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变法维新大场景的《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
2010-08-15鲁霞
鲁 霞
展现变法维新大场景的《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
鲁 霞
作为“百日维新”见证人的四品军机章京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新运动中,并为此付出了各自的生命。他们的行为与言论、踪迹与墨迹成为戊戌变法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要素之一。中外学者进行戊戌变法课题探讨之时,无论是理论问题的分析,还是历史问题的综述,甚或是维新人物的评述,都会从各自课题研究所需之部分,提取谭嗣同,或是提取刘光第之言、论、行。如此的状态,不仅为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戊戌变法研究的视野。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大连大学王夏刚撰写的《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以下简称《合谱》)一书,向我们描绘了群体像的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该书将“军机四章京”作为一个群体,综合考察了四章京的人生活动,以及与这场变法改革的关系。同时,1898年戊戌变法所推出的文教、经济、军事、社会风气等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是交织在“帝后”、“满汉”、“中外”等各种矛盾之中的产物,那么《合谱》正是将四章京的活动放在晚清“自改革”思潮的大背景下所进行的引证与分析,如此不仅可以对多种矛盾陈述予以对比甄别,理清一些史实,而且可以在时、事、史(时间、事实、历史)的整体中更加客观、准确、深刻地审视这段历史。因此,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
首先,从历史研究的意义而言,《合谱》以严谨的治史态度,在接近戊戌变法历史之本相的整个场景中,透过多种渠道详尽地考察了清宫档案、军机四卿之书信、诗文,对照了相关的传记、日记、书信、文集以及年谱笔记,参考了相关的报刊等一系列历史资料,进而抽丝拨茧,建构了以人、史、论为一体的历史画面。其一是作者以对应的手法清晰勾勒出四谱主的整体人生活动场景。其二是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对四谱主予以宏观的概括,“他们都为候补官,对现状不满,都渴求朝廷变革……可以感受他们关心国政,希望朝廷改弦更张,进行变革的心声”“也许正是由于四人共同具有变革的意向,希望朝廷能够‘自改革’,所以才被保荐,受到光绪的召见,并被任命为四品军机景京,参与新政,见证了维新旧梦的破灭”。进而,作者又将四君卿放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群体中进行了把握与描写。再现了他们虽然出身于经历不同,虽然对维新变革的方向和措施有不同见解,但他们皆倾向于维新变革。“除了有变革的意图外,四人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中国传统士人历来就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得君行道”,实现政治抱负,在谭嗣同等人心目中相当重要,……当他们被任命四品军机四章京时,非常感激“天恩高厚”,“虽不值钱之候补官,亦珍贵如此”,抱着“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的念想。然而置身局中,他们才发现政治斗争的尖锐。新旧两党,互争朝局,他们被裹挟进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晚清“自改革”思潮的殉难者。其三是对四章卿做了上述宏观的对比把握后,又勾画出了“沉稳有度的杨锐、勇于建言的林旭、调和新旧的刘光第、敢于担当的谭嗣同”这样一组生动的四章京之个体形象。
在上述的描述中,统筹了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帝、梁启超、康有为等等相关联的人物与事件汇聚了一幅完整的维新变法大场景。
其次,从学术价值的层面而言,《合谱》所再现的戊戌变法大场景,皆以翔实的史料考证和客观的评说学术界研究成果为前提。从中可见作者扎实的目录学与校勘学之功底。对于重视目录学、精于目录学的《合谱》而言,从其征引文献中的清代宫廷档案史料9种、征引军机四章京诗文集和其他人文集共29种;征引传记年谱、书信日记、笔记、资料汇编、报纸等史料多达87种;征引论著20种;参考中外文献与论著73种之中可见其严谨的学风。若非对目录学有广博的知识,何能至此!众知,中国近代史的资料与研究书籍甚多,作为对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领域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探索与分析,仅将其书籍翻阅一遍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此可知作者目录学功夫的深浅。因此,从学术价值上说,《合谱》不仅为研究晚清历史开阔了视野,更为戊戌变法史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参考与广阔的学术探讨空间。同样,史学研究者皆知,在目录学是治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的同时,校勘学则成为治史所必备的基本技术之一。《合谱》一书中巧用校勘功夫,将历史学科中对古籍版本的“对校”、“本校”、“他校”与“理校”的校勘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合谱的编写之中。通过遇有可疑之点附注标出,仔细考量,经过审慎比勘,进而一一作出说明的过程,使读者对已解决问题,值得商榷的观点,乃至于待解决之课题清晰了然。例1:“杨锐生年系于1857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所收杨锐的档案,杨锐在1898年44岁,可知他生于1855年。另外王闿运在1894年日记里称杨锐已经四十岁了,因此笔者认为杨锐生年当为1855年。”例2:《治言》的写作时间,有三种说法,即1884年、1886年、1889年。从文中有“闻之吾师蔚庐先生曰”来看,应当在认识刘人熙以后完成,因此可定为1889年,但在此前,当已撰写了部分内容,因为谭嗣同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在《报贝元征》中说:十年之前,作《治言》一篇,则《治言》当在1884年就已开始撰写。《治言》当是谭嗣同在1884年-1889年间完成的。例3:谭嗣同未出逃原因、谭嗣同与袁世凯、围园锢后诸问题的考证、引证与说明等。
该书细密考证军机四章京的重要原始资料、悉心研读戊戌变法相关的研究成果、精心考察四章京相关联的重要历史场景,进而对旧说予以认知、补证,对新说予以展开、论证,才推出了这样一幕变法维新大场景的《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之中,无论是对于维新人士的踪迹追溯,还是对于戊戌变法史的研究,甚或是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探讨,我们都可以获取所需的历史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