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思考
2010-08-15古龙高
古 璇, 古龙高
(1.淮海工学院 法学院助教、硕士,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5)
(2.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6)
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思考
古 璇1, 古龙高2
(1.淮海工学院 法学院助教、硕士,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5)
(2.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6)
连云港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又面临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的发展要求,在同一时间、空间上的叠交形成一种“二律背反”现象。前者要求连云港加快扩大城市规模,而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带来高能源消费;后者要求连云港建设高级化城市,这必然与高排放的特征形成尖锐的矛盾。低碳城市是破解“二律背反”、加快国际海港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低碳经济;连云港;城市建设;研究
一、连云港城市性质定位与发展阶段定位
(一)连云港城市发展定位
1.国家关于连云港城市性质定位
在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将连云港城市性质定位为“以建设连结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
在长三角地区有关发展规划中,连云港城市功能定位为“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和临港产业基地,增强对苏北沿海和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发展的带动能力。市区常住人口发展到100~200万的规模。”连云港是整个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的三个国际性城市之一——“国际海港城市”。
2.江苏省关于连云港城市发展规模和目标的定位
江苏省在《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连云港城市发展以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为目标”。
江苏省委提出连云港城市发展目标“三定位”,即:“根据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连云港自身的特有条件,将连云港规划定位为“国家中部沿海地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外向型海港中心城市。具体就是把连云港建成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国际性海滨中心城市、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使之成为“振兴苏北的龙头,江苏发展的新增长极,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李源潮,2007)。
3.连云港市关于城市功能的具体表述
连云港市委提出: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我国沿海中部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振兴苏北的引擎,带动江苏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开发的“龙头”,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面向东北亚、辐射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开放门户,服务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王建华,2009)。
综上所述,连云港的城市性质为“国际性海港城市”,城市规模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为“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国际性海滨中心城市、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城市功能为“振兴苏北的引擎,带动江苏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开发的龙头,辐射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开放门户,服务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这是研究连云港国际海港城市建设的基础。
(二)连云港城市发展阶段
1.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空间周期理论
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空间周期理论,城市的空间生命周期由向心城市化、城郊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构成。
向心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即通常说的城市化阶段,在这一阶段资金、技术和人才日益向城市集中,城镇人口迅速增多,中心城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心。
城市郊区化阶段。19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之汽车广泛使用、人们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等原因,城郊化进程加速。以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在城市郊区化阶段,城市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郊区转移,新城区以及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规划和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逆城市化阶段。1970年代以来,—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这一过程被称之为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阶段。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1980年代积极调接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中心市区实现人口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一些学者从信息化的角度来审视再城市化阶段,将“信息时代”作为转向城市第四发展阶段的开端,并将这一阶段命名为城市的信息化阶段。
在城市空间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课题不同,城市发展战略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2.连云港目前城市发展阶段定位
应用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空间周期理论,根据对连云港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连云港市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进程的四个构成阶段中,尚处于“向心城市化阶段”,即“资金、技术和人才日益向城市集中,城镇人口迅速增多,中心城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心”的初级阶段。
(三)连云港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要求
1.连云港面临加快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
一般而言,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外生系统的输入,如国际社会的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等等;另一个是内生系统的变革所产生的力量。
鉴于连云港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具有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与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两大发展重点之一的特殊背景,连云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处于外生系统与内生系统并存的特殊时期。
从外生系统看,首先,国际社会对连云港的关注,有利于连云港利用当地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高端人才,依靠这些人才丰富的营销经验占领国内外市场,更好的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促进自身的发展。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中西部的发展滞后,直接影响连云港港口“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在区域增长极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连云港是以我国惟一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的陇海兰新铁路和连霍国道主干线公路快速通道为主骨架构成的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最便捷的出海口,“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①见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国家战略定位。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连云港港口这个“特殊资源”要素的需求急剧增加,连云港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显现出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中西部的发展对连云港的需求极大提升,这既对加快连云港的城市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加快连云港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内生系统看,连云港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产生空间结构的演变,必然会推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说,连云港处于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最佳时期。
2.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连云港的城市发展阶段尚处于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连云港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城市规模的扩展与城市功能的提升两方面并存。
一方面,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点城市、尚处于城市发展第一阶段的发展中城市、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必然要求连云港市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城市发展导致连云港的经济发展进程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发达地区曾出现过的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能源需求特征,如需要为新增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对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绿化等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随着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收入水平提高,能源消费特征会发生转变,导致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农村人口移居城市后,将以电力替代煤炭、木材等传统能源,收入水平提高使人们更倾向于消费清洁、方便的电力。另外,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后,他们的收入提高,特别是更具流动性的现金收入增加,因而购买力提高,刺激家用电器需求增加,意味着更高的人均能源消费。由此可见,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带来的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征,在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的同时,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必然会日趋尖锐。
另一方面,“以建设连结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的城市性质要求将连云港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国际性海滨中心城市、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的定位,对连云港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两方面并存的现状使连云港的城市发展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特殊阶段,在面临加快城市化发展最佳时期的同时,也必将面临着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挑战。
3.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中要把握好的五方面关系
“初级”的发展阶段定位与“国际性海港城市”的建设目标在同一时间、空间上的叠交形成的这种“二律背反”,要求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中要把握好以下五方面关系:
一是外延增长与内涵发展的关系。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既要继续加速,首先在规模上取得突破,又要高度关注内涵发展,使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不断趋向高级化。二是空间演化与体系演化的关系。在空间上,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要实现市域内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区,从城市核心区到县城、乡镇的不间断梯度推进,实现城市体系的大型化、集群化、网络化,城市产业的高端化。三是内外关系。要发展成国际性海港城市,连云港的城市发展一定要跳出自我,以开放理念和全球化视野建设,力争将连云港建设成为与全球城市体系相融合的开放城市。四是城乡关系。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连云港市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将进一步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五是功能定位与发展层次。“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国际性海滨中心城市、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要求连云港的城市发展在层次上要跳过“向心城市化阶段”的束缚,实现连云港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连云港国际海港城市建设
(一)建设低碳城市是加快国际海港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之一是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建设低碳城市,推行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把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强化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解决连云港城市建设“二律背反”、加快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二)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加快连云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1.建设低碳城市要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生的节能减排潜力远大于技术水平改进产生的节能减排潜力,单靠降低产品能耗水平难以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必须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结合,三管其下。特别要推动结构节能,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轻经济发展对能耗的过度依赖。
按照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主要是调低高耗能行业、降低落后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调高高新技术产业和能耗水平较低行业的比重。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改进相结合的办法,抓住重点,带动整个产业能耗水平的下降。
2.建设低碳城市要求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连云港市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势明显,是国家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新医药基地,具有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新医药产业具备研究、开发和生产西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医药包装材料等多种门类产品的能力,是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抗肝炎药生产基地,中国证券市场上独具特色的连云港“医药板块”正在形成。新材料产业的骨干企业——中复连众集团,去年其玻璃钢产品占全国市场11.4%的份额;华威公司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定点生产集成电路封装用环氧模塑料的专业性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全市2009年硅资源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多亿元。新能源方面,随着田湾核电站和新电公司热电机组的陆续投产,连云港市以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全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作为企业所在地,企业的用电可以得到优先保证。
(三)建设低碳城市,有利于助推连云港市城市化实现“三大转型”
1.推动城市化发展方式主要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
城市化发展方式主要由工业化主导不是连云港的特有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式。目前既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又面临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的高标准要求。同时,工业化、城市化滞后是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决定既不能完全跨过工业化主导的一般阶段,又不能主要依靠工业化主导城市化发展。因此,需要实施以城市化为重点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化发展方式主要由工业化主导向主要以城市化主导方式的转型。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城市化主导对发展方式转型有决定性意义:一是可以大幅提高服务业的比例;二是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三是有利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四是可实现充分的劳动力就业。
2.推动城市化发展由主要是行政主导向主要依靠经济主导的方式转型
行政主导是多年来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应该说,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离开政府作用,城市化的发展肯定要走弯路。但是,政府主导城市化有两面性,在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又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为连云港市实现在政府有效作用下,尽快形成经济主导的城市化新格局提供了保障。
推动连云港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经济主导连云港市中心城区的快速形成,以经济主导该市城镇的合理布局,以经济主导城市功能区的完善。
3.推动城市化建设由逐步投资主导向投资、消费主导并重的转型
专家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城市化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的实际条件总体上已经具备。连云港市正在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要求连云港一定要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而“十二五”正是这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连云港的城市化要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重点,逐步实现主要由投资主导向主要由消费主导的转变。
三、以“低碳理念”引领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一)以“低碳理念”破解“二律背反”
1.加快建设“城市网络”,推进城市规模拓展
连云港“一心三级”的城市结构需要积极加以探索,加快建设“城市网络”。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世界城市影响力的增强催生了城市网络的概念,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看,大、中、小城市在各地合理地分布,并按照客观要求进行协作和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称为城市网络。“城市网络”是符合国际趋势和连云港“一心三级”结构市情的城市化模式,即通过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体系,把“一心三级”的主城区结构及主城区与城郊小城镇整合起来,形成国际海港城市的城市网络,通过城市间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连云港市城市的“同城化”。
在这一模式下,首先重点打好连云新城拓展战役,在建设大城市上实现新突破。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连云新城成为初具规模、集高端商务和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明珠。到2012年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10万人,初步成为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港城市。使“一心三级”的主城区更多提供市场和就业机会,城郊小城镇为转移人口提供住房和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形成合理的城市专业化分工。
二要加快中心城市和城镇群发展。发挥主城区作为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东部沿海城镇经济带、东陇海经济带为依托,加快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环境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国际海港城市特色的城市建设改造示范项目。
2.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增强可持续发展中拓展城市功能
一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催生更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中心城区优化提升、中心镇振兴崛起、城郊地区跨越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地区一体化建设,促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以产业转移园区为抓手,带动全市加快发展。
二要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加强村镇规划编制,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形式,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3.以人为本,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提高城市质量
要加强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快速公交为主体的区域公交网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河岸海岸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城市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政公园免费开放。加大水电、通信等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河流综合整治等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区域绿道网和城市绿地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设定标准,分区建设,限期建成”的原则,从2010年起,率先在主城区范围的区域绿道,争取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并逐步向其他地区延伸。
(二)构建符合低碳理念要求的国际性海港城市框架
1.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低碳理念是创新的产物,只有建设创新型城市,低碳理念才有合适的生长空间。建设创新型城市,首先是产业发展创新。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连云港市的城市产业,应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应按照重点突破临港新型工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要求,发挥规划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以及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加快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临港产业基础上,加快发展优势和新兴产业,强化对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规划保障,科学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规划和高端服务业布局规划。
在产业发展中,一是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港口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发展和壮大以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造船)为主的临港工业,建设临港重化工产业基地,实现“工港互动”。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方面的核心作用,依托在“三新”产业等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基础,有效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构筑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实现“创新推动”。三是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金融业创新,加快金融服务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构建生产服务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实现“双轮驱动”。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低碳理念的直接要求。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城市高级化的关键。在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中,一定要面向未来,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告别传统粗放的土地开发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发展空间的管制和资源环境保护。要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区,谋划好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要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新格局。要明确划分禁止、限制、适宜建设区和红、绿、蓝、黄、紫、橙线,强化对道路用地保护范围、绿地保护范围、水体保护范围、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的用地控制。要推行“三集中”发展摸索,即:农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业向农业园区、规模经营户集中;农民居住向城市、集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依山临海是连云港城市的资源特色,连云港所有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托资源特色科学划定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严格执行绿化生态建设规划,完善绿线控制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加强对市域内的山、水、林、田保护管制,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完善生态格局和功能,科学规划设计生态隔离带,按照城市“一心三级”组团式结构建设,避免城市化空间连绵无序的低效发展,形成网络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3.加快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型城市
低碳理念要求连云港在国际性海港城市建设中要审慎选择自己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务院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东北亚国家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据此,连云港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加快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型城市,要求连云港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有重大突破。发展总部经济,既是连云港市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进一步发挥国际海港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是连云港市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和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该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江苏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和广阔前景,将紧紧抓住当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
[1]衣保中,孙晓霞.长三角地区高速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长三角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陆峰.江苏用实际行动走在了全国前面——温总理在江苏考察纪实[N].新华日报,2007-01-04(1).
[3]沈伟研,等.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连云港的建设与发展[N].新华日报,2007-03-03(1).
[4]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加快建设东桥头堡作为发展重点[N].连云港日报,2009-06-11(1).
[5]赵巍,等.设立国家级连云港东西互动示范区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9,(1).
[责任编辑:李君安]
The Route Selection of Lianyungang International Seaport City Construction——Base on the Thinking of Low Carbon Economy View
GU Xuan GU Long-gao
Lianyungang lies in primary stag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and faces to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seaport city in the same time and space,which formats an"antinomies"phenomenon.The former requires Lianyungang to expand city scale while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 urban rapid development.The latter which requires build high-grade city sharps contradictions against high emissions features.Low carbon c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antinomies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eaport city.
low carbon economy;lianyungang;city construction;research
book=69,ebook=128
F127.53
A
1673-8616(2010)06-0069-05
2010-08-12
江苏省政府“六大人才高峰”项目(07-H008)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