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篇小说《人工流产》中的女权思想探析

2010-08-15许可

关键词:伊曼伦斯人工流产

许可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58)

短篇小说《人工流产》中的女权思想探析

许可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58)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人工流产》采用女性特殊的立场和体验,以黑人两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题材,深刻地展现了当今社会对于女性身心的压制、禁锢与摧残和黑人女性女权意识的觉醒,表现出了黑人女性的反叛精神与颠覆性的强大力量。

艾丽丝·沃克;《人工流产》;女权主义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女权运动的高涨,有关女性主义的作品和评论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以性别为根本出发点,主张揭露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从属地位及其产生的根源,运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去审视父权社会的社会现象和价值判断,不认同与屈服于父权社会所强加的既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与此同时,它又把鲜明的性别意识加入到文学评论中,且用解构与颠覆的态势从边缘进入中心,逐渐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流行的文学评论方法之一。黑人女权思想文学批评认为黑人女性忍受着双重的压制,不但遭受到种族歧视,还受到性别歧视。

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非常活跃的女作家。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她从边缘人的视角,关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楚。纵观沃克的文学作品,政治、种族与社会问题一直是她关注的重要内容。她勇敢地在作品中大谈关于女性的问题——流产、被强奸和自杀等困扰着众多女性特别是黑人女性的问题,其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生活,称颂她们和困难抗争的精神与自强自立的坚毅性格。

一、社会对女性身心的压制、禁锢与摧残

《人工流产》描绘了黑人两性在对待人流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黑人两性在感受上的不同,男性常常对女性的心理转变所知甚少。小说的篇幅较短,运用旁观者叙述视角,以叙述和对话为主。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对黑人夫妻克莱伦斯、伊曼妮。小说围绕伊曼妮做人工流产来展开。实际上,“二人早已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孩儿克莱丽丝,妻子伊曼妮生女儿后又怀孕之间还小产过一回,那是由于过度伤心导致的。伊曼妮生下克莱丽丝不久,她致力于保护环境的母亲死于肺癌。她所教的小学生使用的教室的石棉天花板漏雨已经二十年了。伊曼妮感觉她的身心被这些事情搞垮了,实际上她被搞得特别虚弱,并且,她长时间以来一直身患贫血,早已身心疲惫。”由此可见,黑人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是很糟的。

伊曼妮第一次做流产时正在上大学,当时,手术费用一千元,在坐地铁回学校的路上,她昏了过去,流了六周的血,一年之后才康复。因此,她说:“如今的情况和我们没有小孩的时候不同了。”言外之意是,如今她的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都不许可她再生一个小孩。可是克莱伦斯却绘声绘色地说:“咱们的孩子真是太好了,真的要谢谢仁慈的上帝。”他竭力称赞他们的女儿性格开朗活泼,微笑的时候尤其讨人喜欢。由此看来,他根本就不了解伊曼妮的感受。如今,她再次怀孕,她说,“若再生这个孩子会让我死去。我无法想像怎样带两个孩子度日……”丈夫克莱伦斯有很多职务,并且还是小镇黑人镇长卡斯威尔的法律顾问与护卫者,他对镇长死心塌地,相信他的成功最终还是会给大伙带来幸福与安全保障,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她到医院去做流产的那天下午,克莱伦斯仅仅是与妻子在机场匆忙告别。从这可以看出,男人们在忙着为黑人争取所谓的权益努力,在给大伙带来安全和保障的时候,却在深深地伤害周围妇女的权益。沃克身为黑人女作家,她可以从女性特殊的角度揭示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被排挤和处在边缘化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身心压制、禁锢与摧残,她们仅仅也只能是充当证明男人价值及其存在的符号与工具。

二、黑人女性女权意识的觉醒

克莱伦斯最不喜欢联想到疼,何种形式的暴力,他都难以忍受,他会觉得恶心呕吐。这是他作为和平主义者的重要原因,也是伊曼妮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厌恶疼痛并且不能忍受暴力的和平主义者,竟然多次让他的老婆做人流,独自遭受那份身心的痛苦。当然,女性的生理特点就注定了在恋爱与婚姻中,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女人;而女人的社会特点又注定了女性是男性的依赖者或被丢弃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黑人女性遭受的是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就像沃克在小说《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所说,“女人的身体变成让男人使用的东西,即便是独立的女性也是性交的对象,所以,最终怎样改变这种现存的‘性秩序’是使黑人妇女得到解放的核心。”

伊曼妮让丈夫做绝育手术,否则就睡在客厅。两年以后,他们的婚姻走向破裂。美国社会中白人的价值观念以及对黑人男性的极大影响,更加重了黑人女性的精神压力,让她们遭到“多重压迫”,也就是社会上的种族偏见和男权专制。黑人女性在探寻解放的过程中,唯有靠自己,提升自我的教育与认知。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女人只有在经济上实现独立,才能得到真正解放。在小说里,卡斯威尔镇长在伊曼妮发表言论时从未正眼看她一下。就是在饭桌上,他也仅仅对着克莱伦斯说话,她这个人似乎就不存在。他觉得她是个女性,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并且也不懂政治。由此,人们可以看到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源自黑人男性的性别偏见,好像女人生来就是男人的附庸与泄欲工具。

小说里还有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情景是对黑人女孩霍莉·门罗遇害5周年纪念活动的描绘。作为一名极具反种族意识的黑人女性,伊曼妮致力于反种族歧视与暴力的运动,虽然她还在失血中,子宫一直疼痛,却头顶烈日,冒着难以忍受的高温坚持到教堂参加纪念活动。然而,卡斯威尔镇长到教堂参与活动仅仅是为了赚得政治资本,他先后会见七八个崇拜他的青年,接着与克莱伦斯一起躲到门口的一个角落热烈地交谈着,直到纪念活动终结。最终,卡斯威尔获得成功,成为模范市长,在参与议会竞选时获得黑人与白人强有力的支持,成为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明星人物。

此外,小说描绘伊曼妮很幸运,结婚以后,丈夫并没有抛弃她。由此可见,在黑人夫妻关系之中,丈夫抛弃妻子另觅新欢是常态,没有被抛弃真的是妻子的运气了。在小说里,沃克故意做出“性别颠覆”的尝试。开始,沃克借男主人公之口说:“你让我去做手术切掉输精管,我根本不想做,可是我最终还是做了。”妻子最终抛弃了丈夫。在小说的结尾,觉醒的伊曼妮在丈夫按她的要求做了绝育手术后毅然决然地提出离婚,抛弃了他。小说的结局出乎人们的意料却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尽管离婚以后伊曼妮的未来怎样仍是未知,可社会终究不可能再退回到原来的状态了,女性的名字已不再叫弱者。伊曼妮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向这个不平等的男权社会进行抗争,颠覆了黑人的“男性统治”,唤起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

总而言之,在这篇小说里,沃克通过描绘女性所遭受的特别典型的人流,塑造了一个找寻自我、建设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在小说的最后,我们看到一位和娜拉截然不同的觉醒的黑人女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伊曼妮。

[1]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小英,杨靖.她世界[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4]钱满素.我,生为女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2mail:yelirong@126.com

book=503,ebook=503

I106.4

A

1673-1395(2010)03-0129-02

20100324

许可(1974—),女,河南南阳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伊曼伦斯人工流产
一位天才的诞生——毕加索作品展亮相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DARKLY REAMING DOCUMENTARY
“抛售”艺术藏品,中国尤伦斯时代落幕?
伊曼的爱情
人工流产中运用心理护理对患者情绪影响分析
补肾活血法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研究
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效果分析
擦皮鞋·交朋友·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