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策略思考

2010-08-15季颖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多元化探究

季颖

(江苏大学 理学院物理系,江苏 镇江 212013)

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策略思考

季颖

(江苏大学 理学院物理系,江苏 镇江 212013)

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相对于现代大学生学习的新特点越来越不能适应.本文分别从教师角色转变策略、教学渠道多元化转变策略、评价功能转变策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策略.

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形式;优化策略

课堂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大学生的组织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大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如果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出现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非常重要.本文拟对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形式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1 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课堂教学行为的民主化是实现师生关系转变的有效方式,能够较好地推动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角色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

1.1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大学生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具有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特点.他们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因此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要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变“牵着大学生走”为“推着大学生走”,要变“给大学生压力”为“给大学生动力”,用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

1.2 由“良师”向“学友”转变

高校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大学生.大学物理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大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大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知识的探讨;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大学生共建物理课堂,与大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大学物理课堂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为此,教师要能够真情对待大学生,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与大学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不仅成为大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大学生的学友.

2 教学渠道多元化改变策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习惯于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简约化:这节课大学生掌握了多少物理学知识,能够解什么类型的习题.但是大学物理学习应该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无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应该为大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因此真正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就要实现教学渠道的多元化转变.

2.1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方法作为直接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明显影响.教师不再是一味地附和呆板的教科书,而是主动地对教材进行自我加工,将遥远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相关联,让书本中的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最终成为学生经验的组成部分[1].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应以适应物理科学知识、教材素材以及大学生学习状态为出发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动态更替.例如,通过实验,使大学生产生认知顺应现象;借助几何作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既形象又易于理解.

2.2 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大学学习方式应该是基于合作、问题、实践、探究、个性、对话、网络、体验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根据学习内容与类型来进行选择.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并非应该完全摒弃,如果物理知识与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大脱节,就不宜采用探究、体验、个性化等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采取接受性学习方式反而效果更好.相反一些大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物理知识,则可以选择探究式学习.由老师辅助大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不但会让大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使大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

2.3 教学媒体选择的多元化

教学媒体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设计成各种形式,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信息呈现形式、信息呈现的持续时间或间隔频率、呈现的信息要求大学生做出的反应类型、要求大学生作各种反应的频率和时间以及更多的与教学情境有关的因素.总之,考虑教学媒体选择的多元化并不是要求课堂教学使用媒体越多越好,而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学习主体能够产生持久保持的内心学习体验,也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态度、兴趣的变化等而适当使用.

2.4 教学策略的多元化

大学物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时需要进行科学选择,其中,关键性工作是教学策略的多元化设计.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大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化的行为.这一系列相对系统化的行为要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教学活动结构[2].例如基于探究与体验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情境引入某个物理概念或规律,帮助大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促使大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再如教学过程中提出让大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物理知识,通过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操作获取实验信息,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体验过程,获得领悟,形成概念.然后,通过课堂评价实施反馈,达到教学目标的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未达到目标的可进行差异性补课,采用其他策略让这部分大学生在后续过程中达标.

3 教学评价功能转变策略

教学评价的功能应注重促进大学生发展,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3.1 延迟评价,留给大学生发展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用即时评价方式,这实质上是教师权威性体现,而这种评价极易挫伤大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扼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助长大学生“唯师是从”的依赖性.延迟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发表的见解或意见,不是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大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大学生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留给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例如,通过实验方法来进行判断,然后让大学生进行理性分析,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经过自身的体验在尝试错误之后获得成就感.

3.2 纵向评价,激发大学生自信力量

在评价时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横向比较忽视了大学生的基础,忽视了大学生智力因素的挖掘和转化的动态过程,使他们失去发展的信心.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其自身进行纵向评价,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已经在某些领域获得了成功,激发自信心,获得学习上的稳步发展.例如一些大学生由于高中分科原因,物理基础较差,但是大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进步,应适量的赞扬,鼓励其再接再厉.

3.3 模糊评价,增强大学生探索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大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而模糊评价则可以创设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探索氛围.尤其是在对一些未知领域的探索方面难以精确评价,我们不妨采用模糊性评价、建议性评价.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来“诱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观念方向发展,而没有能够让大学生自己自觉地、自主地、能动地去得出结论.现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生的观点出现了错误时,可以通过模糊的评价方式来建设性地鼓励大学生进行探索,课堂上解决不了,可以课后解决,让大学生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打破其固有的成见建立新的而又正确的观点.这种模糊的评价的本质不是纵容大学生的错误而是教师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增加大学生的探索热情.

〔1〕叶谰.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4.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80.

G642

A

1673-260X(2010)06-0190-02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多元化探究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