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

2010-08-15肖金华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素质人才农村

肖金华

(南京政治学院进修系,江苏南京210003)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

肖金华

(南京政治学院进修系,江苏南京210003)

人才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当前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干部素质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和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应着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待遇和用武之地,努力提高乡村干部的素质。

新农村建设;人才;乡村干部;农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人口、农村人才的素质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队伍作支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富余劳动力多,但质量不高、结构也不合理,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这是我国农村建设发展乏力,改革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固然要从资金、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等方面加大投入,用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成果反哺农村农业,但更重要的是要从人力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如果农村缺乏足够合适的人才,国家投入再多的钱和物都很难发挥其效益,甚至可能会因为投向使用不当而造成巨大浪费,劳民伤财,危害农村建设。所以,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除了要提前从物力、财力上作好准备,还必须培养和储备一大批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人才。

2.人才是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必要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农民致富、推进农村各项建设,没有一批既懂得农村科技,又懂得农业、农村管理,还能在农村留得住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行;发展各种特色养殖、种植,没有精通相关技术的生产能手不行;开展农副产品加工经营,没有既懂加工技术又了解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不行;进行村容整治,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没有懂得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的人才不行;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没有热爱农村、甘愿吃苦奉献的农村教师、医生和农业技术人员不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都要靠相关的人才作支撑,否则将寸步难行。

3.人才是推动农村长远发展的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蓝图,光靠临时性的输血充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针对眼前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选调输送或组织一些有基础的村民进行突击培训来解决,而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保持农村农业的持续繁荣,必须依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即广大农民自身。因此,我们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这样才能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长远的智力支持。

二、当前农村人才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注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给予农业生产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然而,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真正被打破,许多地区城乡差距似乎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人员素质上。

1.乡村干部素质偏低

一是村干部。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其能力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为改变和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政策。比如,选拔大学生到村“两委”任职,对大学生村官在公务员考试中给予加分照顾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多数村干部特别是离城镇较远、相对落后地区的村干部的素质状况仍然很不乐观。首先,缺乏法规政策意识。很多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了解上级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工作中个人色彩很强,处理问题不是凭既有经验,就是凭个人想象,作风不民主,程序不规范,甚至夹杂过多的私人感情,导致处事不妥,影响村里建设。其次,缺乏管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整合现有资源,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其功效。但目前多数村干部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视野受限,根本不知道本村有哪些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优势,也不懂得如何整合农村资源,使很多农村重要的人文、自然资源大量闲置,没能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最后,缺乏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深入到农村,很多村干部平时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利益个体,如何在农村市场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经济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提高自身在村里的地位。至于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建设新农村则是在他们经济条件宽裕之后的一项“副业”。

二是乡镇干部。目前,大多数乡镇干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干部,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乏主动意识、发展意识与创新精神,不能承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角色。他们在工作中,要么被动应付,整天混日子、守摊子;要么想当然,套用别人的建设模式,而不寻求适合的发展途径。有的乡镇领导为了给自己捞政绩,在没有进行任何可行性调查分析,也不管农民愿意与否的情况下,强制推行一些不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结果不仅没有取得效益,反而给农民带来了重大损失,劳民伤财,损害了政府形象。有的乡镇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他们长期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都比较欠缺,加之信息闭塞、眼界狭小,根本不懂得如何为农民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另外,目前我国乡镇干部管理体制多数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选拔用人范围狭小、渠道单一,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致使一些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不够合理,效能发挥较差。

2.农村实用人才缺乏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主要包括生产能手(如种植、养殖、捕捞和加工能手等)、经营能人(如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能工巧匠(如技能带动型和民间文体艺人等)和农村社会事业工作者(乡村教师、医生、农业技术员等)。长期以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比较注重专业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的培养,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视不够,以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处于人才工作的末端,严重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同时,农村经济社会落后,收入水平较低,真正有文化和技能的人不愿留在农村,都希望外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大量流失,最后留在农村的都是一些文化程度偏低,手艺技能较差的人。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实用人才比较缺乏,而且素质结构不够合理,实际能力相对较低,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国家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积极鼓励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利用打工学习掌握的实用技术回乡创业,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到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大学生给予各种补贴和保险,尽可能地为农村吸引和保留各类实用人才。但真正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做事创业的人仍然很少,这使得当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依然非常缺乏。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2]。当前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还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同时,受跳出农门观念的影响,一些有条件投入教育的农民,为改善生存状况,用大部分收入来培养子女或者自己学习技术,希望外出务工就业时能拥有一技之长。因此,多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中专学生和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不愿回乡就业,纷纷流向城市,能回到农村的寥寥无几。这些在年龄、知识、才能等方面居优势地位的农村精英是农村发展的紧缺资源,但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多数都奔赴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为了寻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比较年轻一点的农民,也不愿意把自己禁锢在土地上,而是纷纷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业经营,造成大量青壮劳力流失。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建设的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年龄偏大的妇女,他们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观念相对滞后、学习接受能力弱,只能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本谈不上改进提高生产技术和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承担不起农村建设发展的重任,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归结起来是要加强“两个教育”、搞好“两个提供”、突出“一个重点”。

1.加强“两个教育”

加强“两个教育”,是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是全面提升农村未来人口素质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基础。要继续抓好和巩固农村“普九”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成人文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为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成长奠定深厚的基础。同时,要改进农村基础教育制度,增添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在我国农村,每年有几百万初中毕业生,最后能考上大学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上完中学就直接回家参加劳动了。所以,农村中学教育应将单一的升学教育转变到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来,坚持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管齐下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职业技能教学,让农村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也能学习掌握一些农村实用技能,以提高农村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不高的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使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青年能尽快适应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现有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中学、各类教育培训基地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以实用技术和技能为主,合理设置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高等院校尤其是农林院校还要注意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将农科教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各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建立起遍布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随时学习各种农业科技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2.搞好“两个提供”

搞好“两个提供”,是指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待遇和用武之地。首先对农村人才的概念要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对此,政府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待遇,是要提高那些真正能为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人才的待遇。一些取得国家相关学历、证书的人是人才,一些掌握一定农业技术技能的人也是人才,而那些在农业生产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更是人才。各级政府应视其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对农村人才进行扶持,其中物质待遇是重要的方面。在较为艰苦的地方,没有较好的物质待遇,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难以实现的。至于待遇的来源,应由各级政府想办法解决。当然,提高待遇,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使农村人才自身富起来就行。事实上,提高人才的物质待遇,这本身也是一种投资,将来必有产出。况且这种待遇的提高对一些人才来说,只是一种前期性的助跑行为,待他们有了自己的事业,扎下根来,富起来后,就不用政府再给他们提高待遇。为农村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就是说农村要吸引人才,不仅要提高待遇,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舞台。有很多大学生村官,最初抱着满腔热情来到农村,希望在广阔的天地中干出一番事业来,结果到村里后往往受到干部和村民的排挤,只能被安排一个有名无实的村主任助理职务,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写写标语、跑跑腿,根本没有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机会和舞台,这也是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才能和特长,切实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担任各方面的致富带头人,帮助他们找项目、筹资金,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能把所学知识用到推进农村建设上。另一方面要给他们提供实验田。我国现在的一家一户式的小农式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庄园式经营方式,给农村人才提供一定批量的实验田,让他们在自己管理使用的土地和农场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突出“一个重点”

突出“一个重点”,是指突出提高乡村干部素质这个重点。乡村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乡村农业人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自身状况如何,对农村建设和农村人才建设都有很大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广大农村干部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足总数的1%。这样的农村干部,是很难承担起领导农民建设新农村,吸引和建成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的重任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干部首先得提高素质。就目前的情况看,“村官”的素质起点与知识结构,大大落后于客观要求,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乡村干部,在于能否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乡村干部。我们应努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提高成员素质;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建立长效机制,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的要求,积极培养个体专业户、种养大户、营销能手入党;要进一步改革选拔方式,注重选用有文化、有社会责任感的能人、强人进班子,推举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拔尖人才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7-01-29.

[2]郭志超.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新农民[J/ OL].山西新闻网,2006-08-21.

(责任编辑 玫西)

book=42,ebook=218

C969

B

1008-6382(2010)06-0042-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0.06.011

2010-11-10

肖金华(1974—),男,湖南溆浦人,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兰州军区某部副政委,主要从事人才学研究。

猜你喜欢

素质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