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新手段
——气候科学政治化

2010-08-15

关键词:政治化气候变化气候

刘 蓓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新手段
——气候科学政治化

刘 蓓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气候问题的政治化是现在气候问题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普遍共识的罪魁祸首。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行贸易保护之实,这就是气候科学被全面政治化的真相。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问题,必须以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为依据,相互秉持诚实可信的态度,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才能建立一个公平、持久、有效的国际气候合作机制。作为第三世界代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态度是积极的,既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更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哥本哈根;贸易保护;气候科学政治化;诚信;可持续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不了了之,使人们迫切想要知道世界各国对待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态度出现了什么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认清“气候科学”和“气候政治”二者的关系,才能使我们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气候大会无果尴尬落幕原因

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各国最终未能就减排等问题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想达成一项与各国利益密切相关的协议确实是十分困难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终以这样的结局草草收尾可以说是遗憾但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在这次哥本哈根大会上所表现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积极性和政策灵活性,但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打压和不合理的要求,中国坚定地说“不”,这既维护了我国的根本利益,又展现了大国应有的形象和力度,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如今的气候变化问题,其范畴远远超出了气候科学的传统范畴。它涉及政治、经济、国际法律等诸多复杂问题,在诸多利益因素的驱使下,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也不会轻易做出让步,反而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即使达成了发展中国家希望的协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很可能不会执行,比如美国,它在《京都议定书》上的态度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相反,如果达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希望的协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一定会采取一些手段强制发展中国家执行,比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规定:从2020年起将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1]在减排标准对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情况下,实行“碳关税”无疑对类似中国这样的出口贸易大国影响重大。早期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作的努力,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低碳经济”垄断集团对付传统能源垄断集团的产物。西方各国极力强调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很可能是殖民主义的新变型“碳殖民主义”,利用“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优势拖垮发展中国家。[2]所以本次气候大会暂达不成协议也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挫败发达国家推行“碳殖民”的阴谋。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应该团结起来,打破发达国家利用气候科学的真实政治目的。

二、贸易保护新手段——“气候问题”政治化

地球气候变化是否源于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一问题的解答只能由一种人进行,并且也只能信服于一种人的答案,那就是没有被政治异化的纯粹的气候学家(当然也包括气象、天文、地质等学家的共同研究)。因为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是严谨且复杂的科学研究,必须由严谨的科学家,本着正直、负责的态度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信服科学家对于气候的结论呢?从“牛放屁”到“气候门”,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科学家的学术素养和道德情操是不堪一击的。而在气候问题上,一些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结论明显是在为某种政治需要服务。但科学就是科学。古语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科学不是政客竞选的许诺,也不是商人给货物的标价,可以偏离实际。所以气候问题的政治化是当前减排问题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普遍共识的罪魁祸首。

不同意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控制气候”的方案就是纵容破坏环境,这是混淆了环境破坏和全球变暖这两个概念。环境破坏因素有很多,而全球变暖的原因仍是一个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人类应该投入更多关注的,是反沙漠化、反滥伐森林、反空气污染(包括灰尘、有害气体等)、反水污染、再生能源研究等等,这些不仅有益而且也有可能成功,是对人类现实利益非常明显的科研和实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势在必行的,这不是为了控制“气候变暖”,而是因为目前人类工业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力:化石燃料本身是不可再生的。而像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成本、环境、配套设施等制约因素,要取代传统能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3]为了避免人类发展面临的能源危机,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化石燃料。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势在必行的,而通过对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改造去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或许是有效地解决之道。发达国家目前人均消费造成的碳排放仍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显然,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属于一种基本生存排放,而发达国家属于奢侈浪费的排放。美国占世界人口不到5%,国内碳排放却占世界20%,倘若加上进口产品,美国消费实际排碳量约占到世界三成。显然,对这种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不进行改造,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只能是一句空话,人类社会发展也不可能持续。

三、气候科学被政治化的实质

减排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起跑线不同,现阶段所处水平线高低悬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正纷纷开始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然而现在已完成工业化,二氧化碳的减排当然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可“吃饱了”的发达国家转过身来就要求刚进入或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还在追求“吃饱减贫”的发展中国家承担实质上更沉重的减排责任。

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是通过掠夺扩张式的买卖黑奴贸易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把非洲变成了黑奴贸易的血色苦难大陆。为瓜分非洲列强又道貌岸然地主张废除黑奴贸易,粉饰以禁止黑奴贸易,入驻非洲贪婪瓜分。[4]同样本着自身利益最大这一原则,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顺势经济全球化,把低端基础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之“替代”发达国家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增加碳排放,污染环境。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二百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面对减排,更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减排必然阻碍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这就是气候科学被全面政治化的实质。所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是应有所区别的。

根据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调查,谎言最多的地方是政治领域,最擅长撒谎的人是政客或政治人物。我们没有全面否认政治家在气候问题上的积极作用,甚至期望他们能够在气候问题上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政治家的背后却是各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当提及到气候政治的相关问题时,例如碳排放买卖和过往排放责任的时候,政治家们却又拿出了很多的科学数据,来证明气候问题的出现不是人类活动或某一类国家的责任,而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就这样,一个个原本在世界政治领域里力挽狂澜的政治家却又都变成一群畏首畏尾的研究员了。

显而易见,困扰我们的气候难题只能依靠气候学家利用严谨的科学手段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找到事实的真相,然后依靠政治家们的个人智慧和魄力,承担责任,理清方向,依靠科学手段带领全世界人民携手合作,共同解决气候问题,拯救地球。

四、第三世界国家面对发达国家无理减排目标艰难博弈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拒绝承诺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以及拒绝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这一最基本的事实,发达国家无法否认,因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为发达国家确定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即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至2020年)的具体减排目标,以及它们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的资金与技术转移。

但在谈判伊始,发达国家就一直试图扼杀《京都议定书》,抛弃其历史排放责任,让发展中国家与它们同步减排;还宣布其中期减排目标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数额,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和是否接受“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挂钩。

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普遍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该比1990年减排40%。发达国家为逃避减排责任,采取了只谈长期减排目标而避谈短期减排目标,分化发展中国家,以及把拟好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等手段,试图达到不把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写进协议的目的。而在谈判中,发达国家对承诺的中期减排目标或者附加诸多条件,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却热衷于谈论到2050年的长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舍近求远,对40多年后的事情做出承诺,却不愿谈判将于2013年起开始的中期减排目标,这明显不符合逻辑,不能不使人怀疑其谈判的诚意。

发达国家提出的到2050年全球排放总量减少50%和发达国家减排80%,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需要承担减少全球排放总量的20%,这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反对,而非像米利班德所说的得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或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的情况下,它们的排放总量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增加,如果接受到2050年减排20%,就会丧失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所必需的“碳排放空间”。

为有效控制谈判结果,英国、美国和大会举办国丹麦在会前秘密草拟了“丹麦文本”,试图引导谈判向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发展,后被媒体披露而未能得逞。在进入部长级谈判时,发达国家再次试图违反程序,把拟好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发展中国家为此愤然离场表示抗议,谈判进程被迫中断。后来在中国等国家协调下,发展中国家才重返会场。

中国、印度、南非、巴西这几个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处境、相同的立场和相同的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履行各自的责任,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履行承诺,承担中期减排限制性指标,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强硬表态称,印度永远不会承认有约束性的绝对减排承诺,也不会同意设定碳排放顶峰年份。“有些国家一直试图让发展中国家宣布排放顶峰年份,我们不会签署这样的协议,这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两个不可谈判的立场,我们不会有任何妥协。”他强调,印度可以很灵活,但不能在基本的国家利益上让步。今年5月9日拉梅什在北京又表示发达国家曾企图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伏击”中国,但印度、南非、巴西和中国结成联盟,避免了中国陷于孤立。未来谈判拟将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国纳入其中。事实上,印度的强硬态度也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声音。会议东道主丹麦提出的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此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南非首席气候问题谈判代表阿尔夫威尔斯表示:“我们不能同意在2050年将排放量减少一半,因为这意味着剩下的份额将由发展中国家来完成。”他还明确表示,如果工业化国家继续增加他们的碳排放量,那么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改变目前的温和立场。巴西总统卢拉在哥本哈根曾表示,巴西对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立场与中方完全一致。巴西和中国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做超出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事。巴西愿与中方保持沟通协调,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五、第三世界国家代表——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未来的人们将会更加注重与自然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这种转变对我们来讲,短期内的阵痛是肯定的,但未来是光明的。新能源或许会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同蒸汽机、电力、IT一样的新一轮时代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已经敏锐地认识到新一轮变革时期的到来,所以应该抓住这次机遇使中国的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中国传统以来,从来不缺少“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任何决策和行动都是在《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原则和框架下来制定和进行的,并依据中国国情来履行确立的目标任务。中国人民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立场是坚定的,行动是真诚的。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非常严峻、现实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应对。中国本着对人类和本国人民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政策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参与哥本哈根大会之前,中国政府即宣布到2020年将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到45%,这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充分显示出中国政府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5]简言之,态度是积极的,原则是明确的。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态度,既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责,更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后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当中,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为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最后有必要强调一下,胡锦涛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讲道:履行各自的责任是关键。

[1]张立平.美国为何要征收“碳关税”[J].时事报告,2009,(9).

[2]发展中国家力抵“碳殖民主义”[N].西部商报,2009-12-08(12).

[3]孟扬.走向新能源时代[J].时事报告,2009,(9).

[4]吴秉真.罪恶的黑奴贩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汪光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与中国所作贡献[J].求是,2010,(3).

刘蓓(1983-),女,硕士,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化气候变化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慈溪县为例(1953—1956)
邮票的图像分层与国家形象的政治化表达——以“文化大革命”时期发行的邮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