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0-08-15岳学军李文章

关键词:服务体系服务文化

岳学军 李文章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岳学军 李文章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突显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全国、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已成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问题;主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基本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一、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占据了重要位置。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又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10年7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新的时期,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创造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激发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振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存在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个人之间发展与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和降低了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切实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动我国全面开放、走向世界的强大助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有着软实力的较量。因此,构建一个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对内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有助于通过积极对外开展文化交流,传播文化理念,塑造文化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营造和谐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我国在更大的程度上获得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在更大的程度上参与国际交往规则的制订,让更多中国传统伦理智慧融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成熟的现代国家形象,[1]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文化格局,服务我国全面开放。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实现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

我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层次不高。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源由“大”变“强”,仍然任重道远。要像重视教育一样,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

一方面,我国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还受到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制框架的影响,在整体上还不能很好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和契合,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加之经济因素,仍然存在只重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情况,不利于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财政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仍显不足,中央和地方文化事业投入在各自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仍旧较低。我国目前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约占公共开支的0.3%—0.4%,[2]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投入仍有不小差距。同时,投入不足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区域和城乡的差别上。统计显示,2005年,广东省文化事业财政拨款达12.8亿元,居全国第一;江苏省超过1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4亿元。而海南、西藏、青海和宁夏居于末位,拨款不到亿元。江苏新增的额度就等于海南、西藏、宁夏的总和。[3]

(三)公共文化产品分配不均等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公共文化产品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文化事业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比例失衡,造成文化设施落后、文化产品供应不足。这些问题又导致社会不同群体不能够共同享有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在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上仍存在很大的反差。

(四)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不完善

由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整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在西方已兴起或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在我国刚刚形成,与其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仍需不断制定和完善,导致我国目前现行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停留在宏观层面,不够细化,缺乏刚性的政策法规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顺利发展。另外,现有法律法规仍存在不切实际、自相矛盾等情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推敲、完善

(五)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不到位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在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等方面,都显不足。以吉林省为例,2007年,全省从事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有1,694人,拥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只有213人;县级图书馆从业人员92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56人,平均每个县不到1人。同时,一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落后,对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尚未掌握,业务水平低,专业素质差,不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同时,我国在公共文化专业人才的发掘、引进、选拔、任用、培训及人事编制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主导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

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责任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和领导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肩负着制订重大政策、推进机制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财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绩效评估等重要使命,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成就。当前我国就是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观念更新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要切实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束缚,谋划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用新的理念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是要培育首创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应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国家应该积极鼓励文化原创,激发全民的文化创造力,促进公众文化思维的拓展和升华,要像重视科技创新创造一样,重视和重奖在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创造性成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完善相关文学基金,为原创人员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市场一时难以接受的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采取政府采购;对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文艺作品给予重奖,以鼓励后来者;委托中介机构对有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予以推介;对文学艺术家的观念和行为持宽容的态度等,支持和扶持文化原创,大力培育首创精神。

(三)机制创新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力所在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规划和总体指导,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扶贫计划,纳入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政府的目标管理,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改进管理,强化服务,形成合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是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创新。要在原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宏观政策法规基础上,不断制定、完善和细化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职责、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证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保证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及相关税务减免、资助捐赠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法可循、有法可依。要不断完善和制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同时,深入开展文化法制政策教育和文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增强文化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规范文化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和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自觉性。

三是投入机制创新。经费充足、及时到位是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根本保障,要创新和拓宽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和方式,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建、援建为辅,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元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入机制。要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和行政方式的改革,加大投入方式的改革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个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库,同时积极鼓励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制定奖励制度,加大宣传推介、典型选树、表彰奖励力度,对优秀人才在职称申报、评定中给予政策倾斜。

五是监督评价机制创新。要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绩效评估的体系和做法,通过绩效评价来监督和审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作用发挥情况,客观地反映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效果、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及时查找、发现产生的偏差及原因,促进政府及时调整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四)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动力所在

要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财政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人员总量规模,科学合理地设定岗位,搞活内部用人机制。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实行解聘、辞聘制度。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改革,建立新型高效的内部运作机制,调动文艺人才积极性,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五)对外交流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变挑战为机遇。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形成中华特色文化。同时加强文化的国际交流,不断借鉴和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文化理念、先进方式和手段,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服务整个外交,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和有力支撑。

[1]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李建军.2005年中国文化发展概述[A].文化部财务司.2006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6.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08Bshx24)。

岳学军(1952-),男,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学、文化管理研究;李文章(1977-),男,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级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服务文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