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

2010-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大众公民利益

朱 茜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试析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

朱 茜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大众政治参与的水平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所以民主国家总会通过各方面协调努力来促进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但是近年来,无论是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西方,还是正处于民主建设中的我国,大众的政治参与程度一直较低,甚至出现了政治冷漠。要改善这种现状,促进大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质量,必须先了解大众参与受哪些因素影响。

大众参与;经济;文化;道德

大众政治参与是社会大众以合法的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政治过程的行为,其直接目的是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从理论上讲,自愿参与意味着自由表达意志的权利和机会,并且在合法的前提下,这种机会应该是均等的。然而实际上,由于公民个人的能力、社会地位、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各自所能选择的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和质量并不一样。所以,大众参与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影响,即参与主体所关注的问题,参与人数及占总人口比例(参与程度),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大众的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等。而能对这几方面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可分为: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

一、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经济环境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水平、质量、模式等方面。综观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大众参与水平大致是正向对应的。经济越发达,大众参与水平也越高。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环境影响着大众参与主体所关注的问题。

从整体看,经济欠发达环境中的社会大众更多关注自身生存的问题,在经济领域寻求物质资料的丰盈,以求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对公共政治生活的态度往往是消极被动的,甚至是冷漠的。而经济较发达环境中的民众通过分享较丰富的经济资源保证生存的需要后,为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其它利益诉求或实现个体的价值而相对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从细节看,经济环境中的诸因素,如经济模式的选择、科技发展水平等都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大众参与。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由于计划经济固有的不灵活、缺少活力、封闭等特点,不仅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增长,而且造成了民众对民主认知不深、视野狭窄。同时,制度上也未给大众参与留有可发展的空间,所以民众所能关注并有意愿、有机会介入的政治生活领域较少,大众参与水平较低,即使参与往往也不是出于自我意识的结果。而市场经济要求开放性、竞争性的环境,在制度上追求民主化、法制化等,这些特点促进了大众自身权利与义务意识的觉醒,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认识更充分,更加能够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主张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科技方面,如无线电传播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为大众参与提供了更多手段和途径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增加了大众获取和占有信息的渠道,加深了民众对政治生活的了解,从而加强了大众的政治责任感。这一系列作用都会促进大众参与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现代社会,各种媒体本身就作为大众参与的主要途径而存在,民众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媒体又对于不同主体的参与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从经济运动结果看,往往会涌现、分化、组合出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不同层次的利益要求。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均有各自所关注的问题,这些民众所选择的参与领域就会有所侧重,也正是由于不同参与基础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因此,“就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长期影响而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成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1]

二、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文化环境

大凡能赋予人文内涵的东西皆可称作文化,如知识、娱乐、媒介、习俗、宗教、语言等,使这些文化得以传播、传承、深入、蔓延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具影响力的是教育。我们便以教育环境为主了解文化环境对大众参与的影响。

一个开放、良好、全面的文化教育环境能够培养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与未受过教育的人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不同,关注的问题不同;不同知识结构培养出的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具有差异性,有人关注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问题,如法治建设、市场机制等,有的则较多关注涉及民生的问题,如物价水平、医疗保险等。

一个开放、民主的文化教育环境,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兴趣和责任感。大众参与本身是一种权利,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权利时才能在涉及自身利益或有意愿时行使权利。这种权利观念越普及、越深入人心,则越可能触发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而教育,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正是促进这种权利意识觉醒及发挥的重要途径。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自己的作为改变结果的可能性更有信心,更愿意介入政治生活,所以教育是增强政治信心的重要动力之一。正如列宁所言:“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2]因此,好的教育环境能培养更多文化素质高的公民,增加政治参与的人数及比例。

大众参与的一个前提是必须以合法的方式,不能是不合法的参与。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缺乏实际了解和真正知识的人的政治参与可能会在方式和程序上发生错误,以致影响参与的效能和结果。事实上,以不合法、不正当的途径介入政治生活并不能称作政治参与,它不但不能促进和推动政治的民主化,相反会破坏政治秩序的稳定。而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习俗教育等方式,可以使大众对于政治知识、政治过程、参与手段等有所了解,有助于大众选择正确和有效的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只有程序和方式的正当才能保正正当的结果,大众参与才真正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例如通过访问(走访)、参加选举、舆论宣传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就是合法、正当的选择。

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能够提升参与主体的利益表达能力。“一个具体的政府过程,包括中国的政府过程,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3]而参与主体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要取决于利益表达的力度和有效性。文化素质较高的主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表达能力强,能够恰当选择表达的方式和渠道,从而加强其参与的影响力,较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诉求。因此,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客观上培养了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并最终影响大众参与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和有效程度。

三、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道德环境

这里所说的道德并非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观念,而主要是公民的政治情感,它是指在一个社会里面对于整个政治体系的感情,或者说对所生活的社会共同体的感情。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实现仅仅停留在理性的认识和制度的建构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民主政治的真正价值凝结于公民的政治人格,转化为公民内在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才能发挥持久的作用。内心的价值认同比外在的强制动员和利益驱使在长期效力上更能对人产生影响,“如果对政治系统的忠诚完全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基础是不稳定的。”在有些时候,一个人是否愿意为所生活的社会服务、尽义务,取决于对这个社会的政治感情。一个人只有对社会认同并有感情才愿意为社会效力。政治情感包括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情操、政治热情等。

道德环境如果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则大众参与主体不仅会围绕自身利益来参与政治生活,还会关注政府的方向性、路线性政策,对实行权利和承担义务具有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只有通过政治道德环境的营造唤起公民心底里的政治参与热情和需要,使其意识到自身独立自主的政治人格、自由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政治责任感,把置身事外的百姓变成积极参与的公民,才能够对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建设提供持久的推动力。另外,政治情感浓厚的道德环境下,参与主体更多地希望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而非破坏,所以在参与途径的选择上,有意愿以合法的方式和行为实现所要追求的结果。

综上所述,大众参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一个民主的社会系统中,大众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质量直接决定民主化程度。但是,要想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除了要积极发展经济这个前提条件之外,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包括教育、宣传、制度改革等等。大众参与不会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民主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

[1]塞缪尔·亨廷顿.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85.

[2]列宁.列宁全集(第二版,第 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6.

[责任编辑:贺春健]

D63

A

1671-6531(2010)04-0017-02

2010-06-22

朱茜,女,辽宁大连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史。

猜你喜欢

大众公民利益
论公民美育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