时相互鼓励,胜利时看到集体、同伴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这种能力,要让青少年认识到和谐人际关系所能带来的便利,使其从主观上去积极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多鼓励他们阅读社交、礼仪方面的书籍,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教练员也要以身为范,并及时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学会相互包容,团结协作,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1.5 培养活跃的思维方式

运动员不是执行教练员旨意的机器,不能只注重体能的提高而忽视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在“快”“变”为主要战术规律的现代排球中,机械的模仿和重复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训练、比赛中要学会智胜,斗智斗勇才能精彩取胜.因此,训练中要贯穿积极地思维方式,鼓励运动员多动脑.平时训练中培养积极地思维可以通过表象再现动作,分析动作的合理性;可以预测比赛中的可能情境,想出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控制动作;可以创造新技术….同时运动员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能不拘泥于教练权威,凡事多从不同面去考虑,多尝试,多问为什么,能主动去思考训练过程中个因素的合理性,力求达到训练最优化.青少年兴趣广,但知识面窄,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得靠教练员的正确引导.(1)教会运动员多问为什么,如:正面上手发球训练时引导运动员去思考“为什么要击球的后中部?是不是击别的部位不行?击别的部位会出现什么情况?”(2)鼓励运动员多看书,扩展知识面,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活跃,考虑问题就越周到.(3)激发主观性,鼓励大胆创新.如:发球时教练员强调击球“后中下部”,使球上旋时,引导运动员想象兵乓球的侧旋球,让其意识到击球的侧面,球会发生侧旋.

2 心理训练的方式

心理训练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方式贯穿于训练之中.对于教练员来说,实施心理训练不仅要了解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更要熟悉每个青少年的具体心理状态,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心理问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2.1 通过教练员的言行

环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在一群未成年的青少年中,教练员就是权威和规范.特别是当教练员和队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时,队员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练员可以身作则,在日常管理、训练及生活中,将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言行对运动员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运动员的平时言行中发现问题时也可以直接对运动员进行引导,告诉他们什么应该,应该怎么做.

2.2 通过训练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通过训练的组织形式与要求加强心理训练是一种能将心理训练贯穿始终的方式.即在训练中对每个球、每个动作附加一定的条件,使运动员带有“压力”的去进行每个练习.例如垫球练习,要求运动员将球垫到2、3好为之间放置的固定小框内,且球的高度不能低于3米.这样带有一定要求的练习,运动员会产生紧张感,担心失误,但长期的训练就会使运动员渐渐消除紧张,使以后在比赛中处理每个球都能镇定、认真,不慌乱.

2.3 通过设计专门的心理训练内容

专门的心理训练内容可以说是心理强化训练,是教练员针对具体目标设计、解决具体心理问题的训练方式.例如:为了解决临场紧张状态,教练员采用赛前模拟训练,模拟比赛现场喧闹的气氛,有意制造裁判的误判、漏判和观众的喝倒彩,帮助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气氛,做到临阵不乱.

3 结束语

国内外一些体育专家认为,在集体项目中,心理状态与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密切关系,具有第一流技战术和体能的比赛队伍之间的比赛胜负,将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是排球后备人才,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仅要在平时重视心理训练,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运用心理学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训练、比赛中应根据不同特点的运动员,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要讲究针对性和时效性.如果应用适当,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国排球协会审定.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

〔3〕刘一民.论体育团队精神[J].体育科学,2003(3).

〔4〕龚元方.排球运动员的四种感觉对掌握排球技术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5〕严精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良好个性形成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马国义,张庆春,等.社会心理环境与少年运动员成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G842

A

1673-260X(2010)11-0119-02

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人才基金项目(SRC2007150)

猜你喜欢

排球教练员运动员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