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浅思考

2010-08-15姚启耀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姚启耀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 3 9 0 0 0)

关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浅思考

姚启耀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 3 9 0 0 0)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社会声誉不高。文章在认真分析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浅思考。

高职院校,社会声誉,提升途径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迎来了大发展浪潮。高职教育从不为人们熟悉逐渐转变为社会、企业、家长、学生认可,发展的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高职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格局。目前,全国不论是高职院校数、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们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国家1 0 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除外)。社会唯学历与文凭是举的人才评价模式,令职业教育不受家长和考生的欢迎。如何改变社会风气,为职业教育正名,自是有其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略陈拙见,难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二、影响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因素与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职业教育也是尊重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的终生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教育。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深远,但是和普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相对滞后,尚未能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认可。其主要问题表现有: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投入少,条件差;教师数量和质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读高职态度不端正、校风不严谨;重规模、轻质量、就业率不高等。

影响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内部小环境的因素。但简单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社会上还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认识还不够客观公正。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包括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多数人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不是正规教育,加之现行高考制度决定了目前高职的劣势地位,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有人称之为“二等教育”。就目前而言,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和今后当技术工人,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里,并不是高中毕业生的首选和理想。有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校高职生,多数对自己考入院校和所修专业的满意度相当低,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长期沉溺于不满和抱怨之中,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考上高职院校自感低人一等。

(二)国家现行的政策和制度不够配套。各级地方政府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舆论宣传还不够有力,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方面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将从业人员划分为干部,工人。现行公务员招聘还是带着浓厚的“干部”色彩,频频出现千人争考一个事业单位岗位,就是最好的佐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较少,大多直接走向社会。因为高职属于大专学历,连参加社会招考资格也没有。受此影响,在社会的一般认识里,还没有赋予高职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充分的重视和尊重。使得人们成长的观念仍然是考大学而不是考高职。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都不如智力型人才。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是每年晋升一级,而企业就不是这样,有的甚至好几年不给晋级,致使人们学技术当工人缺乏动力。另一方面,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明显不足,在录取上,一般还是普通高校的提前批次、重点大学、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录满计划后,才供高职(专科)院校录取。很多高职院校对生源的渴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一些慌不择乱、饥不择食之感,招来的学生,高考分数低的可怜。导致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是孬学校,学生也是差学生。

(三)教学软、硬件条件不够优越。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普遍紧张,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教材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大班授课方式的实施,现有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很难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有些学校也在积极克服办学条件困难,努力争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教育”等外部环境支持,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而使其有名无实,流于形式。这给一些本不情愿考入高职院校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处于抱怨之中的学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还有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软肋。许多职业院校还是在利用原有师资进行教学,这显然是难以达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质量。有些学校在与普通高等学校攀比,一味要招聘硕士生做教师。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环境要招到真正的工科类硕士生比较难。即使招到硕士生,也相继出现人才利用率低、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有些学校从社会上聘用教师应急,因待遇和管理等因素,教书育人的质量也不尽人意。学生缺名师执教,在校学不到真本事,毕业难就业的现象令人担忧。

(四)内部管理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中职)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来,或属新建院校,建校时间不长,缺乏办学经验。具体表现在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把握不够,内部管理大多沿袭中专(中职)或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且各级管理人员还没有来得急接受系统的高职教育与培训,多数人缺乏对高职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高职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管理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尽管改革多年,许多院校也办了多年,但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浓厚的“官场化”色彩,仍然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又如,制度体系,大多数是采取“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与自身实际联系不紧,导致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守旧由余、创新不足,缺乏有力的履职监督机制。还有,办学资金贫乏,福利待遇偏低,制约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影响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问题和原因远不止上述几点,还有党风廉政建设、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营造等方面。兹不赘述。

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浅思考

(一)优化外部环境,提升高职院校的可信度。

1.国家要加大高职教育扶持力度,让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享受同等“待遇”,实现两种高等教育同步发展。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走了很多年,但在教育系统内依然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当下高职教育在享受政策方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应不断完善高职发展的政策,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具体做到:一要认真落实具体政策,完善政府为主渠道的职业教育财政供给制度,依法增加对高职院校资金投入,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为高职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认同感。要平等看待职业教育,使其等同普通高等教育,在全社会弘扬职业教育也是社会所需的教育,不存在孰轻孰重,都一样能为社会做贡献。改变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差,让人们乐意接受高职教育。三要改革教育招生制度,打破不同级别分批录取做法,使报考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考生具有同批次录取的机会,实现公平竞争。四是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让高职院校推行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得到企业的支持和拥护。政府应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企业的责、权、利,让企业真正深度地参与职业教育,达到校企利益共赢。

2.国家要赋予高职教育充分的自主性,为高职教育的自主延伸、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支持。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周期快、技术进步快、信息变化快、产品更新换代快、工艺流程革新快。为了防止技能型人才培养周期过于滞后于科技进步周期,避免造成人才培养的不适用和浪费,国家教育部门应允许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本校办学实际、专业教育特色、考生的自主选择等因素,进行学制改革,以进一步彰显高职办学特色。二是大力推行“学分制”。学分制是学校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而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和成效的一种灵活先进的现代教学制度。实施学分制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同时也很好地适应了当前毕业生提前顶岗实习、就业的客观需要。既解决了工学交替的矛盾,也解决了学生家长的许多后顾之忧。三是打通学校“选人”的绿色通道。允许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自聘教师并在人员编制上和财政上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学校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工作及生活的后顾之忧,增强吸纳、稳定、凝聚优秀人才的能力,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3、国家要强调职业教育的地方性,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职业教育最根本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正因为如此,承办高职院校的地方政府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应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优化其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所在地的辖区公安、社区居委会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监督和服务职业教育的责任,努力发挥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手架”作用。首先要针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的、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青年大学生侵害的问题,经常不断地整治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坚决打击非法传销和黄、赌、毒行为。其次要针对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加强校内编制外人员的严格教育和管理并敦促学校树立“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的守土有责意识,加大安全保卫工作的力度,对在校内发生的有关治安等案件,调查处理一定要及时果断,决不姑息。再次要针对市场经济的负作用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坚决打击不法商贩进校园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为高职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强化内涵建设,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1.强化内涵建设,要致力于质量提高。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出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管理滞后、教学质量下降等现象。高职院校虽然没有升学任务的压力,但也不能忽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求真务实,真正把教育教学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的资质、学习的内容和教学设备等,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教师的水平、修养,决定了学生发展的程度。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外国教育专家的经典世语值得学习和借鉴。高素质的毕业生当然要靠过硬的教师来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能适应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首先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或下派到企业、工厂、实训基地锻炼的方式,对现有教师进行分期培训并鼓励他们朝着“双师型”队伍迈进。二是创造条件引进有专业技术和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人才来校任教,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用高薪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争取政府支持,使他们逐步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其次要重视学生技能提高。现今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技能。高职毕业生属于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要去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的。为此,学校要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条件。一是重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加学习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在实践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二是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早期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能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第三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发挥督导组织作用,通过督导进行督教、督学和督管等监控,维护教学秩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强化内涵建设,要致力于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态度,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具体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构成学校的基本文化环境,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言行,引导着人才的培养。严谨而纯正的校风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优势发展领域的独特的个性,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的差异造成的,教育者只要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充足的学习时间,调动了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取得进步和成功,成为社会需要的多元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注重外延式的发展转移到加强内部管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来,努力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寻求校风建设的突破。首先要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具体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形成切合实际、凸现特色、奋发进取、团结和谐的校风。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辅人员的管理行为。再次要严肃学习风纪。拒绝学生上课、做作业、写论文、做实验、比赛、考试作弊等造假行为。坚持宽进严教严出,注重个性教育,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第四要注重培养全体教职工树立为人师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意识,努力营造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纯朴校风。

3.加强内涵建设,要致力于就业指导工作。读高职的学生除了极少数人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人的目标就是就业。就业关乎个人生计、关乎家庭和谐、关乎学校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所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否强劲和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业率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它反映出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吻合程度,又是高职办学成效外显性的标识,是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刚性结果。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待遇成为考量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就业率高最能赢得老百姓的口碑,他们自然会为你传播、宣传,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业率高有利于外向拓展,拉动招生。即“出口畅,进口旺”,增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还有就业率高能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和爱恋,激发学生学习进取的动力,形成强劲发展、励学共进的局面。就业指导是关系到毕业生能否充分合理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虽然离不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离不开社会用人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但关键还是取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与疏。为此,高职院校要把就业工作抓紧抓好。一要利用校报、广播、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和注重典型引路,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二要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优秀人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三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够接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四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有计划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助推毕业生及时进入求职状态,增加就业机会,而顺利就业。五要建立“毕业后服务”的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走访用人单位,收集整理毕业生在岗的有关信息,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也是如此。目前全国有1 2 0 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这都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即落后的激烈竞争。发展是硬道理。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俨然要靠质量来提升。为此,高职院校要以高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探索、钻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紧扣发展这个“要务”,注重以加快内涵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明确办学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打造高职办学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竭力地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1]张健.对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反思与追问[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J].教育与职业,2009,(14).

[3]耿金岭.对发展职业教育几个有关问题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思源.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9,(1).

[5]谢圣献.职业素养教育必不可少[N].中国教育报,2009-9-28

[6]仵自连.关于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book=24,ebook=18

G719.21

A

1671-5993(2010)03-0024-04

2010-08-28

姚启耀(1954-),男,安徽全椒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研所高级政工师。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