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时期张佩纶主战思想探析
2010-08-15陈九如
张 成, 陈九如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历史文化·
中法战争时期张佩纶主战思想探析
张 成, 陈九如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在中法战争前后,张佩纶作为“清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活跃在晚清政坛,对于清政府处理中法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主张加强军事部署,发展海军以备战事,在与法国谈判中反对妥协,主张以战求和,对于清政府的对法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其对外思想,有利于我们正确看清当时复杂的形势。
张佩纶; 中法战争; 主战思想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号蒉斋,河北丰润人。1848年11月24日出生于官宦家庭,同治年进士,1874年授编修,其后历任侍讲、右庶子、署左副都御史、侍讲学士、总理衙门行走、三品卿会办兼福建海疆大臣等职。当时与张之洞、丁荫霖、黄体芳号称“翰林四谏”,是“前清流”的重要代表人物。中法战争期间是其在晚清政坛上最为活跃的时期。
一、中法战争爆发前的形势
19世纪50年代,法国出兵侵略越南。1862年6月,它强迫越南阮氏王朝签订了《西贡条约》,将南部六省变为殖民地。1873年,法军进而侵犯河内地区。越南政府邀请刘永福率领活跃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援越抗法。黑旗军在红河两岸屡创法军,击毙其统兵官安邺。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
1880年9月,镇压巴黎公社“最可耻的”刽子手茹费理出任法国内阁总理。其变本加厉,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大举增兵越南,并策划以此为跳板打开中国大西南大门,确立法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1882年4月,法军攻陷河内,企图打通红河,直窥云南。刘永福誓死不肯相让,将法军围困在河内周围一年多,并在城西纸桥一站击毙其继任统兵官李维业和大批法军,打乱了法军的北侵计划。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长期友好往来。19世纪中叶,越南阮氏王朝是清朝政府的藩属。清政府为了保护藩属国的领土,同时为了避免法国乘机向中国扩大侵略,曾先后请求英、美、德等国出面调停,阻止法国继续侵略越南。法国利用这种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快了侵略步伐。1883年,茹费理内阁扩大侵越战争,终于逼签《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此后,法国便把矛头指向中国,一面封锁东京湾,命令侵越法军向北进犯;一面要挟清政府撤退在越南北部的中国军队,召回刘永福,开放云南边界①。中法矛盾日趋尖锐。
面对法国侵略中国,进而威胁中国的严重紧张局面,清军机处态度软弱,步调纷乱。朝中大臣更是分成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分歧较大。主和派以奕䜣、李鸿章、宝鋆为代表,他们惧怕与法国开战后破坏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的“中外合好”②局面,力主议和。他们的理由是:第一,中国一旦因为越南的问题与法国开战,将会影响各国与中国通商,引来列强的干涉,最后损害更大。第二,中国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办理洋务,军事实力得到提高,可是仍与法国相差甚远,战争前景不容乐观,李鸿章宣称“但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③,一旦战败必定会割地赔款。第三,越南只是向中国朝贡,并不是中国的土地,不必为了越南而得罪法国卷入战争。第四,与法国开战将耗尽国力,增加百姓负担,容易引起内乱。主战派以左宗棠、张之洞、张佩纶等为代表。主战派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左宗棠等湘军系地方督抚和张之洞等清流派以及奕環等顽固派。顽固派主战的理由主要是要维护清王朝的权威,如果对越南坐视不理,“守在四夷”的体系必将崩溃,坚持保藩论。而湘系地方督抚和清流派的观点是:第一,法国侵略越南只是侵略中国的前奏。张之洞指出:“法人久已昌言欲向中国寻衅,彼若灭刘并越,必责我以偿兵费,胁我以开滇岸。”④为了使中国免于日后遭侵略,必须支持越南抗法。第二,法军虽然实力强大,但中国只要合理筹划、积极备战,法军也是可以战胜的。第三,刘永福的黑旗军数次大败法军,只要给予其必要的资助与清军共同配合,如果“资以精械巨饷,必有奇功”⑤,与法国开战未必会失败。
面对法国不断的侵略,作为清流派的主将之一,张佩纶也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和派进行论战和用实际行动反对主和派的妥协退让,其活动十分活跃。
二、张佩纶主战思想的践行
(一)反对妥协退让,力主备战
1882年2月27日,张佩纶上书清廷,面对日益紧张的边势,提出“江南防务当先海后江,以长江水师提督吴淞口外,改福建水师提督为闽浙水师提督。滇越边防,宜责粤督治水师为奇兵,广西、云南治陆师为正兵,扼险以伺利便,刘永福等皆可罗致为用”⑥。主张改革江南水师特别是加强广东水师,以备战争之需。同时广西、云南两省应编练陆军占据要地,对坚决抗法的刘永福等要加以招募。随着越南形势的紧张,张佩纶于5月24日再次上书:“闻德璀琳以法将福禄诺书来,……一固前敌之防,二密沿海之防,三布海上之防……”⑦在法国派人来与中国谈判时,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紧张,一面主张派李鸿章与法国谈判,在不赔偿军费和不损害中国利益的前提下和法国达成协议。另一方面主张加强军事部署,作为谈判的仰仗,同时以备法国挑起战端。他主张解决北洋海军拖欠的经费问题,增加对购买新式海军器械和舰船的投入,大力发展北洋海军,同时命令派北洋海军到东南沿海加强东南地区的海军力量。在广西边境地区应该派各军驻守要地,修筑炮台购买洋枪和聘请外国教官加以训练。驻守在越南的各军应该和刘永福的黑旗军加强合作,相互声援。在面对日益迫近的战争威胁,张佩纶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主张尽量进行谈判避免战争,同时要加强军队训练和建设来应对战争的威胁。
李鸿章在与法国代表的接触中,屈从于法国的威胁,建议政府召回中国驻军和刘永福,坚决主张议和。他强调中国“兵单饷匮”,“海防空虚”,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断不可轻于言战”,即使法国吞并了越南,也不过是“伏边患于将来”,“假若因援越而得罪了法国,就要立即兵连祸结”,动摇全局⑧。应“遇险而自保”,力保“和好大局”⑨。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䜣惧怕法国的武力,没有抵抗的决心,分别向法国政府和法国驻华代表寻求妥协,力求避免战争。作为主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张佩纶1882年5月26日上书:“略谓越南之于滇越二省,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若越南全境折而入法,则滇粤水陆处处逼于他族,后患无穷。……立重镇必以重臣临之。”⑩面对法国的军事威胁,张佩纶反对屈从于法国,不能任凭法国侵略越南,进而把侵略势力渗透到我国广西云南,应该支持越南抗法战争,避免法国侵越之后侵略中国。他主张增兵边防,派出军队援越,同时主张派一得力大臣统帅滇粤各军督办法越之事,及早准备可能到来的战争。张佩纶在上书清政府的同时还多次写信给当时掌握实际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越南竟无布置,鄙见此事当委重粤西,……彼此虚张声势,及其就范,公乃和局或为易力……不知公是和妙算令人莫测。”○11
张佩纶在自己两次上书清廷没有作用的情况下,向李鸿章提出建议派兵出关,增强在越南的兵力,以此来与法国谈判更加容易取得进展。他还举出了法军在越南的困难,其军费和补给困难,而且被刘永福不断骚扰,法军士气低落,清军完全可能与法军一战,不能一味对法退让。在得知李鸿章对法的谈判中惧怕与法军开战,处处对法妥协时再次写书信:“越南之役,法人蓄谋十年,……公犹不悟,而以实意为言,谓书北圻近远已为幸事。怯敌如此,恐将蹈商於诳楚之辄。”○12指出法国对越南的侵略蓄谋已久,不可轻信法国代表的一面之词,应该及早准备,派出重臣坐镇指挥,调遣各处精兵出关布防,批评了李鸿章的避战求和妥协外交。他给李鸿章的另一封书信中写道:“听闻恐吓必且多所要求。公处人臣极地,负天下盛名,舍力持正,论厚集边防,无似去题太远。”○13他批评了李鸿章任凭法国威胁恐吓,不敢据理力争,与他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地位不符。几次写信都没有起到作用,张佩纶即上书清政府,赴天津与李鸿章“谈论”越事,对其与法国谈判进行建议,“鼓舞其气”○14。
(二)分析国际形势,提出正确建议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正处于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此时中国刚刚收回新疆地区,和俄国就伊犁问题签订了《伊犁条约》,俄国割占了我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不断蚕食我国西北地区的领土。因为琉球问题日本与中国关系紧张,日本在1874年侵略台湾时看到清政府态度软弱,于1879年派兵吞并中国的属国琉球,中国不承认日本的做法,有识之士普遍认为:“雌伏枭张,渐窥堂奥,此其志不小也”○15,与日本就琉球问题发生尖锐矛盾。1882年2月27日张佩纶上书:“日本既废琉球,法兰西又图越南,边势日紧。驭倭之策在大设水师……江南防务当先海后江。”○16张佩纶指出,为了应对全面的边疆危机,发展海军是必要的,不仅能够准备应对与法国可能发生的战争,也能防范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同年6月20日,张佩纶再次上书:“今外患极矣,和局将变矣,俄约甫定则议琉球,琉球未归则议越南,此岂长治久安时哉?欲长治久安,非出於一战不可;欲出於一战,非操万全之胜算不可。”○17张佩纶看清了当时中国的危险形势,正处在将被列强瓜分的境地,要想取得安定的国际环境,必须与列强一战,要仔细筹划,所以对法用兵的问题上要加强海防和训练陆军,同时招降刘永福共同抗法。在主和派一直对法妥协,不敢与法国一战之时,张佩纶再次上书:“我用三万人,岁饷不过百十万;法若用兵三万人,则西兵饷巨,力且不支。相持日久,法既外惧德人,内耗兵饷。”○18张佩纶分析了法国与中国开战的弊端:中国与法国情况不同,军费开支比法国低,一旦开战,法国必定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法国与德国在普法战争之后关系紧张,法国不敢集中全部力量对付中国,中国则无后顾之忧。中国可以利用德国与法国的矛盾对法施加压力。
(三)以战促和,主张主动出击
在驻越清军与法军开战以后,张佩纶反对清廷所持的不可主动出击的政策,认为应该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出击。他指出:“然我若主守则法军乘胜而前……若我主攻,则滇粤各出一军,与黄佐炎与兴化之军、刘永福宣光之军相应,……水军虽未成师,而京津之战船、闽之轮船驻琼崖,以抄其后”○19。张佩纶反对单纯派兵驻守,坐以待毙,应该水陆两军共同出击,收复河内,集中兵力打击法军。他在给清军前线统帅云南巡抚唐炯的信中写道:“近闻刘军屡败法人,均是诱敌设伏,其得事全在凭险……不知阁下亦尝计及此否?……所望公及晓山精心筹划,助刘保越谋出万全。”○20张佩纶分析了刘永福大败法军的原因,希望唐炯能够像刘永福那样发挥主动性和各军互相配合抗击法军。张佩纶在就任福建海疆大臣后,到达福州主持水师。法军派出军舰到达福建时,他就主张阻敌于江口之外,取得战争先机,但建议没有被清政府采纳。在法军不断派军舰到达闽江之时,他更多次上书清廷,指出形势紧迫,希望南北洋水师派船增援来牵制法军。随着法国军舰大批进入闽江,后来甚至进入马尾军港,对福建水师构成严重威胁,他主张“请许塞河,以求先发”○21,在法军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断绝法军退路,一举消灭法军舰队。这个能够重创法军舰队的建议仍没有被采纳。他在后来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指出:“熟审彼己利钝之势,不在敌强而我弱,实在敌狡而我迂,既让以要害,复让以先机。彼处处攻心,我种种掣肘。”○22痛陈处处坐以待毙,认为应该果断出击,避免法军准备充足之后被动挨打。
在清政府与法国的谈判时断时续的过程中,他反对一味求和,对法让步。张佩纶在1884年5月上奏:“法人无信,具有明证,深恐我以实心与之讲解,而彼以讲解肆其诈谋……仍以备御责成各路疆臣统帅,备御者不得以有讲解而军心顿懈。”○23认为不能轻信与法方的谈判,把希望全都寄托到议和上,应该严加戒备。在他到达福建前线后的1884年7月17日上书:“如决战,彼入险百余里,我联军十余营,胜负正不可知,愿中朝勿以闽故受法挟和计。”○24认为不能对法妥协求和,应该有决心与敌一战。1884年7月18日再次与船政大臣何如璋共同上书总理衙门:“敌船多,马江狭,可以谋胜。”○25指出了法国海军并非不可战胜,利用有利条件可以战胜法军,不能因为法国海军进抵福建就对其屈服议和。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提到:“然胜固亡,败亦亡,战固亡,和亦亡;似胜亦论为覆辙也。……而公过示谦和,似欲冀豚鱼之格,而转失豹虎之威,愿更详思。”○25他提醒李鸿章如果单纯议和必定会给法人可乘之机,如果与法国开战仍有机会获胜,不能对法人示弱。他给其侄子的书信中写道:“使敌船排重险而入腹心,犹有彼不动我亦不发之命。……故昨电请译署勿以闽故受法挟和之计。”○26表达了张佩纶对清政府不许主动出击,幻想议和的无奈,很想与法军决战。
三、对张佩纶“主战”思想的评价
(一)推动清政府整军备战,发展海军
在法军侵略越南以后,随着形势的紧张,他多次上书清政府发展海军和编练陆军。1882年张佩纶奏请:“派徐延旭、唐炯率兵出关,并慎择两广总督,责以法越之事。”○27在他上书后,清政府派唐炯为云南巡抚指挥滇军入法作战,任命徐延旭为广西巡抚指挥桂军,任命曾国荃为两广总督。同时广东选派记名提督黄德胜招募两营兵勇赶赴钦州驻防,并派水师提督吴全美统带所部到北部湾海面布防。后来他又上书清廷可以笼络刘永福,支持其黑旗军与清军相互配合,共同抗法。而后清政府派唐景崧赴越与刘永福联络,取得成功。此后,清政府不断从粮饷和军火上支持黑旗军,使得黑旗军有了后勤保障,不断打击法军。张佩纶支持洋务派发展近代海军的主张,他的奏折关于解决拖欠北洋经费的言论,有力地推动了北洋海军的建设。
(二)打击了主和派的妥协,对其与法议和起到了抑制作用
从中法在越南发生军事冲突到中法在越南开战,清政府与法国的谈判就一直没有停下过,在谈判的过程中一直幻想对法妥协。主持对法交涉的李鸿章处处对法让步,张佩纶在多次上书清政府的同时还写信给李鸿章,批评其“公处人臣极地,负天下盛名”,使得李鸿章在对法谈判时有所顾忌,不敢过于委屈求和。清政府还派张佩纶到天津与李鸿章“谈论”越事,对其与法国谈判进行建议,“鼓舞其气”○28。此举就是让张佩纶对李鸿章的议和起到抑制作用。
(三)正确分析谈判形势,为解决中法矛盾指出了正确方向
张佩纶指出了法国利用谈判的险恶阴谋,指出其“法人无信,具有明证”○29。法国所进行的谈判是为了利用军事威胁获取越南和在中国西南的权益,即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松懈清军,为其日后与清军开战创造有利条件。他指出只有力战取胜,才可以取得真正的和平。对法国侵略者只有做好战争准备,在谈判时不惧怕战争,一旦谈判破裂给法军以严重打击,才能使其与清政府真正议和,否则法国的侵略之心就不会杜绝,一味的议和只会助长其侵略气焰。张佩纶断言“中法交涉,既非舌争笔战所能止兵,亦非含垢匿瑕所能无事,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可”○30,反映了其主张。张佩纶关于法军可以战胜的关键在于筹划有方的建议,正确分析了中国与法国双方的形势,说明其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看清了中国军事和财力皆不如法国,只有利用有利的条件才能战胜法军,才可以与法国议和。张佩纶并不是书生意气,光凭爱国热情来主战,而是在正确分析了中法双方情况下作出的正确判断。张佩纶的对外思想比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更为进步。
Ana lysis of ZHANG Pei-lun’s Main Battle Though t
ZHANG Cheng,CHEN Jiu-ru
(Co llege of Society,AnhuiNo rm alUniversity,W uhu,A nhui241000,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Sino-Frenchwar,asone important rep resentative of“clear schoo l”acting in the lateQ ing Dynasty,ZHANG Pei-lun posed a lotof suggestionsand p roposals for dealingw ith the p roblem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He advocated strengthening them ilitary and navy developm ent to p repare for thewar.In the negotiationsw ith France,he advocated warw ithout comp rom ise forpeace.It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for the decision of theQ ing governm ent to app roach France.Researching his foreign ideas help s us treat the comp licated situation at that tim e rightly.
ZHANG Pei-lun;Sino-Frenchwar;m ain battle thought
K 254.3
A
1674-0297(2010)05-0070-04
(责任编辑:张 璠)
2010-05-12;
2010-06-03
张 成(1985-),男,河北唐山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09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