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孔子的民本思想

2010-08-15陈凤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民本富民论语

陈凤鸾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100083)

浅谈孔子的民本思想

陈凤鸾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100083)

孔子的民本思想既继承了上古时代的民本精神,又赋予 “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他不仅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富含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专制时代的糟粕,因此,我们应对孔子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借鉴,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孔子;民本思想;现代意义

儒家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在传承上古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重民”、“富民”、“教民”、“德政”等主张,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

一、相关概念阐释

民本思想发端于夏商周时代,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孔子之前,“人”这一概念的使用是不完整的。由于阶级的划分,有些人并不被视为“人”,而只是作为贵族阶级的附属物,是低贱的“民”,也即是当时所谓的奴隶。但孔子认为,“民”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他一生所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仁之方,如果离开了把人当“人”看,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大前提,那么在社会生活领域中不过是一句永远无法实现的空话。面对当时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现实状况,孔子鼓励普通民众“学而优则仕”。《论语·先进》有一段记载,“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后进于礼乐的贵族子弟,孔子更看重先进于礼乐的寒门之士。

所谓民本思想,是产生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一种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道德观念。它是与君本位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其实质不仅要求握有国家权力的君主重视人民在立国安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目的,而且还肯定民众的价值,并最终实现“重民”与“爱民”的统一。[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对殷周至春秋时期民本思潮的继承与发展、总结与升华,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民本主义思潮为孔子民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非常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孔子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

孔子的民本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以民为本,即重民、富民、教民以及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政。

1.以重民为前提。重民不仅包括对人生命的尊重还有对人尊严的承认。《论语·乡党》里有一段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当时的社会,在主人眼中财物比奴隶更重要,因此,孔子的问人不问马是很难能可贵的。又比如,殉葬陋习在中国长期存在,但孔子坚决反对殉葬,痛恨殉葬,甚至对以陶俑代替真人都深恶痛绝。这些都表明,孔子非常尊重人的生命。孔子还看到了民众的人格尊严,肯定民众之间人格的平等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以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这些都体现了孔子对个体独立人格的承认,也是民众个人主体性的体现。在这里,“民”不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主体意识,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2]

2.以富民为经济诉求。孔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孔子继承了周公保民、惠民的思想,并进而提出了富民的思想,在富民的前提下,孔子要求统治者废除苛政,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论语·先进》记载他的弟子冉求做季氏宰,替季氏聚敛,孔子很愤然,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还认为,民富与君富是紧密相连的,希望君主不要与民争利。“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只有民富,才能君富,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人民安居乐业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3]

3.以教民为教育主张。孔子提出“庶之”、“富之”、“教之”的主张,就是先使人口多起来,然后再使人民富裕,在实现了这两者的基础上就要教育人民。孔子还曾经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主张,孔子首创私学,并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孔子那里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有受教育的意愿,就会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他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4.以德政为政治理念。孔子不仅提出了“泛爱众”的爱人之说,还把它上升为对统治者的要求,并提出了“德政”的学说。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治思想,即对统治者严格要求,对百姓宽松恩惠。在此基础上,孔子十分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先决条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德治思想的出发点在统治者,而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却在于天下人。孔子还极力主张推选民间人才治理公共事务。他讲“举贤才”,又讲“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就是要发现、调动民间的力量,以增加政治的活力。

三、孔子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的民本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有其合理性,但它毕竟是建立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孔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让君主“爱民”,即“为民做主”,并不是“由民做主”,这就与“以人为本”具有了明显的区别,也与现代的“让人民当家作主”有着本质不同。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进行评判性的吸收。

孔子主张富民,认为民富则安,民贫则乱,先要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要,这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既继承了传统的富民思想,又克服了其虚伪性和空想性,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富民之路。

孔子富民、教民的思想也符合我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我国现阶段所提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另外,孔子所提出的“为政以德”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提高领导者素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一段话说明了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上行下效,领导者做好带头模范作用,那么老百姓也一定会遵纪守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但在这一基础上,应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许卫全,金同启.从《论语》解读孔子的民本思想[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崔迎军.孔子的民本思想及其意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于方方.孔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借鉴意义[J].学术前沿,2009,(6).

[责任编辑:贺春健]

B222.2

A

1671-6531(2010)04-0021-02

2010-06-17

陈凤鸾,女,山东菏泽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民本富民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如何读懂《论语》?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