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0-08-15苏新勇
苏新勇
(滨州医学院 烟台校区,山东 烟台 264003)
不同因素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苏新勇
(滨州医学院 烟台校区,山东 烟台 264003)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发挥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成绩接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心理能力的较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的9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赛前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赛前状态受到被试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等级的影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比赛成绩与赛前焦虑有着一定的相关.
运动;心理状态;认知;自信心;赛前焦虑
1 前言
当今,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体育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科学的训练方法早已成为专家们关注的对象,而心理训练方法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国外,苏美和东欧等一些国家对心理训练非常重视,他们认为:“运动员比赛的成功率70%归于其他方面,而30%应属于心理训练.”在国内,体育心理学专家们指出:“现代运动竞赛不仅要消耗运动员很大的体力,而且还要消耗他们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所需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身体、技术训练得很好的运动员也不能在比赛中最终取胜.”由此可见,心理因素在如今的体育竞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北京体育大学健美操专项运动员参加正式比赛时所出现失误的原因调查发现,因“技术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误占38%,因“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失败则占到42.9%,因“其它因素”造成的失误占19.1%.[1,2]心理方面的因素,在比赛之前应该就会有所暴露.
赛前状态,是指竞赛开始之前,运动员由于对比赛认识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的变化.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与比赛中的行为以及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赛前心理状态对运动员参加比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本研究着重探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影响赛前心理状况的因素很多,目前国际运动心理学界集中探讨的变量有项目类别、性别和竞技水平等.
2 分析与讨论
2.1 赛前状态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响
在运动项目类型的研究中,Martens等人主张把运动项目区分为三类项目加以考察.第一类为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的项目:所谓主观评分的项目,就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由裁判员主观打分评定的,如武术、体操、跳水等项目;而客观性评分项目,其成绩是由客观的成绩标准(如时间、高度、长度)所决定的,运动员的成绩评定受到裁判员和体育官员的影响较小,这类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等;第二类项目为接触性项目与非接触性项目,其判断标准为,比赛双方的运动员是否发生直接的身体接触.接触类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拳击等项目,而非接触性项目包括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Simon等人(1979)曾经得出结论:与非接触性项目相比,接触性项目容易引起更高的状态焦虑;第三类项目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即参与比赛的人数是单人还是多人.个人项目包括跳高、摔跤、击剑等项目,集体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Griffin(1972)和Simon等人(1979)的研究表明,个人项目的参赛者比集体项目的参赛者表现出更高的状态焦虑[3,4].由于本研究受到被试人数和运动项目的限制,仅将运动项目类型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进行研究.考虑到个人项目的运动员需要独自承受比赛压力,因此假设: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在赛前心理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个人项目的运动员比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在赛前对比赛的认知水平更高一些,即更重视比赛和对比赛任务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更容易感受到来自教练员、家人朋友等的期望与压力;由此个体项目的运动员有更高的焦虑水平和较低的自信心.[5]
2.2 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赛前状态
Martens(1977)的研究发现:与男性运动员相比,女性运动员具有更高的竞赛状态焦虑.由于生理上的差异,一般男性运动员比女性运动员更易获得好成绩,女性在生理期也对运动成绩有很大影响.此外,女性比男性更细腻,对失败的感受性更强,所以提出假设:与男性运动员相比,女性运动员对比赛更重视,并会体验到更高的状态焦虑,和表现出较低的状态自信心,男性运动员与女性运动员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2.3 不同运动年限及等级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特点
技能水平的个别差异及其与心理状态的关系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重要课题.Fenz等人(1967,1972)的研究表明,运动之前以及运动进行中,有经验的跳伞运动员与新手相比,表现出更低的生理唤醒水平,他们对恐惧的担忧也较少.Fenz(1975)还指出,缺乏经验和技能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更多地体验到个体内心的恐惧和担忧,而技能水平高的运动员则把注意指向于比赛的任务.由于我国采用的运动员等级制是根据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等级以及比赛成绩来划定的,因此假设: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在赛前的心理状态有明显差异,与等级低的运动员相比,等级高的运动员得到更高的关注和期望,并显示出更低的赛前焦虑和较高的状态自信心.
2.4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运动员赛前状态的特点
由于年龄和文化水平的不同,运动员对比赛的感受性也有差异,因为年龄不同,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也有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年龄组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的不同,年龄小的运动员相比较年长的运动员,在比赛经验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而且年龄小的运动员好动活泼,内心起伏也比较大,所以提出设想:年龄和文化水平低的运动员对比赛的认知更低,对比赛的自信心较低,并将体验到更多焦虑,大学运动员和高中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可能存在着显著差异.
3 总结
要获得好的比赛成绩,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战术水平之外,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Martens等人(1990)的研究已经表明,焦虑状态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并发现焦虑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此设想: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而且比赛等级越高,自信心越低,焦虑也越大.一般,越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的运动员,在赛前对比赛的担忧也就越少,表现出来的焦虑反应也就越少,所以设想,“状态自信心”与“赛前焦虑”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
比赛项目和运动员等级以及参加比赛的等级是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其中个体项目的运动员比集体项目的运动员有更高的焦虑,有级别的运动员比没有级别的运动员有更高的自信心和更低的赛前焦虑,而对于参加比赛的级别,越是重大的比赛,运动员越容易紧张从而产生更多的焦虑反应.
〔1〕张喆,等.试述健美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 [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9(2):65-67.
〔2〕林冬梅.心理因素对健美操达标成绩的影响[J].体育学刊,1999(02).
〔3〕戴晶斌,等.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武术比赛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 12 卷第 32 期 1996(4):43-45.
〔4〕殷铁生等,足球运动员主客场赛前状态焦虑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5〕马启伟.和教练员运动员谈谈心理学(六).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3,(4):74-80.
〔6〕丁雪琴.对于放松和念动训练程序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论文暨国外运动心理学译文汇编.1984.237-239.
G804.8
A
1673-260X(2010)06-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