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2010-08-15俞君静

关键词:可兑换国际化货币

俞君静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经济纵横·

试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俞君静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国际经济危机的发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及现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 现实支撑; 政策建议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逐渐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全球正面临着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深刻的制度原因可以归结为以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弊端。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动摇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以欧盟为首、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系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并弱化美元地位的压力下,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在综合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应当而且能够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去,人民币国际化则是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前提下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核心。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曾下断言:除了现有美元、欧元和日元外,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也极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岛,从而在国际货币格局中形成“金融四岛”。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一)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的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的定义中,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越过本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而国际化货币是指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在世界范围内充当流通、支付手段等职能的某一国的货币,如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超越了本国货币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在内的完全可兑换所涵盖的范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越过中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已经大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支付货币。在越南、老挝、缅甸、俄罗斯等中亚地区国家和蒙古等边境地区,由于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需要,以及双方均缺乏硬通货的现实和人民币相对较好的信誉,人民币在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欧美的中国城内,人民币也成为一种可接受的货币。人民币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能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如越南、老挝甚至全境通用,在蒙古有“第二美元”之称。更有些国家,甚至在官方的层面上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的比价。

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特区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框架协议,总的互换金额达6 500亿元。2009年7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决定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市为先行试点城市。尽管跨境结算的贸易总额并不是很高,但它却为人民币实行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虽然我国公开宣布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但实际上人民币具有经常项目可兑换、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国内部分可兑换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化同时并存的多层次的可兑换性。但是从衡量国际货币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还不是一种国际化货币。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加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化货币。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声誉日益提高,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支撑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性货币,主要取决于它所代表的经济实力。一国货币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本身的稳定性是否足以经受世界市场的风风浪浪,决定了它是否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大国的必备条件。人民币在国际经济生活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稳定增长

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关系到一国货币币值稳定与否,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货币在国际上所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1978~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 473亿元增长到246 61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国民经济仍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达44 016.14亿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面对中国旺盛的增长态势,国际社会确信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仍会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也必将导致一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的扩大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而这种影响力扩大和地位上升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该国货币走向国际化。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外汇储备实力雄厚

货币国际化要求一国拥有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包括充足的黄金外汇储备,以及国外融资的能力,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使该国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截至2009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总额已达到23 992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储备国,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我国一直保持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的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货币的地位,具有了十分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稳定人民币汇率,还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维护人民币的国际信誉,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人民币国家信用的增强。

(三)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区域化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同当地货币一样自由兑换,在香港、澳门、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了一种区域性的国际货币。随着我国同周边国家地区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的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接受人民币的境内流通的行列。同时,由于贸易依存度的加深,这些国家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的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国际货币的地位也将日益稳固,而这些都将推动人民币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四)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一个开放、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基础。一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与不断完善能提高非居民对该国货币的持有意愿。尽管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中国的金融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造。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底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并开始着手稳步开放资本项目。另外,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正依托各自优势壮大金融市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开始发展,人民币未来可以通过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逐步实现自由化和国际化的目标。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这些改革提高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五)全球经济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剧烈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遭到重创,美元贬值,以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瓦解。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国际间交易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我国自2005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中有升,国内物价稳定,人民币具有良好的国际信用以及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对中国经济的复苏都有着很强的预期,这种预期为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心理保障。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未来的区域合作是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与货币合作逐步协调配合的综合体系,而近期应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范围,巩固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及地区的可接受程度和信心,为我国在亚洲金融合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奠定基础。

(一)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的第一步。一种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其国家信用十分有限,也将被视为一种具有高风险的货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还较差,证券市场容量较小,金融市场不完善,监管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这也正是监管当局一再强调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具备,但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并早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十分必要的。1996年,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目前,中国应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加快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为逐步放开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及最后的短期资本流动限制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密切注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次,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在面对汇率和利率变化时能及时作出反应,正确调整产量、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另外,还要具备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收支中面临的各种暂时性冲击。

(二)加快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利率没有充分市场化,缺乏弹性,是制约推进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资要兑换成人民币注入国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随之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如果继续推行管制利率,将会造成官方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失衡,从而引起套利、投机等影响市场稳定的行为。能否真正按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将关系到资金能否快速合理地流动、资源能否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结构能否合理调整。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第一,利率应该由金融市场形成,中央银行应根据国际金融业一般利率水平确定基准利率,其余利率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予以调节。根据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可供基准利率选择的主要参考对象有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国债利率等。

第二,加快货币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加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中央银行信用的衔接,真实反映资金供求,为中央银行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利率杠杆稳定人民币币值提供条件。

第三,建立和完善与利率政策配套的传导机制。如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监管手段的多样化、间接化。发展金融市场,增加市场工具,培育机构投资者。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明晰产权和利益约束,加快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三)完善金融监督机制

宏观金融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从近几年国际金融领域出现剧烈动荡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这些动荡均与监管的放松与不力有关。货币国际化在带来金融技术、工具创新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竞争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机制很不完善,在金融监管方面确实还存在薄弱环节,应尽快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第一,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强化货币政策调控和监管体系。运用央行各种调控手段,从金融审慎监管原则出发,建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预防性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和紧急救援行动三位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我国金融监管的系统化,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第二,提高金融主体的竞争实力。加快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行政干预,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的原则下,参照国际上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渐放开金融业务。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立与国际竞争力要求相适应的国有大银行,造就国际化大银行。进一步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投资主体,促进我国经济体系中的资产结构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国企的资产证券化,积极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建立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

第三,积极推动金融中心的建立,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一个国家的金融中心是该国金融实力的直接反映,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地域根基。国际化货币都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中心支撑,而目前人民币尚缺少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应该加快推进上海、北京向国际金融中心过渡。我国还应该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参与制定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保障自身利益。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条件已经具备,随着各项条件的日趋成熟,人民币终将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必然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挑战。因此,我国应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积极调整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推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我国的金融国际化进程,朝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方向努力。并且,根据历史上其他国家货币可兑换及其走向国际化的经验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是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可兑换的实际进程应当逐步实施。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必将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刘力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王丹,王鑫.从日元的国际化看人民币的国际化[J].当代经济,2009,(12).

[3] 蒋伊菲,王锦丹.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济,2009,(9).

[4] 胡磊.国际金融危机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J].经济师,2009,(11).

[5] 岑杰.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J].西南金融,2007,(7).

[6] 李文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问题[J].西部论丛,2009,(10).

[7] 王胜杰.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12).

[8] 陈柳钦.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J].改革与开放, 2009,(12).

RM B In terna tiona liza 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 ic C r isis

YU Jun-jing
(Departm entof Econom ics,Fujian Norm alUniversity,Fuzhou,Fu jian 350007,China)

The econom ic crisisp 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to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of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e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China’seconom y,the basic of carrying out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co 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ointed out.The opportunity should be grasped and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e p romoted actively and safel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basic supporting;suggestion

F820

A

1674-0297(2010)05-0043-04

(责任编辑:张 璠)

2010-05-26

俞君静(1987-),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可兑换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全球资产再配置中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我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古代的货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