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化问题

2010-08-15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西洋民族化艺术院校

张 华

(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辽宁大连 116650)

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化问题

张 华

(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辽宁大连 116650)

我国自“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留学生把西洋音乐教育体制带回中国,形成一套完全西化的音乐教育体制,但这种体制缺乏对我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结合。通过钢琴专业教学和作曲专业教学,可见我国现行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一个国家的存在要有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我们应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教育中有益的元素,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化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民族化

深刻的艺术思想内容必须通过完美的民族艺术形式才能确切地体现出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形式也必须突显民族的艺术形式,必须是符合我国国情要求的新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音乐教育据说是在殷朝开始的,那时只有传授音乐的科班,没有系统的音乐教育。“五四”以后,一些留学生把西洋音乐传入我国,西欧的音乐教育也随之传到我国。如黄自先生留学美国,肖友梅先生留学德国,他们带回来一套美国的音乐教育,一套德国的音乐教育,对推动对我国音乐教育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管他们从哪儿带回来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完全照搬外国的东西,缺乏与我国本民族结合的特点,是在欧洲人的艺术传统和欣赏习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来继承和借鉴外来艺术,一般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参考外来艺术的经验,吸收其中有益的因素,作为养料,经过消化,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这是主要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把外来艺术形式介绍过来,并且将其加以移植、革新、融化使之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而成为本民族艺术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音乐教育在解放后有了较大辐度的改革,但是旧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方式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要想进一步搞好音乐教育,我们认为必须清除在现行的音乐教育中,西洋音乐教育对我们不适合的方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在群众化、民族化的基础上,办好我国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艺术院校中对西洋音乐的迷信还是很深的。在一些人的眼中,学洋乐器就是比民族乐器水平高,“神气”、“高超”。他们只强调专业技巧的提高,而不愿意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熟悉一下民族音乐。

例如钢琴专业的教学,从车尔尼练习曲到巴赫的复调,以至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的奏鸣曲,学生一直在啃着、练着西洋的作品,很少弹奏中国作品的乐曲。在教学计划中,偶尔有一、二首中国作品,也是走马观花似的应付一下,有时甚至以“没时间”为由而被挤掉。其实中国钢琴作品如“黄河”、“牧童短笛”、“百鸟朝凤”、“鱼美人选曲”等等,在国际上影响都是很大的,为什么不能利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对学生进行一些洋为中用的民族音乐教育呢。再如作曲专业,主要学习西欧维也纳古典音乐派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一套作曲方法。作曲的基本教程四大件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这些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从作曲家的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是比较系统规范的。我们的学生在练习作曲时,先写小型浪漫曲,然后再写重奏,钢琴作品,最后才是交响乐。这是欧洲18、19世纪作曲家最常用的音乐体裁。然而,如今广大群众音乐生活中需要的大量群众歌曲、独唱、合唱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歌剧,却恰恰很少练习。首先我们要肯定西洋教学中的四大件,是经过多少年的努力形成的基本教程,但是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及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能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吸取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音乐精华,改革、移植、融化,加进我们本民族的艺术形式,而成为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音乐的第一要素是旋律,要想创作出准确优美的曲调,生动的音乐语言,真正还是要依靠来源于极其丰富的我国民族音乐。

西欧及俄罗斯音乐家的经验是应当学习的,但是把它们作为学习的唯一内容,很自然地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套欧洲中心论。有的学生眼睛中根本没有聂耳、冼星海,把他们置之脑后,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认为只有他们才算是大作曲家,只有西洋的才是真正的音乐。

其实,我国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有着结构严谨,情节清楚连贯,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民间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都是体裁结构以流畅的曲调为主线,情绪持续连贯,用旋律上的装饰变化逐渐展开深入的。又如民族传统表演形式中的领唱与帮腔(河南曲子、川剧与湘剧等),伴奏的即兴变奏(加花、简化、节奏变化与模仿等),紧拉慢唱,器乐曲中的固定间奏与主旋律的交替或同时出现(百鸟朝凤),无不存在着丰富的技巧,和深奥的水平。那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论调是极端错误的。

在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对西洋技巧的迷信也是很严重的。在前全国业余钢琴考级的作品中,每一级都有五首乐曲组成的一套考级曲目。其中练习曲、复调、奏鸣曲是必弹的。另外是在外国作品或中国作品中选一首。虽然中国作品不是规定必弹的曲目,但是从最初的一级至八级中的《沂蒙民歌》、《红头绳》《欢乐的牧童》、《绣金匾》等等,都是学生喜欢弹的。而恰恰到九级、十级的高级程度。中国作品中的《ReMISolLa》、云南民歌组曲选段的《夜林、栀子开花、春舞》等等,学生个个练的头疼,听着怪怪的,普遍反映“难听”。为了应付考级只好硬着头皮去弹奏。据说这些高级的曲子是运用了西洋的现代技巧创作的,而且是高水平的,可是广大学生接受不了,不买帐,反响是强烈的。

从作曲专业的教学来讲,主要教学生掌握各种难易不同的技术,很少教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概括生活,表现生活。写四重奏,写奏鸣曲,根据体裁去找标题,使学生形成形式复杂的就是高级作品。在技术练习中,脱离创作,讲技术不讲技术的具体运用,不联系具体作品来讲技术。在作品分析课上,主要是分析作品的结构,而对作品的内容很少触及。学生创作时,不管什么内容,总是要来一个呈示、发展、再现。这种被西洋音乐教育中“现代技巧”所迷惑,一味追求西洋技术,而对于西洋音乐中蕴含的某些不良的因素,往往被人忽视,这一点是比较危险的。西欧的音乐教育体制,从来都在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发展着,不同阶级都按自己的利益,以它们的眼光来使音乐教育为自己的阶级服务的。

因此,我们认为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来谈民族化,许多问题是不容易弄清楚的。一个国家的存在要有一个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作支撑,我们应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树立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上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窃以为,作为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不论学习什么专业,都毫无例外地应该把民族音乐概论,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史等科目作为必修课。迷信西洋,其结果使学生轻视传统,脱离传统;迷信技术,其结果是使学生脱离生活。我们只有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洋音乐教育中有益的经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借鉴,来发展我们自己民族化的音乐教育。

On Nationaliz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Chinese Art Academies

ZHANG Hua

(Dalian Campus,Shenyang Conservatory ofMusic,Dalian116650,China)

Since the May Forth Movement,som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have introduced western music education system to China,thus formed a completelywesternized Chinesemusic education system which lacking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Viewing from the piano and composing teaching,we can lear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Chinese Art Academies.The existence of a country should hav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a nation as a support,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the national music herita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education,meanwhile we should learn and absorb useful elements in western music education and thereby develop the nationalization ofmusic education of our own.

music education;nationalmusic;nationalization

J602

A

1008-2395(2010)03-0075-02

2010-01-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08BD22)成果

张华(1966-),女,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西洋民族化艺术院校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西洋船模王——童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