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010-08-15张元伟
张元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河南洛阳471003)
“第三部门”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张元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河南洛阳471003)
“第三部门”是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介于“第一部门”——政府和国家以及“第二部门”——企业和市场的社会性组织。“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壮大有利于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培养政治发展过程中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和秩序。
第三部门;政治发展;公民社会
从目的出发,“第三部门”指那些以推进科学、教育或慈善事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私人机构;从组织出发,指从事社会公益性或互益互助性生产与服务的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从部门出发,又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最为典型的特征是民间性、公益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第三部门”涌现,它将给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将从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呢?
一、“第三部门”有利于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般认为,政治发展是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文化、政治参与能力和程度等诸要素在内的政治上层建筑体系能动适应社会要求的发展过程。而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体系获得日益完善、有效、稳定的政治功能,意味着政治体系能够积极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实现自我调整和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科技、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新发展,意味着人民大众参政议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范围的逐步扩大。[1](P237)
在“第三部门”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上,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第三部门”是推动民主化的重要力量。譬如,戈登·怀特(Gordon White)认为,“第三部门”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推动民主化进程:(1)公民社会(第三部门)的成长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反对派;(2)可以通过实施公共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迫使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履行其政治责任;(3)可以发挥表达民主需要和利益诉求的功能;(4)可以发挥创制的作用,并沿着民主的路线重新界定政治游戏的规则。[2](P69-72)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开始启动政治体制改革,以此加快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从而实现全面现代化。但是,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单单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政治民主化必须充分发挥来自公民社会的自下而上的推动力。“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是建立强大的民主政治的关键条件。”[3]“第三部门”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得以体现:首先,“第三部门”是监督、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中坚力量。“第三部门”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公民社会形式,其利益表达方式较之公民个人的表达更具影响力,能更准确更有力地反映公众的利益诉求,可以把单个公民的诉求集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亨廷顿就此指出,公民社会“制约国家权力,从而为实现社会对国家的控制以及作为这种控制最有效方式的民主制度提供了基础”。[4]其次,“第三部门”可以培育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再次,“第三部门”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政党之外的多种渠道。“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不但提高了民主政治的责任能力,而且提高了民主政治的代表性和生命力”。[5](P130)
二、“第三部门”有利于培养政治发展过程中公民的民主意识
美国学者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将“第三部门”视为公民民主政治参与的一个训练场。希德尼·希里曼(SirlneySilliman)和加纳·诺布尔(Garner Noble)在讨论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作用时也指出,公民社会可以培育一个活跃的公共讨论空间。[6]在这一公共讨论空间里,人们的讨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主的表达过程,这种表达有形无形之间提升了公民的一种表达的意识与能力,势必对“部门”成员的民主意识是一大促进与提升。
在中国传统社会,个人是极度卑微的,必须服从国家的统治。建国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我们也是提倡国家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强调为集体、国家做贡献而排斥个人利益。因此,长期以来,我们民众的民主意识明显缺乏,随之而来的也是民主能力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价值及公民的社会主体地位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仰。然而,几千年的沉疴不能一下子就彻底根治,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中来自“第三部门”的推动更是不可忽视。
通过“第三部门”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民主的素养和能力也不断成熟。“第三部门”影响政策议题的设定和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提高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和“第三部门”自身的影响力。而自身影响力的加强,更使他们意识到了民主的力量,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反过来更加加强了他们对民主价值的认识。“第三部门”成员民主意识的加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从而为建立和完善民主社会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第三部门”有利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和秩序
对于政治发展,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偏重于政治的现代化(民主化),有的偏重于政治的制度化和秩序化,有的偏重于政治的效率与社会的稳定。保守主义政治学家亨廷顿就认为,评价政治发展的基本标尺不是政治民主,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一个国家在政治上成功与否,既不在于是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在于是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自由权力,而是在于是否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因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7](P8)
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一方面,由于各种社会问题和压力同时涌现,导致欲望和期待的急剧高涨。另一方面,社会满足这些欲望的能力却总是低于这些欲望的增长,“于是欲望和前景之间、需求的形成和需求的满足之间出现了差距”,而这种差距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社会挫折感,成为政治不稳定的诱因。[8]因此,如果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化水平较高,就能够容纳这些已经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参与,就不会导致政治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点使我国难以出现其它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的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然而,毕竟社会的发展过程也造成了地区发展差异加剧、贫富分化严重以及官员腐败等足以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保持社会与政治的稳定和秩序呢?
在一个政治制度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取得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扩大“第三部门”的政治参与是较好的办法。首先,“第三部门”可以通过支持、反对,影响政府的决策。其次,“第三部门”的发展,为各种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宽松的活动空间,为社会成员满足多样性多层次的愿望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多种途径。“第三部门”还能够起到排解社会怨气、释放社会压力的作用。通过沟通政府、协调社团、公益诉求等活动,还使社会内部张力在这一伙伴关系中得到舒展,达到与政府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再次,“第三部门”有利于形成自律性的社会秩序。政府对社会秩序的形成是通过外在于社会的他律性强制力量来发挥作用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最终尚须依靠社会的自律来实现。而随着公民社会的成熟,其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将会使政府更好地回到自己应当的位置上,摆脱琐碎事务的困扰,集中精力处理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稳定是国家和公民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社会稳定了,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随着全球化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第三部门”的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A].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Bent Flvybjerg.两种民主理论的评述[J].政治学研究,2000,(4).
[4]Huntington S P.Will More Countries Become Democratic?[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1984,99(2).
[5]拉里·戴蒙德.民主政治的三个悖论[A].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Larry Diamond.Towar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J].Journal of Democracy,1994,5(3).
[7]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8]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5).
张元伟(1964-),男,军事学博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军事思想和军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