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十年的思考
2010-08-15刘宗勇张明举
刘宗勇,张明举
西部大开发十年的思考
刘宗勇,张明举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西部与东部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西部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新阶段更好地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对策建议。
西部大开发;反思;建议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战略地位重要。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12个省区市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国家支持和开展地区合作,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利保护,对全国经济十年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明显的彰显。但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西部地区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反思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对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意义重大。
一、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反思
(一)开发力度不够,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
由于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滞后,开放程度不高等,尽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开发力度明显不够,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较大的跨越,二者发展差距仍呈拉大趋势。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1999年西部地区GDP为14 370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7.51%,东部地区GDP为46 442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56.59%;2008年西部地区GDP达到50 813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为16.9%,而东部地区GDP为175 591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却上升到58.4%。单从总量上看,西部地区GDP增长了2.54倍,而东部地区GDP增长了3.78倍。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 283元,相当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40.1%。2008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增加到7 728元,仅相当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39.68%。
(二)“输血”为主,“造血”不足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优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取得初步成效,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这种简单的靠“输血”换来西部地区的繁荣,只能解一时之需,而非长远之计。要使西部经济繁荣、健康地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实现西部经济自主发展,从基础设施投入转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产生“造血”功能,“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激活西部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西部地区经济自我发展的活力,这远比源源不断的“输血”重要得多[1]。
(三)优势产业的培育不充分
西部地区在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十年来西部产业发展迅速,但西部产业结构的综合素质与东部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竞争力状况不容乐观,工业化进程缓慢。西部地区的大多数传统产业是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如化工、石油、机械、纺织和各种原材料产业,许多产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这些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差,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市场竞争力相当弱[2]。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立足西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延长资源性产业的产业链,培育新兴的产业和有前景的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培育并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四)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明显
在西部经济总体较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经济基础好、能充分运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的省区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而一些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且没有抓住发展机遇的省区,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西部12省区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出现了显著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而且随着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过大,对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二、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一)落实“两个大局”理念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成效卓著,现在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但几百年来积累的老问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解决。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开发用了将近300多年的时间,美国西部开发也用了大约100年时间,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总结和借鉴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我国西部地区自然和历史因素以及国家区域政策的局限性,开发行为不能急功近利,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
(三)资源支撑,可持续发展需要
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潜力,但是西部的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发挥。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为西部地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实现西部与中部、东部的互动,为中部、东部地区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接续[3]。同时,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构筑西部生态屏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对于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具有长远意义和全局意义。
(四)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会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欠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如果不改变这种欠发达状况,将会拖延全国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是关键。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少数民族比较集中。要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的安全,只有加快西部的发展,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才能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4]。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在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份量,对构筑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建议
(一)狠抓造血功能的培育,打造各类高地
西部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经过十年的发展,西部地区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西部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过程。但由于西部地区的特殊历史条件和背景,自身“造血”功能仍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在综合考虑西部地区资源特点、产业基础、支撑条件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应当重点发展能矿资源的开发及高耗能产业、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资源,借鉴其他地区产业发展经验,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摆脱产业由资源丰富—资源开发—环境恶化到资源枯竭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 “西部牌”,创建特色产业带,带动西部打造成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类高地。
(二)加大政策支持倾斜的力度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的政策优惠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而对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并不明显。在西部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国家有效的政策支持,西部绝大部分产业将很难获得平等参与竞争的基本条件,进而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应当做适当的调整,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植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正确引导资金的合理投向,促进西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严格监督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最大程度上发挥政策效应。
(三)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关系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抓住当前在西部设立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制定完善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思想认识,破除落后观念;加快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自身发展,提高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发挥城乡协调互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新局面,努力构建和谐西部,走出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四)在点和面的结合上打造增长极
一个地区的增长极是本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每个阶段都要借助一个或几个经济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东部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西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增长极,采取“撒胡椒面”式的平均主义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考虑建立若干重点开发区,先重点、后全面,逐步推进,由此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5]。2008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的GDP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为9.9%、17.9%和10.9%,三大经济增长极GDP总量占全国GDP比重达38.7%,三大经济增长极对东部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明显。而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虽然重庆、成都和西安经济增长迅速,但是对整个西部的发展驱动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要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培养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这些增长极对其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西部经济增长的高地,实现区域经济联合,充分带动西部地区更快、更好发展。
(五)积极开展跨区域经济合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大西部与东部、中部的跨区域合作,将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进行合理移动,实现最有优势的生产要素组合和配置,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取得最佳的整体经济效果。东、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将东、中、西部地区的优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快的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达到互惠多赢,为西部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最终实现西部的繁荣发展。
(六)探索西部地区“动车组”发展模式
立足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凭借西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科技优势,基于已有的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快的“动车型”企业或企业“组团”,探索西部地区“动车组”发展新模式。西部地方政府要积极主动地为这些企业营造公平、高效的运行环境,促进企业联盟或合作,产生“优势叠加‘效应,放大创新成果或加速创新进程。不断培养“动车型”企业和各种“动车组”,为西部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子。
[1]张晓楠.西部大开发:造血? 输血? [J].价格与市场,2000(8).
[2]张莉.论西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J].经济体制改革,2007(3).
[3]曾培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石油工业[EB/OL].2009-09-23.http://wwwold.sdpc.gov.cn/a/news/0109181.htm.
[4]黄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大开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纪伟昕.借鉴美国经验积极推动西部开发(续)[J].团结,2000(2).
F127
A
1673-1999(2010)05-0100-03
刘宗勇(1984-),男,山东潍坊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地理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
200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