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的报纸编辑工作
2010-08-15黄蔚
黄 蔚
(滁州日报社 ,安徽 滁州 239000)
浅谈网络时代的报纸编辑工作
黄 蔚
(滁州日报社 ,安徽 滁州 239000)
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和运用,编辑工作也日趋现代化,它要求报纸编辑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挑战,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
编辑;挑战;工作方式;网络素质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和运用,报纸编辑工作也日趋现代化。同时,对于报纸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编辑人员面临的挑战
数字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电信手段已突破了传统媒体频道、版面等物质上的束缚。通过技术手段传送海量信息,它为受众提供的服务仍在于信息,而技术手段的革新只是它的增值部分。媒体的成功在于"内容为王",从根本而言,媒体不过是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
网络的出现和优势在于:信息资源的海量化,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与参与性,以及在传播方式上呈现日益个性化的特点等等。它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方式以及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它要求编辑工作者将电脑网络技术与编辑工作有机接合起来,以提高了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为编辑工作提供更加有效、快捷和准确的服务,这也对网络时代的编辑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利用报纸版面,对网络新闻信息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整合,就自然成为报纸编辑们必须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问题。海量的信息给报纸版面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资源。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之后如何处理就成了当前报纸编辑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对过去的编辑来说,认真审稿、语言能力强、能给记者提供采访建议、有较强的版面设计水平,是衡量一个编辑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那么现在就要再加上新的一条:对网络新闻浏览的广泛性、准确性与对新闻的敏感性、选择加工和处理技巧。
二、编辑人员工作方式的转变
相对于过去手工化的编采方式,现在已进入了无纸化运作方式。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新闻编辑处于崭新的技术环境中,许多报社已经采用了电子采编系统,数码相机、卫星传稿也广泛使用。而互联网对报纸编辑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稿件方面。
(一)利用电子信箱与作者进行联系
报纸编辑需要与自己固定的作者队伍进行联系,传统的邮政信件在如今已逐渐转变为电子邮件联络。一方面,这增强了稿件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从稿件录入到稿件组织编选,还可以大大提高文字的准确性。
(二)利用网络获取外地新闻
一般报纸在本地都拥有足够的采访力量,但对于距离较远的地区,采访力量就有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到。这时,在著作权许可的情况下,编辑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组织外地稿件。对一些采访力量基本局限在本地的报纸而言,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出现。
(三)利用网络编发网上稿件
网上有许多优秀的文章,编辑人员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对其进行挖掘,对于综合性、文化性、休闲性更强的报纸专、副刊而言,网上的稿源无疑是一个非常丰厚的基地,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
(四)利用网络配发图片漫画
在著作权许可的范围下,编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图片资料,从而使报纸版面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一篇稿件编配上适合的图片或者漫画,不仅丰富了版面效果,视觉上具有冲击力,也可以作为一种阅读提示,增强读者的阅读乐趣。
三、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网络素质
新闻编辑者在传媒产品生产过程中担负着制定编辑方针、策划报道与组织调控、组稿、选稿、拟制标题、配置稿件、组版等一系列工作,这就使得新闻编辑者在传媒产品生产体系中处于一个特殊的"轴心"位置。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拥有传播信息的特权,对于受众而言他们是施予者,然而在网络时代的平等化的传播环境中,编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再拥有信息传播的特权。一方面编辑是传播者,一方面也是受众,自己与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主动寻求信息,这就是网络时代的交互性特点的表现。
对于编辑而言,网络时代的信息选取工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信息传递的迅捷性,另一方面是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以及重复性。因此,编辑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网络素质。
(一)政治素质
在我国,新闻工作实际上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无论何时,讲政治都应是党报党刊采编人员的第一要素。网络的存在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任何一家媒体发布的新闻都会很快传播,因此,编辑在处理、发布每一篇国际、国内的稿件时,都必须具备足够的政治敏感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作为"总把关人"的新闻编辑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素养。只有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才能对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二)敏锐的辨别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为了夺人眼球,或者某些私人目的,假新闻也是一直层出不穷。《新闻记者》2010年第一期公布了2009中国十大假新闻,其中,"翁帆怀孕"、"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等假新闻都在列。可见,小至明星八卦,大到国家军事等方面,均有人"造假"。
新闻编辑要具有敏锐的辨别力,要能够准确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不怕麻烦,多对网络信息来源进行核实,尤其要核实关键细节。进行信息比对,对纷繁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和整合,不能以牺牲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
(三)运用网络技术能力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要求编辑工作者具有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等信息化工具的操作技能。新闻编辑要具备通过检索功能快速寻找有关新闻的背景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各种在线资源如地名检索、年鉴、辞典等,要善于运用论坛、EMAIL、QQ等形式和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受众欲知和关心之事,为新闻策划和报道提供参考。
四、发挥报纸特长,彰显独家个性
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的存在自有它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报纸的地方性特色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对地方新闻版面的编辑,强化报纸的地域特色,体现报纸的贴近性功能,是许多都市类报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特色新闻版面的优势所在。对地方新闻版面的精心策划、设置和编辑就更显得必要和必须。
其次,从新闻内容到写作方式,从版面安排到编辑方式,从观点展示到独家视角,都是在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得的情形下,可以充分发挥报纸编辑优势的领域。
再次,报纸在新闻报道上独有的深度,是别的媒体较难超越的。网络信息的海量是优势,却无法重点突出地满足读者的浏览需求,而报纸则可以在报道深度、观念深度、思想深度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在思想传播、观念影响、知识传播方面多下功夫。
总之。在技术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编辑的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修改文稿和文字排版,敏锐的洞察力和严密的整合能力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报纸编辑人员在遵循传统的同时,不断进行着知识更新,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将会使工作的效果更加完美。
[1]谭云明.新闻编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宫承波,高金萍等.新闻历史与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廖卫民,赵民.互联网媒体与网络新闻业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G214.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0)03-0057-02
2010-09-17
黄蔚(1977-),女,滁州人,滁州日报晨刊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