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王符的社会思想

2010-08-15吴点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天心思想

吴点明

(陇东学院 政法经管系,甘肃 庆阳 745000)

□政治学

试论王符的社会思想

吴点明

(陇东学院 政法经管系,甘肃 庆阳 745000)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思想,包括诸如社会问题思想、人性可塑论和人的社会化思想、社会变迁论、社会交换互动论、社会规范思想和社会控制论、教育品才论和人生修养思想、社会整合论和理想社会构想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王符;《潜夫论》;社会学思想;借鉴意义

王符,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人,生卒年不详。王符毕生隐居未仕,发愤著述,留有《潜夫论》一书行于当世,该书围绕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讥议时政得失,揭露权势阶层贪婪、残暴的恶行。主旨在于针砭现实、探寻治道。思想内蕴丰富而深刻,极具学术价值。学术界对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思想过去和现在已有部分前辈和学人做了极为深刻的挖掘和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对他的社会思想至今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拟将在这一方面做以粗浅探讨,以企抛砖引玉。

一 社会问题思想

每一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问题,无论盛世或是衰世,概没能外。所以大凡每个进步或稍有良知的思想家都要直面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王符也不例外,他处在东汉由盛转衰的纷乱之世,社会问题丛生,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他“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解决问题的主张。

政治方面,他主要揭露和抨击了“贵戚重臣”把持朝政,地方豪强“蟠党盘牙”、州郡恶吏“贪残不轨”,以及他们如何“下殚百姓”、“欺枉小民”。为此,一方面,他提出了“民为国基”, 所以统治者要“爱民”、“利民”、“养民”的政治主张。他说:“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1]他还说:“圣王之政,普覆兼爱,不私近密,不忽疏远,吉凶祸福,与民共之,哀乐之情,恕以及人,视民如赤子,救祸如引手烂。是以四海欢悦,俱相得用。”[2]另一方面,他还提出了“国以贤兴”的政治主张。他说:“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忌危。此古今之常论,而世所共知也。然衰国危君继踵不绝者,岂世无忠信正直之士哉?诚苦忠信正直之道不得行尔!”[3]

经济方面,他主要揭露和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靡费,婚丧嫁娶中的“崇侈”之风、“俘食之徒”充盈都邑,以及工商业的畸形发展和贫富的严重分化。为此,一方面,他提出“富民”为“太平之基”及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主张。他说:“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学正乃得义;民贫则背善,学淫则诈伪;入学则不乱,得义则忠孝。故明君之法,务此二者,以为成太平之基,致休征之祥。”[4]他还说:“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5]将传统、极端、简单的“重农抑商”思想发展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即重农本、轻农末,重工本、轻工末,重商本、轻商末,农工商并重的合理主张;另一方面,他还积极主张厉行节约、爱惜民力,他说:“……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有)日力也。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6]

法制方面,他主要揭露和抨击了佞臣恶吏贪赃枉法、贿赂公行、官官相卫、上下推诿,以及“骤赦”、“数赦”的严重危害,“小民冤结”无处控告的腐败现象。为此,王符提出治国要赏罚并用,重视法律法令的作用。他说:“行赏罚而齐万民者,治国也;君立法而下不行者,乱国也;臣作政而君不制者,亡国也。”[7]

用人方面,他主要揭露和抨击了“虚造空美”、“阀阅取士”、“营私舞弊”、“妒贤进党”,“无是能而居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以及对贤能之士的诬陷和迫害。为此,一方面,他提出了衡量贤才的标准。他说:“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源,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8]另一方面,他还论述了贤才的选拔和考核等问题,他说:“凡南面之大务,莫急于知贤。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诚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贤不得见障蔽,而佞巧不得窜其奸矣。”[9]即治国要知贤、选贤、考功。

边防方面,他主要揭露和抨击了边将的“怯弱无为”,朝廷的“轻弃边守”,以及他们在战争中对人民的搜刮、掠夺和残害。为此,他向统治者提出了“救边”、“实边”的建议。他说:“夫制国者,必照察远近之情伪,预(见)祸福之所从来,乃能尽群臣之精力,而保兴其邦家。”[10]

社会生活方面,他主要揭露和抨击了道德沦丧,人们交际中的世俗偏见以及各种鬼神迷信到处泛滥等问题,例如他说:“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背故而向新;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悟先圣之典戒,负久要之誓言。斯何故哉?退而省之,亦可知也。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理之固然也。”[11]

总之,由于王符身居下层,并处在政治漩涡之外,“旁观者清”,所以他能更清楚、更理性地剖析社会时弊。但他绝非一般的政论家,他首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家,“他对一系列社会和时政问题都不仅仅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贯通古今,从理论上认真分析,从哲学上严肃思考,并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12]

二 人性可塑论和人的社会化

王符继承了历史上的人性可以塑造的思想传统,认为人性不是先天得来、永固不变的,人性具有极强的可塑资质和可能。他说:“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困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13]也就是说,人行为的善恶都是在后天的积习中养成的。是故“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14]也即学善即可为善行;学恶即可为恶行,且学习、修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嗮网”,更不能有始无终。可见学习、修养对塑造人的善性和实现人的社会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他说“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15]圣哲明君况且如此,更何况庶民百姓。为此圣王治国,关键在于加强对黎民百姓的教化,让他们习得符合社会规范行为,所以“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顺其心而理其行。心精苟正,则奸匿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16]也即明君整合社会需要因势利导,通过尊道、盛德、美教、兴化以建立道尊、德盛、教美、化神、顺心、合理、行宜等为特征的理想社会,也只有如此,才能把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文化”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文明人,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王符的这一认识既就是放到今天也不愧是一真知灼见。

三 社会变迁论

王符坚持了辩证的历史观,认为世事是发展的,社会是变迁的。他说:“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俗化异则乱原殊,故三家符世,皆革定法。高祖制三章之约,孝文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17]即治国之礼教刑罚要“各随时宜”,与时俱进,以达到“劝善消恶”为目的,这无疑是历史辩证观之见解。他又说:“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体道履德,简刑薄威,不杀不诛,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德稍弊薄,邪心孳生,次圣继之,观民设教,作为诛赏,以威劝之,既作五兵,又为之宪,以正厉之。诗云:‘修尔舆马,弓矢戈兵,用戒作则,用逖蛮方。’故曰:兵之设也久矣。涉历五代,以迄于今,国未尝不以德昌而以兵强也。”[18]也就是说,教化、诛赏、设兵、为宪并不是自古就有,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产生的,这正是历史唯物观之体现。他再说:“无宪制而成天下者,三皇也;画则象而化四表者,五帝也;明法禁而和海内者,三王也。行赏罚而齐万民者,治国也;君立法而下不行者,乱国也;臣作政而君不制者,亡国也。”[19]即社会历史是变化发展的,由此决定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方式也要不断更化变革,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特别是社会治理者上下要通力合作,积极施治。

总而言之,社会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到,所以治国既要学习借鉴古时先贤圣王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整合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能一味泥古不化,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社会治理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社会问题的方法,实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想。

四 社会交换互动论

社会是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构成的。王符认为,这种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一种交换关系。他说:“夫交利相亲,交害相疏。是故长誓而废,必无用者也。交渐而亲,必有益者也。俗人之相与也,有利生亲,积亲生爱,积爱生是,积是生贤;情苟贤之,则不自觉心之亲之,口之誉之也。无利生疏,积疏生憎,积憎生非,积非生恶;情苟恶之,则不自觉心之外之,口之毁之也。”[20]即人与人之间实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他还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21]再说:“太古之时,烝黎初载,未有上下,而自顺序,天未事焉,君未设焉。后稍矫虔,或相陵虐,侵渔不止,为萌巨害。于是天命圣人使司牧之,使不失性,四海蒙利,莫不被德,佥共奉戴,谓之天子。”[22]概而言之,统治者和老百姓、君王与臣子上下之间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互动关系。由此推而广之,王符认为社会各种问题之间并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交换互动的,所以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他的这种社会交换互动论虽有一定的瑕疵,但也不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

五 社会规范思想和社会控制论

基于人性可教可化可塑的认识,王符在兼采“百家”社会控制治理思想的基础上,突出统治者要对社会积极施治,为此他分别在《务本》《明闇》《考绩》《思贤》《本政》《潜叹》《浮侈》《实贡》《述赦》《爱日》《断讼》《衰制》《劝将》《救边》《实边》等篇中论述了他的社会规范思想和社会控制治理策略。例如他说:“凡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阴阳者,以天为本,天心顺则阴阳和,天心逆则阴阳乖。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君以恤民为本,臣忠良则君政善,臣奸枉则君政恶。(臣)以选为本,选举实则忠贤进,选虚伪则邪党贡。选以法令为本,法令正则选举实,法令诈则选虚伪。法以君为主,君信法则法顺行,君欺法则法委弃。君臣法令之功,必效于民。故君臣法令善则民安乐,民安乐则天心慰,天心慰则阴阳和,阴阳和则五谷丰,五谷丰而民眉寿,民眉寿则兴于义,兴于义而无奸行,无奸行则世平,而国家宁、社稷安,而君尊荣矣。是故天心阴阳、君臣、民氓、善恶相辅至而代相征也。”[23]即治国要尊规、重民、善政、恤民、选贤、正法、务本。

总之,在上述这些论述中王符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社会规范准则和社会治理控制策略,大多比较切合实际,对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既是今天也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六 教育品才论和人生修养思想

教育和修养既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兴亡成败的关键。所以历代圣哲先贤都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王符继承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才品论和人生修养思想。他说:“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24]也即学习、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修养、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途。

王符还根据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四行”作为君子交际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并以“四行”作为划分“真贤”、“凡品”或“君子”、“小人”的界限。他说:“世有大难者四,而人莫之能行也,一曰恕,二曰平,三曰恭,四曰守。夫恕者仁之本也,平者义之本也,恭者礼之本也,守者信之本也。四者并立,四行乃具,四行具存,是谓真贤。四本不立,四行不成,四行无一,是谓小人。”[25]即“恕、平、恭、守”或“仁、义、礼、信”四行具存,四德俱立,“是谓真贤”;反之,“是谓小人”。再说:“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源,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明君兼善而两纳之。”[26]即修身要“化本治材”、标本兼修。复说:“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也。”[27]即修养要以行善、明道、立志、彰德等为目标。概而言之,王符认为只有重教、育人、修身,才能和民、协行、安邦、兴国。

七 社会整合论

探讨一切社会问题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各要素的良性以至最佳整合,促进社会和谐、团结、有序、发展、繁荣。这也正是社会学的生命意义所在,也是社会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王符也正是以此为目的来论述他的社会整合思想的,他具体设计了三个级次社会整合方案。最低一个级次是“明好恶而显法禁,平赏罚而无阿私。故能使民辟奸邪而趋公正,理弱乱以致治强。”[28]这是一个法治的整合方案,是在社会秩序失调的情况下实行的“中兴”方案。比法制方案高一级次的是礼治方案,其内容是“躬道德而敦慈爱,美教训而崇礼让。故能使民无争心而致刑错。”[29]即以道德、慈爱、教化、礼让使人民没有争夺之心,这样的社会用不着法制,社会秩序就已得到调解。最高级次的方案是德化方案,按这个方案,“和德气以化民心,正表仪以率其下。故能使民比屋可封。”[30]人民都被上圣的德气所感化,人人都是君子贤人。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德化、礼治、法治并用的,所以王符进而构想了一个德、礼、法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整合方案。[31]他说:“是故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乃以防奸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内道尔。”[32]也即德和礼的教化是积极引导,而法律是消极防范。

总之,在王符看来,只有德、礼、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社会整合效果。在这个问题上,他跳出了法家、儒家和道家的学派界限,集各家之所长,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整合方案。这对当时的社会是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对于现代社会整合也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王符对中国社会整合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33]。

八 理想社会构想

王符在对汉末社会法律道德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阐述了他的理想社会思想,他描述说:“凡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阴阳者,以天为本。天心顺则阴阳和,天心逆则阴阳乖。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君以恤民为本,臣忠良则君政善,臣奸枉则君政恶。(臣)以选为本,选举实则忠贤进,选虚伪则邪党贡。选以法令为本,法令正则选举实,法令诈则选虚伪。法以君为主,君信法则法顺行,君欺法则法委弃。君臣法令之功,必效于民。故君臣法令善则民安乐,民安乐则天心慰,天心慰则阴阳和,阴阳和则五谷丰,五谷丰而民眉寿,民眉寿则兴于义,兴于义而无奸行,无奸行则世平,而国家宁、社稷安,而君尊荣矣。是故天心、阴阳、君臣、民氓、善恶相辅至而代相征也。”[34]可以看出,这个理想社会是和“天道”同一,它有“君仁、重民、政善、恤民、臣忠、举贤、法正、君信、民安、民顺、物丰、民寿、兴义、无奸、世平、家宁、国安、君荣”等等特点。他还说:“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困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35]即这个理想社会强调人人平等。这种平等主张,“尽管是从心理上的社会价值的评判,来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和不平等,但却充分地表现了王符对黑暗的现实揭露抨击和对人民的同情。”[36]

就他的论述来看,这个理想社会实际是一个封闭型的社区,他的设想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它又反映了汉末纷乱之世人们渴望治道、安定、富庶、平等、和谐的良好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王符的社会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并且大多在历史上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些建议对今天仍有借鉴、参考的意义,我们必须有鉴别的加以分析和继承,以助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建设。

[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2] [34][35]王柏栋.《潜夫论》读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200、237、153、18、18、200、211、154、82、255、310、40、143、2-3、343、210、228、221、311、173、164、100-101、2、312、154、29、345、345、345、344、100-101、40.

[12]刘文英.王符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9.

[31][33][36]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205-206、206、203.

On WangFu’s Sociological Thought

WU Dian-m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s,Law and Economic Management,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Gansu,745000)

Wang Fu was a distinguished thinker in Eastern Han Dynasty.His work On Men Living in Hiding implies rich thought of sociology,such as the thought of social problems,the theory about plastic feature of man, the socialized thought of man,theory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ories about social interaction,thought of social norms,theory of social control,theory of education talents and life cultivation,theory about social integration and conception of ideal society.Some of the thoughts are still of reference meaning to modern society.

Wang Fu;On Man Living in Hide;sociological thought;reference meaning

D092.4

A

1674-3652(2010)01-0110-05

2009-10-30

吴点明(1966- ),男,甘肃泾川人,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雪 豹]

猜你喜欢

天心思想
季节的故事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枝春满 天心月明——漫说梁志宏其人其诗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