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

2010-08-15余善云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省域办学大学

余善云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重庆400052)

关于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

余善云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重庆400052)

积极开展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研究,对于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从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原则、性质和任务、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想。

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终身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积极开展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研究,提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对于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必要性和基础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可有效整合国家远程教育优质资源,使远程教育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按照 《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从2010年的24.2%提高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要提高到20%,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不仅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国家在新时期对远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0%至55%,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全国总人口将达15亿左右,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达10亿左右,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3亿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随着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职业的频繁迁移,社会老年化的加剧,终身教育的发展对远程教育的依赖会表现出极大的增长。”[1]

全国电大办学3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700多万人。截至2009年,全国电大高等教育在校生285万人,非学历教育年培训量达160万人次,形成了较强的办学能力。全国电大基础设施总值227亿元,构建了“天地人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线上线下互补,现实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结合”[2]的数字化远程教学平台,建设了一大批多媒体教学资源;全国电大专任教师达到5.09万人,形成了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已形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44所省级电大、933所地市电大分校、1829个教学管理工作站构成的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体系。电大在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实践中构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形成的资源,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由于多方面原因影响和缺乏具体的规划,中国的开放大学建设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启动。2010年《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明确要求“办好开放大学”,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又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改革试点,并把“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纳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确定了上海、北京、江苏、广东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改革的试点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构想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全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有关要求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主要原则

(1)开放性原则。即以开放的理念,吸纳与整合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开放大学组建,要集思广益,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公开的程序和透明的操作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适应性原则。即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坚持举办高等学历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

(3)共建性原则。即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龙头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各级电大的积极性,整合全国电大系统资源,吸纳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4)创新性原则。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开放大学的治理结构。要培育开放大学“兼容并包,开放共享”的文化精神,确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彰显公平,服务大众”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打造“远程”、“开放”特色,提升开放大学的质量和效益。

2.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和任务

(1)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国家开放大学是与面授为主的传统大学相区别的高等学校,“是基于覆盖全国的办学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大众开展远程教学的开放性大学”[3],具有国家办学的公益性质和大众化终身教育的属性,以及远程性、开放性、社会性和一体化运行的特征。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大学,享有法律规定的本科大学地位和相应的办学自主权,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权,以及毕业证书发放权、学位授予权等。

(2)国家开放大学的任务。与其他大学一样,国家开放大学承担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面向从业人员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开展高等学历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国家开放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参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最主要的形式。国家开放大学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应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根据开放大学学科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等状况,经批准逐步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并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面向国外、境外开展学历教育和汉语教育。非学历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拓展功能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必须着眼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全局,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适应社会不断增长并不断变化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国家开放大学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开展对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规律的研究,对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资源开发、课程开发、体系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对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途径、方式、手段的研究等。

国家开放大学服务社会的方式除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外,还应包括对高校开展的远程教育提供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产品和学习资源,通过对不同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转换,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等。

3.国家开放大学的组织架构

国家开放大学的组织架构是开放大学总部、省级管理机构、地县基层学习中心的有机结合。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通过改制组建;其省级管理机构一般设在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开放大学或省级电大;基层学习中心一般由地(市)县(市)电大分校、行业电大分校、教学管理工作站更名建立,也可设在省域开放大学地县学习中心或其它教育机构。国家开放大学可在总部所在地设立示范性学习中心。

国家开放大学应建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可由国家开放大学领导、总部负责人、省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政府有关人员组成,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可由开放大学总部、省级管理机构和校外专家教授按一定比例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学术委员会成员民主选举产生。教学指导委员主要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省级管理机构的相关专家教授组成,同时吸纳优秀的基层学习中心教授专家作为成员,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4.国家开放大学的管理体制

国家开放大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学校,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管理,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依法制定国家开放大学章程,经教育部审核批准执行。国家开放大学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的体制,国家开放大学负责管理开放大学总部和省级机构,省级机构管理基层学习中心。

总部是国家开放大学的管理中心、研究中心、教学中心、资源中心和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负责吸纳本系统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开发、汇集和提供教学资源,管理和指导教学业务,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等。

省级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开放大学的教学业务和对基层学习中心的教学管理、检查与指导,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开展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向学习者提供教学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辅导等。

基层学习中心负责本区域招生工作,创建远程学习的网络环境和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开放大学学生管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

5.国家开放大学的运行机制

(1)准入与退出机制。首先要制订国家开放大学各级机构设置条件和标准,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机构的设立和撤销,按有关程序由校务委员会批准;省级机构的设置和撤销,由举办方向国家开放大学提出申请,经校务委员会批准;基层学习中心的设置和撤销,由举办者向本省域国家开放大学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批准,报国家开放大学备案。对不履行职责或不执行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机构管理规定的,应按国家开放大学章程的有关规定责其退出国家开放大学办学序列。

(2)投入机制。国家开放大学是具有公益性质的高等学校,学校各级机构的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应由同级财政按相应编制和标准拨付;办公及业务费按高等学历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和不同的标准,由同级财政拨付。国家开放大学应向总部、省域管理机构、基层学习中心拨付必要的建设经费。鼓励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各级办学机构予以资助。

(3)成本分担与合理分配机制。建立国家和学习者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和制订开放大学各层级合理的分配方案。由国家物价部门核定开放大学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向学习者收取学费;国家开放大学及其省域学院、基层学习中心应根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投入,按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向学习者收取的学费应全部用于开放大学办学,任何单位不能侵占、截留和挪用,地方财政也不得以财政统筹的名义截留开放大学办学经费。还要建立动态的利益调整机制,向基层学习中心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

(4)系统运行控制机制。要确保运行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对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结构和系统要素进行控制。如建立基层学习中心调整合并的申报审批制度、国家开放大学各层级教育工作业绩年度考核及结果使用制度、各级新任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制度、各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制度、重大失误问责制度等,以形成国家开放大学一体化办学的控制机制。

(5)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重视教学制度建设和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管理和评估,采取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等多种方式检验教学效果,构建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

三、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个相关问题

1.争取法规保障与政策支撑

(1)开放大学的法规保障。根据《规划纲要》“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要求,借鉴国际开放大学立法经验,必须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如由全国人大制定《终身学习法》,国务院制定《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条例》,教育部印发《办好开放大学的若干意见》;制定由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开放大学章程》,明确开放大学的性质、地位和功能,规定办学要素标准和相应的学位授予权等,为国家开放大学的运作提供法规保证。

(2)开放大学办学的政策支撑。①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自主权。重点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专业设置权、毕业证书颁发权,学位授予权等。②确定事业编制。应由政府编制部门按精简高效原则和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由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包括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省级管理机构、基层学习中心的人员编制。③确定各级财政拨款的渠道和标准。包括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省级管理机构、基层学习中心的人员经费、建设经费、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等。④授予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标准制订权和教学质量评估权。如制订全国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全国开放大学体系的办学水平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价等。

2.注重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

(1)国家开放大学与省域开放大学的关系。国家开放大学和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开放大学都是独立、自主办学的高等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办学自主权。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省域开放大学,其设立的国家开放大学管理机构和基层学习中心,通过“协议合作”方式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开放大学的建设和教学、管理与服务”[4]。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要的是教育部要对国家开放大学和省域开放大学举办开放教育的办学层次明确分工,在政策上避免同质竞争;同时,省域开放大学要积极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从实践上避免同质竞争。其次是加强科学研究、资源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办学合作、项目合作等,形成开放大学体系互相支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2)国家开放大学与省级电大的关系。省级电大是地方政府举办的独立设置面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与国家开放大学是各自独立办学又紧密合作的关系。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并不改变省级电大办学实体地位和独立办学的体制,国家开放大学建立后,省级电大可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省级电大所设立的国家开放大学省级管理机构及其基层学习中心,通过“协议合作”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省域开放大学之间的关系。省域开放大学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办学自主权的地方开放大学。由于省域开放大学之间在开放教育办学上的同质性,因此在办学范围的划分上,应坚持属地原则,避免导致省域开放大学之间的无序竞争。省域开放大学之间,可以在开放教育以外的办学形式开展合作,也可以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资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1]严冰.若干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9,(6).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

[3]余善云.走向开放的未来[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4]任为民,施志毅.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

G72

A

1008-6382(2010)06-0003-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0.06.001

2010-10-22

余善云(1952-),男,重庆垫江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冉 红)

猜你喜欢

省域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