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2010-08-15刘芳张翠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人文精神人文

刘芳,张翠华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

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刘芳,张翠华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也对体育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体育人文精神.

和谐社会;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研究

和谐社会条件下,社会赋予时代的公正、诚信、互惠互利、回报社会等文化主题使得中国现阶段体育人文精神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中国体育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体育人文精神,建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科技与人文并重的体育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高人文水平与高文化素养的人才,为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访谈等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转变体育价值取向

社会的进步说到底是作为历史行进主体的人的进步,社会发展说到底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体育人文精神,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最高命题,其根本意义在于认识到了其自身的价值,强化了人本价值取向.而转变价值取向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转变带有阶级特征的体育价值取向.要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体育人文精神,必须转变带有阶级特征的体育价值取向,而改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2)强调体育价值取向整体化.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东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的相互融合,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必须向整体化迈进.(3)追求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追求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应是体育运动一个确定不移的价值取向趋势.和谐社会发展的热点将从物质转向精神,精神消费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4)强调“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体育人文精神,是从人的生命健康角度,以“对人的生存健康关怀、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为价值取向.要想在强调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和谐社会中构建体育人文精神,就必须转变价值取向,将关注的重心由物转向人.

2 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

体育人文精神以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为基础,体育人文社学学科的建设必将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来保证体育人文精神的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多种学科理论.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引入体育科学,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强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认识能力,扩大体育科学研究的视野与研究范围,改善体育理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高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科研水平,扩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2)创立新学科.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原有的体育理论框架结构显得狭小而又陈旧,已容纳不下现代体育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一大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出现,显示出体育人文精神的不断推广和创立新学科的迫切性.(3)更新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落后与贫乏将限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视角,阻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展开,直接导致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落后.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学习和方法论的探讨,应在研究方法上逐步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趋于一致.(4)重视应用性研究.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应加强对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如:关于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的特征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研究;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研究;关于体育法的研究;关于体育经济问题和体育经济政策的研究等.(5)培养研究人才.要努力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业务研究能力.要特别重视培养中青年优秀研究人才,为他们的迅速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要提高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倡导和树立严谨科学的学风,这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品格.

3 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就体育来说,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同时又以人文精神为本质内涵,因此,构建新时期的中国体育人文精神,就需要把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和谐创新.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1)扩大科研范围.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中体育人文精神,就要拓展其研究领域,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其它学科、面向世界的开放体系,建立了体育科研与教学、训练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协作、体育科学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体育科技网络.(2)强化科学观念.在当今时代,尤其是在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运作的复杂化、问题的综合化、决策的多目标,迫切需要加强体育人文精神的科学研究,使体育人文精神日益承担起理论支柱的作用.(3)制定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和研究课题规定着体育人文精神研究的方向.制定科学规划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保证必要的研究力量和经费.对有助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相关的人文精神研究,必然会充实其内涵,丰富其理论,推动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4)实现科学转化.要使科学的功能得到发挥,必须实现科学成果的转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体育人文精神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许多理论成果应变为可操作方案,供决策单位参考,影响或干预体育工作实践;另一方面要为体育人文精神研究者宣传研究成果提供实践园地. (5)整合科学组合.科学问题错综复杂,信息量迅速增长,只有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联合作战,协作攻关,发挥体育人文精神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整合,才能解决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的体育问题,体育人文精神也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4 加强普及与传播

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要加强普及和传播.这是建立在把体育人文精神看作是带有抽象意义文化的基础上,并认为体育人文精神是对现代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供选择的文化因素.当今,大众文化已经伴随现代化的进程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体育人文精神也不能甘于被冷落、被忘却,而要主动参与文化传播的过程.一方面,就现实意义来讲,体育人文精神的普及与传播应成为一个当前的话题.因为在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各国人们的关注,故研究体育人文精神的人也有责任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其理论体系,从而把体育人文精神中优秀的内容当作人们选择的有价值的精神资源之一.另一方面,就理论意义而说,体育人文精神在多元文化体系中的发展,也有赖于它的普及和传播.体育人文精神的研究者应主动进入社会,去探讨人们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需求,结合社会环境、其它文化理论来加强普及与传播,使人们指导、了解所参与体育运动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其构建.

5 纳入高等院校教育体系

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而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领悟能力强,而且具有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对各种体育理论和内涵也能有较好的理解.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通过加强体育教学环境的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等方式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要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并且在体育价值观和敬业精神、体育道德、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底蕴,建立高尚道德和升华人格,进而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6 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

体育人文环境指的是制约或促进体育发展的精神条件及其一定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政策、制度、风气等条件,比如人的体育思想观念、体育文化科学知识、体育思维方式、体育习惯、体育社会舆论、体育制度体制等.它主要是指由人们所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文化环境.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存在于整个文化环境之中,属于一种亚文化.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影响着体育人文环境,体育人文环境又制约着体育人文精神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实现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构建,就必须从营造体育人文环境入手,而营造育体育人文环境的前提是培育体育人文环境意识.人文环境意识是反映人、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的相互关系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各种方式来培养体育环境道德观、体育环境价值观、体育环境经济观、体育环境整体观等理论引导来加强体育人文环境意识;通过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建设具有深厚体育文化底蕴的体育环境,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提高体育文化软环境的构建,以现代的眼光制定和实施体育人文环境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来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建设.

7 结论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体现,体育运动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伦理、体育思维方式、体育行为方式等,都是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研究提出的转变体育人文价值取向、加强体育人文学科建设、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加强普及与传播、纳入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和营造体育社会人文环境等策略可为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1〕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体院学报,1997(1):l-8.

〔2〕陈士兵.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构建的一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1(3):41-42.

〔3〕马华徽.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24.第26卷第11期

2010年11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26 No.11

Nov.2010

G80

A

1673-260X(2010)11-0107-02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人文精神人文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