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办学传统教育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台州学院为例

2010-08-15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台州校园文化办学

马 斌

(台州学院 办公室,浙江 临海 317000)

基于办学传统教育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以台州学院为例

马 斌

(台州学院 办公室,浙江 临海 317000)

办学传统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发展动力,加强办学传统教育,对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地方高校要重视理论研究,探索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树立品牌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强化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扩大校园文化建设影响。

校园文化;办学传统;地方高校;台州学院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在学校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办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校园主体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1]151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培养目标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并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 人生导向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洋溢着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师爱生、公正平等、积极向上的精神;蕴藏着对内求团结、求和谐,对外求发展、树形象的独特风貌;蕴藏着催人上进、爱校报国的神奇力量。这些精神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竞争观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 品质养育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背景文化,它的隐形育人机制是通过构成一种令人不知不觉受到感化与陶醉的文化氛围与意境,并逐步内化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习惯,从而深深打上某高校特有的传统文化烙印。这是一种不同于知识传授方式的育人途径,更贴近寓教于乐,易于被学生接受,易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对学生的品质养育有重要作用。在一个精神向上、传统优良、校风文明的环境里,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着各种有益的感染和熏陶。

(三) 激发才智的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主要载体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而且使更多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心。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经验表明,高品味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 文化互动的作用。文明孕育学校,学校促进文明。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育与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对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校园文化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的同时,也与社会各种文化进行交流互动。

(五) 社会辐射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与所在城市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以其非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双重意义作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

二、从办学传统教育入手加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办学传统教育指的是充分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提炼办学精神,并利用这些资源来影响在校师生,从而使师生认同学校的共同价值,遵循共同行为准则,朝着共同目标奋斗。它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校园文化重要的表现形态。办学传统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发展方向。地方高校加强办学传统教育,对充实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校园文化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大批老牌的重点高校办学实力愈益强大,地方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高校独立办学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转型还未全面完成,独特的大学文化尚未形成、办学精神还需提炼、文化底蕴还需进一步积累。因此,以办学传统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办学历史,提炼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的综合实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力,使地方高校在转型期能有立足之地。

另一方面是由地方高校的特点决定的。许多地方高校都是由好几所高校合并而成,那么这些高校是否真的一合就灵,一并则优呢?事实上,从目前合并后的运行情况来看,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有的高校合并后机构愈来愈庞大、人员愈来愈臃肿、责权愈来愈不清、效率愈来愈低下等,而更严重的是许多学校人合心不合,甚至对合并消极抵制。虽然这些问题是从各个方面的工作中显现出来,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只注重合并的形式,而忽视合并的内涵;过多地从实物性资源上研究合并,而忽视文化层面的整合。

文化具有传承性,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2]5那么,从几所合并高校的办学传统入手,从中寻找它们在办学历史中相似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然后以此为共同点,这样就更有利于整合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一旦广大师生在新的校园文化中寻找到情感归属,那么他们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从内心深处接受新的学校,并体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中,此时的合并高校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融为一体。

三、从办学传统教育入手加强地方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 重视理论研究,探索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具有届届相传、持续发展等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按其规律不断变化,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时代文化发展规律。重视理论研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从办学传统入手,研究和探索这些规律并将此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始终围绕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以育人为前提,突出针对性,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不片面追求学术上、理论上的高精深,不奢求科研成果、科技发明的高档次,而是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职业技能技巧的掌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台州学院在百年办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主体,不断研究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探索校园文化实现导向功能、教育功能、熏陶功能的途径。

2、坚持兼容并包原则。现代高校处于全面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必须广泛地开展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学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地方高校,更应该总结当地文化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台州学院着力建设“校园台州”,邀请当地书画家为学校泼墨挥毫,不定期展出台州知名书画家作品;搜集台州风光照片、台州文化名人图文、台州籍院士挚语等装点校园;联合台州市委宣传部一起开辟思政实践基地,让学生了解台州、热爱台州,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地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3、坚持全员共建原则。校园文化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可以建设成的,更不是仅凭思想宣传和学工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的。因此,从教师到学生,都必须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自觉性,自觉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怀着强烈的主人翁感、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自觉地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 树立品牌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办学传统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办学传统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品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既有历时性、共时性,又指向未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办学传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校史学习和研究,注意各个合并高校及各个办学阶段的办学传统,深刻领会学校的办学历史,提炼出真正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台州学院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厚积薄发”的办学传统,这种精神体现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激励着每一代台州学院人奋发向前。

2、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敏锐地感知时代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办学传统,不断丰富与扩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以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台州学院校训“澡身浴德,修业及时”中“修业及时”就是要学生致力于事业的建树、学业的提高,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赶上时代潮流的步伐,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3、体现传承与发展。建设校园文化品牌,要注重品牌本身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积淀,并注意扬弃。同时,在校园文化品牌形成后也不能不顾时代的变化发展,不顾师生员工的需求变化,因循守旧,对传统亦步亦趋。实际上,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创新,通过对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的运用,赋予传统的活动内容以新的内涵。2009年,台州学院在百年校志发行之际,开展以“一部校志、一部宣传片、一场校史展、一条办学旧址路线、一堂学校发展史教育课”为主要内容的 “五个一”工程和“‘校训引领,科学发展’大家谈”征文比赛,通过宣传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弘扬校训精神和优良办学传统,开展办学传统教育,将此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项目进行建设,促使教职员工在新的形势下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三) 强化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反映着一所大学的追求和信念,也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3]5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办学传统教育。

1、提炼办学精神。办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的追求,是校园文化建设最核心的部分。台州学院在百年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艰苦创业、爱校如家、校训引领、厚积薄发”的办学精神,这种办学精神已成为台州学院人的精神支柱。

2、提炼校训、校歌、校标等文化形式。校训、校歌、校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炼,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台州学院新校训“澡身浴德,修业及时”就是很好的例子,“澡身浴德”意为要如日常洁净身体一样勤于道德的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修业及时”,意为要致力于事业的建树、学业的提高,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赶上时代潮流的步伐。校训突出了“立德、修业、致用”三者的内在联系,立德是根本,修业是手段,致用是目的。将“澡身浴德,修业及时”作为校训,坚持“德为人之先,立人先立德”这种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我校秉承优秀教育思想和务实的办学态度,契合我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

3、优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举止言谈等都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才能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台州学院在百年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包容、民主、严谨、务实”的校风,“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宁静致远,学以致用”的学风。这些良好的风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台州学院人不断奋斗、不断创新。

(四) 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扩大校园文化建设影响。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4]320大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运而生的。其形成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任何大学教育都不可能超越社会的需要而孤立地、盲目地发展,校园文化也同样离不开周围社会环境的浸染和熏陶。要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也要紧紧结合地方文化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宣传、研究、服务地方文化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1、宣传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高校的根基和灵魂,尤其是早已扎根地方近百年的高校,地方文化更是高校赖以发展的精神之源和动力之源,只有充分融入地方,积极宣传地方文化,在宣传中进一步凝炼和升华校园文化,高校才能在更加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上实现长足的跨越式发展。台州学院在百年办学传统中,几经风雨,几度变迁,坎坎坷坷,坚持不懈,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教坛名师、学术栋梁和政界精英,被誉为台州的“黄埔军校”。台州学院的办学史,正是台州地方发展史的缩影;台州学院的办学精神,正是台州人文精神的凝聚。例如在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台州学院注重引入台州元素,邀请专家设计指导,加大投入,分步实施。在校园广植临海市树——樟树、临海市花——桂花。在绿化校园的同时,着力建设“石”文化,蕴涵了台州式的硬气和灵气,富有地方特色。学校以“石”文化为基础,向广大师生征集路名、湖名、溪名,并邀请台州书法名家题字。这些都在无形中宣传了地方文化,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地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2、研究地方文化。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血脉相通和精神承续,使得研究地方文化必然地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更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亮点。借助地缘优势和传统关系,高校更易于在地方文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和独特成就,自然更容易焕发出校园文化的蓬勃生机。台州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包涵了以天台山文化为代表的名山文化,以临海古城文化为代表的名城文化和以椒江章安古镇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发掘潜力很大。台州学院与台州文化之间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学校应该大力弘扬台州文化。为对接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台州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台州文化研究中心,汇集了学校和台州地方相关研究人员的力量,研究台州的历史文化,目前已出版《台州文化丛书》。此外,《台州学院学报》开辟“天台山文化”专栏,研究课题涉及台州哲学、文学,专栏创设至今共计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

3、服务地方文化。作为地方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历来就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主要的研究任务,引领着地方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服务地方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富有台州特色的台州学院校园文化,辐射到社会,便是一股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力量,台州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台州文化大市的建设,献计献策。学校每年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师生服务台州较集中的阶段。师生们组织重点小分队,深入社区、农村、山区、海岛,开展广场文艺演出、绿色环保行动、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医疗卫生服务、支教扫盲行动、普法宣传等活动,是台州文化大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受台州百姓的欢迎。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沉淀和积淀,需要总结和提炼。办学传统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运用得好,对校园文化建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底子薄弱,更需要弘扬办学传统,构建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文化。

[1]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朱颖.合并高校校园文化整合[D].长沙:中南大学,2003.

[3]胡长春.把握内涵遵循规律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C]//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山东省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选.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A Study of Local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University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Taizhou University

Ma Bin
(Administration Office,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University running tradition is a university's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nd developmental motivation,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tradition for local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n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studies to explore rules of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build brand awareness to enrich contents of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reinforce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raise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also combine with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broaden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s.

campus culture;tradition of running a university;local universities;Taizhou University

G527

A

1672-3708(2009)08-0079-05

2009-11-15

马斌(1980- ),男,浙江临海人,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台州校园文化办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