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学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示

2010-08-15赵俊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模因少数民族语言

赵俊海

(1.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2.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语言学

模因学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示

赵俊海1,2

(1.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2.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严峻考验,探索和寻找新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尝试运用模因学和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界面研究,探讨模因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启示。通过模因模仿与复制的传播规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找到代代相传的模因宿主和受体,运用有形和无形的手段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

模因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启示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总共有6800种,但是多数语言的前景不容乐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调查发现,全世界95%的语言只被4%的人使用,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如果按现在的语言消失速度,250年后人们可能只能听到汉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少数语言,人类的语言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严峻考验。西方著名语言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人类诗意般地栖居于语言中。我国语言学者钱冠连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语言是人类最后的家园。足以见得,语言之于人类、之于任何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相生相伴的复合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某一语言的消失将导致与该语言共核的文化失去存在的土壤。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身份和象征,语言和文化的消失意味着民族身份认同的危机。因此,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不仅应该是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共识,更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为了保持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语言文化保护策略。

模因学的崛起为我们探索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结合上世纪70年代发源于西方并逐步崛起的模因学理论,探讨其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及保护的合理成分及启示,主要涉及模因的模仿和复制特性,模因学对动态符号学以及符号保存的积极作用。

一 模因学理论的内涵

本节简要介绍模因学理论及其内涵。模因学主要探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传承)及使用问题,从萌芽到崛起至今已三十余载,国外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已成立模因实验室、网上讨论小组、创办了模因学期刊,国内的相关研究亦呈方兴未艾之势,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符号学、文化学以及语言学等。模因(meme)一词最早见于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属文化人类学术语,目的是为了探索文化进化的规律。国内对“Meme”有多种译法,概括起来主要有“觅母”、“拟子”、“密米”、“敏因”、“文化基因”、“理念因子”、“密母”、“摩母”、“冥姆”、“模因”等。其中,有六种译法采用了音译法,四种采用了意译法。目前国内学术界较为通用的说法是模因,何自然、何雪琳(2003:201)在考查meme理论成因的基础上结合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及其近似的发音,将其译为“模因”。谢朝群、林大津(2008:66)对meme一词追本溯源并对比分析了上述不同版本的翻译后认为,“模因”较好地表达了meme的精髓和要义,这样的翻译是有理据的,是比较妥当的翻译。鉴于meme的本义是模仿,由英语的meme到汉语的“模因”恰好反映出人的模仿天性。研究模因传播的理论即为模因学理论(memetics)。模因与基因相似,都具有人际传递性,所不同者,模因通过模仿在人际间传播,而基因则通过遗传的方式进行世代传播,基因具有生物性,而模因则不具备此特征,它只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苏珊·布莱克摩尔(Blackmore 1999)指出,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信息,只要它能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更多接受和使用,它就可以成为模因。“模因虽然发生在文化信息领域,但它的发展变化规律跟基因具有相似性:生物的基因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产生变异,模因也会随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例如,人们的观念、行为、和语言会不断进化,有些观念和行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全替换而消失,而另一些观念、行为和语言却可能更具生命力而流传下来,甚至经过不断的复制传播而完善、发展,成为强势模因。”(何自然2008:69)本文将要探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就是要强调如何造就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有效模因,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模因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有多种体现形式,如“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等,一旦传播开去,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布莱克摩尔1999:6)。语言模因可以是词语、句段、篇章,任何一个词语、句段或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一个语言模因,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具有生命力,其大小取决于该模因的传播广度和时间长度。有的语言模因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流传甚广,但延续时间不长,终究成不了强势模因,而有的语言模因则在传播过程中因时制宜地得以广泛使用,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模因的传播途径是模仿和复制,语言和文化的符号特征使语言或文化模因的模仿和复制成为可能,语言符号要得以延续,必须考虑语言符号的保存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语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得以流传,而有的却逐渐消亡了。这一在符号学界难以解答的问题似乎在模因学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即遵循物种进化中的适应性原则,不断创造某一语言新的模因并使之得以复制和传播。顾嘉祖(2008)从索绪尔动态符号学的角度阐释了模因学理论在符号保存方面的积极作用。苏珊·布莱克摩尔(1999)指出,模仿是人类自然拥有的一种能力。模仿是模因的传播路径,语言模因的传播必须经过模仿这一环节。

二 模因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影响

模因学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一种模因,在语言文化的进化过程中,由于面临激烈的生存竞争,只有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能够生存下来,弱势的语言将被淘汰,这也是世界语言的生存法则,即优胜劣汰法则或适者生存法则。语言是由形态、音位、语法构成的自足系统,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形态和音位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言失去了形态和音位,等于该语言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基础(尽管有些语言只有音位,且日常生活中仍然担当着某一民族的交际工具),其传承将变得十分困难。

模因学强调,在模因的传播过程中,成功的模因要顺利经过四个阶段。(1)同化: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能感化“受体”(即模因的传播媒介—人),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2)记忆: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否则就不是模因。停留时间越长,感化受体的机会越多。(3)表达: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模因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最突出的表达手段是话语,其他常见手段有文本、图片,行为等。(4)传播:模因传播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介,他们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Heylighten 1998:418-423引自庒美英,2008:83)布莱克摩尔(2001)在描述模因的传播过程时指出,当你模仿别人时,必然有某种东西从别人身上传递到你身上,而后,它又会从你身上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又从另一个人身上再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从而获得它的生命。

模因的四个传播阶段为我们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信息及高新技术时代,模因学所提出的设想是有实践基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可以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而且这方面的尝试也不少。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的挖掘民间艺术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例证,成功的例子要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以及一些艺术院校聘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传授民间技艺,通过教学的手段,现身说法,教化并感染学习者,从而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精华得以发扬光大。另外,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加的民族唱法及原生态唱法也为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民族民间艺术,促进了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可以将民间的歌舞以及技艺当作某种形式的模因,遵循模因复制与传播的特性,运用口传心授的方法或现代传播技术使民族、民间以语言、音乐或手艺形式存在的模因世代传承。下面具体谈谈模因学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及保护如何结缘的问题。

三 模因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作用

根据模因传播规律和特性,模仿和复制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意味着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要经历代际间的不间断传递,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反观当前处于濒危状态的语言和文化,要么是由于某种濒危语言的使用功能退化造成,要么是由于受强势语言的干扰和替代造成,或者是由于语言使用出现断代现象,即少数民族父辈不再希望自己的子女使用他们的语言或家庭用语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等。不管是功能退化,还是强势语言干扰抑或是断代,都是由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在该民族的生活中出现了传承弱化或断裂现象,也就是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未能得到更多使用者的模仿和复制,未能找到语言传承的受体,因而逐渐消亡。如果要让某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得以延续,代际间的语言模仿(学习)和复制(接受)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使少数民族的后代能够学会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并接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让他们认识到本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性,重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下面着重探讨一些可供借鉴的策略。

教育当之无愧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得以传承和拯救的最佳手段。教育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从民间走进课堂,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得到了在宿主传播的机会,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语言学习者看作模因的受体,他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通过模仿、复制和传播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语音、文字、篇章、传统节日和习俗等方式呈现。一旦某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得到传播,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个过程实现了模因传播的过程。学习者从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忆到表达,中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运用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文所述,Heylighten(1998)指出,模因的传播需要具备物质外形,也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表达,主要的形式是话语,其他常见手段有文本、图片,行为等,为了防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流失或变形,模因需要有形的载体或媒介,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的有文字,而有的却只有发音没有文字,这就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困难。因此,如何记录少数民族的语言成为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除了鼓励少数民族在日常交往中多使用本民族语言外,我们还有必要将少数民族的语言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可以是书本、音像制品、光碟等。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其保存问题一直是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语言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消失了,而有的语言则顽强地活了下来,我们可以从模因学得到答案。如前所述,模因的生成和传播靠的是模仿和复制,语言文化观念也是逐步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以此前所发生的变化为基础的。观念从一个地方传向另一个地方,又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其使用人口和使用范围有限,即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寻找模因宿主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语言衰变现象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应该在可以记载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时机充分记录他们的语言,使少数民族的后代有机会接触到他们的母语,同时鼓励他们肩负起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任务。

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的编撰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这也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模因进行保存的方式。为了保存少数民族的语言,我们有必要有计划地挖掘和记录有语言存在的少数民族的语言,具体做法是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运用现代技术记录和整理已有文献,补充和完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缺陷,使这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文教材,以此为他们的双语教学(汉语和民族语)提供支持。我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这为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加强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的编撰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同时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保证。

民族民间语言文化研究项目有助于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从而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将从事民族民间语言文化拯救和保护的人士当作少数民族语言模因的宿主,那么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向其他人(模因受体)传播少数民族的语言模因,研究项目的相关报告、论文等成果均为扩散和传播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作出了贡献。当前,世界各国均有一些官方或民间组织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濒危语言研究人员提供一定额度的研究经费,这些经费就是为了保护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而设立的。

另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和舞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表现形式)的挖掘和录制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并传习,我国有55种少数民族,其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和舞蹈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整理和录制这些音乐和舞蹈同样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的复制和传播,并达到保护民族民间音乐和文化的目的。拍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电视节目可以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这样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应采用少数民族语言配音,一旦唤起了少数民族的心理和情感认同,必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维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热情。民族语言广播将有助于少数民族人口了解和跟上时代步伐,喜闻乐见的民族语广播节目可以使少数民族人口在休闲当中学习自己的语言。上述策略运用模因论中有关模仿与复制的传播特性,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强调寻找语言文化传播宿主,进而实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

本文在引介模因学的基础上,探讨了模因学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启示。模因学强调模仿和复制的传播规律,这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或濒危语言的传承是有借鉴意义的。只有当少数民族的语言得到了下一代人或更多人的模仿和使用,并且将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也就是经历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并找到新的和更多的受体,少数民族语言才能得到传承,只有少数民族的语言得到了传承,他们的文化才能得到保护,这是相辅相成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如何保持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是这个时代亟需考虑的问题。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UP,1999.

[2]Dawkins,R.The Self Gene[M].New York:OUP, 1976.

[3]Heidegger,M.“… Poetically Man Dwells…”,in Poetry,Language,Thought, Eng[M]. Tr. By A. Hofstadter,New York:Harperamp;Row Publishers, Inc.,1975b.

[4]Tarde,G.The laws of imitation[M].New York: Henry Holt,1903.

[5]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6]戴庆厦.濒危语言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地位[J].长江学术,2006,(1).

[7]范俊军.关于濒危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J].语言学研究,2006,(4).

[8]顾嘉祖.从谜米学的崛起看动态符号学的理论框架[J].外语学刊,2008,(1).

[9]李锦芳.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策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0]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刘汝山,郭璐宁.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扫描[J].当代语言学,2004,(4).

[12]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J].贵州民族研究,2001,(4).

[13]孙宏开.关于濒危语言问题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14]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

[1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

[16]徐世璇.论濒危语言的文献记录 [J].当代语言学,2007,(1).

[17]周 滨.抢救濒危语言:我们能够做什么[J].满语研究,2003,(1).

[18]庄美英.模因工程——如何打造强势的广告语言模因[J].外语学刊,2008,(1).

Inspiration of Memetics to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ultures

ZHAO Jun-hai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Yun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Kunming,Yunnan 650031,China)

Following the irrevocabl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re the collisions,exchanges and mingling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The diversity of world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s confronted with severe test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which entails immediate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his diversity.Combining memetics with language and culture,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nlightenment of memetic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ultures.The writ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ccording to the spreading rules of memetic imitation and copying,the process of minority lingual-cultural inheritance entails the finding of host and the recipient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that in the inheriting process, various means,both visible and invisible,are needed.

memetics;language and culture of minorities;inheritance;enlightenment

H0;H2

A

1674-3652(2010)01-0045-04

2009-11-30

赵俊海(1977- ),男,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博士生,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模因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是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