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英语X+1+i模块化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民政模块化英语课程

金 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4)

高职高专英语X+1+i模块化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金 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4)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总结和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X+1+i模块化课程设置构想,在基础英语阶段后分模块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以期改善现有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为培养新型高层次人才探索出一条新出路.

高职高专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

1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英语课究竟该怎么上,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在实践中仍一片茫然,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职院校照搬大学本科的模式,过重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应用能力以及社会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本研究基于这种背景,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问卷调查、访谈等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高专英语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新模式,并于2008年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进行了试点,以期调整和改善现有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为培养新型高层次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2 相关调查

为了了解广大师生对现有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的意见,我们在2007年9月分别组织了对长沙民政学院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座谈.此外,我们还对长沙民政学院民政系、社工系2004-2005级学生和部分行业人士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共计发放问卷762份,回收659份,回收率86.5%,有效问卷605份,有效问卷率91.2%.本研究在上述资料和数据基础上进行.通过对调查问卷以及访谈和座谈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2.1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空前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但是,在教学效率、教与学供需关系、因材施教及教学资源利用方面有不少问题函待解决,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符合客观规律,课程设置比较粗糙、单一,所开课程与学生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开课的随意性较大或是教师的主观成分较多等.由于现有高职高专能力A级考试内容方面主要是以语言知识为主,因此,前两年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基础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展开的,设置听说读写等常规课程,虽然教材在更新,教学内容在充实,教学观念也在改变,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较多地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略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能力A级、四、六级考试,而这些考试的内容又以语言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前三学期基础英语课程结束后就不再开设任何形式的英语后续课程.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甚至低于大二时的水平.

以长沙民政学院民政系、社工系为例,问卷结果表明,2004级和2005级学生对学院英语课程设置一般满意率分别为45.9%和39.4%,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的比率分别为42%和34.6%.在座谈和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英语课时的分配不科学合理,英语课程全部集中在第一、二、三学期,从第四学期开始不再开设英语课,没有考虑到语言学习的特点——如果语言学习不能持续,学习效果就很不理想;另一方面是英语课程不够简明实用,现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将来工作中需要的技能不是十分吻合,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英语知识几乎为零,与未来工作需要有相当大的距离.

2.2 专业英语课设置的必要性

在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至关重要,因为对这些学生来说,将来他们所面临的并不是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论研究,而是工作中随时能出现的特定场景中专业词汇的使用和专业事件的解决.所以他们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学习专业英语以便适应日后的工作和竞争.在“是否有必要增加专业英语课程”这个问题上,2004和2005级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的百分比分别为91.3%和90.6%,其中认为“非常必要”的高达56%和66.3%.

在与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水平尚可,但对工作中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非常匾乏,因而只能边工作边进行二次学习,所以知识不系统,效果并不显著.不仅用人单位无法第一时间将他们派上用场,毕业生自己也感觉甚为尴尬.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开设基础英语课的同时适当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使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

3 高职高专模块化课程设置设想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以实用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确立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这—具有我国现代特色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强调“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鉴于此,在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拟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采取X+1+i模式设置:

3.1 大学英语教学开设四个学期,前两学期为基础阶段,即在第一、二学期设周六课时,共216课时,该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为主,该阶段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过高职高专英语用能力A级考试(艺术设计系学生过B级).

3.2 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阅读能力和一定量的词汇后,在第三学期实行模块英语教学,设周2课时,共36课时,根据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模块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经贸英语,电子英语,社工英语和殡仪英语,以上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3.3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平和喜好,在第一、二、三学期均开设像英美文学与跨文化交际、英语影视赏析、文化与翻译等文学文化课程,设2课时,共16课时,该课程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4 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该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将来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2008年秋季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系、软件学院和经贸系中进行了试点.在完成了前两学期基础英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我们按模块开设了三门课程:《社工英语》(126人,分为2个班)、《计算机英语》(252人,3个班)、和《英美文学与跨文化交际》(84人,1个班).为每门课程专门制订了教学大纲,配备了相应的教材,每周授课2学时,延续一个学期.3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以下几点:

4.1 学生非常欢迎开设选修课程.学习这样的课程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但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文学鉴赏力和文化修养,而仅仅学习一般的大学英语课程却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

4.2 学生认为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结合起来很有必要,也是可行的,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应用,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性

4.3 从教学上看,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具有饱满的热情,出勤率很高,态度认真,但渐渐地人数越来越少.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学生过了能力A级考试后,忙于准备四、六级考试,外加学生即将外出实习,忙于前期准备工作;虽然学生都认为这些课程很好,授课老师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效果优良,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他们还不能像对待必修课那样善始善终,毕竟学生的自觉程度还不是很高.

5 几点感受

目前,X+1+i模块化英语教学正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其它八个院系进一步推行,改革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我们收获过,但也迷惑过,现在笔者谈谈X+1+i模块化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受,以期对推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5.1 教师的教育与发展.模块化英语课程教学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与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如社工英语、计算机英语、IT英语和国际贸易方面的英语知识.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但应有意识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所教专业应相对固定,这有利于教师选择进修课目,确定教育与发展的方向.我们应把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为模块化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师资上的保障.

5.2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目前专业英语选修课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忽略了指导性,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况且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选材面窄,文体单一,很多材料内容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特点,挑选和开发教材,是我们进一步完善X+1+i模块化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5.3 课程评估.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判断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又是了解学生有关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有效方法.如何制定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方式,既要注重信度和效度,又要注重真实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实际情况提供反馈,是我们一直在摸索、探讨的课题.

6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分析及实证研究,通过对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的设计与研究,我们发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英语阶段后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外语教学课程,以确保高职高专大学三年英语学习不断线.鉴于该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们才会进一步完善符合高职高专特色要求的英语课程模式,使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专业教学,满足社会需求.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郑玉琪: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与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5).

〔3〕孙宏,王志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3).

〔4〕司显诸.论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4).

H319

A

1673-260X(2010)06-0219-02

猜你喜欢

民政模块化英语课程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模块化住宅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