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块语法述介

2010-08-15马志馨马志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论元语义语法

马志馨,马志芳

(1.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河南 郑州450052)

构块语法述介

马志馨1,马志芳2

(1.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河南 郑州450052)

《构块:从构块语法的角度看元结构》是Goldberg研究元结构的标志性成果。这本书主要探讨元结构的意义:动词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Goldberg建立起了自己的构块语法理论。构块语法是基于认知语义学基础之上建立的理论体系,其主要观点是:英语里的基本句子都是构块,即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构块本身表达一定的意义,不依赖句子中的某一个/些词语。

框架语义;构块;双宾语构块

《构块:从构块语法的角度看元结构》是Goldberg研究元结构的标志性成果。这本书主要探讨元结构的意义:动词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Goldberg建立起了自己的构块语法理论。构块语法是基于认知语义学基础之上建立的理论体系,其主要观点是:英语里的基本句子都是构块,即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构块本身表达一定的意义,不依赖句子中的某一个/些词语。

一、框架语义

Goldberg的构块语法来源于C.J.Fillmore的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框架就是概念系统,这些概念是相互有联系的。要懂得一个概念,就必须懂得整个系统;如果引进系统中任何一个概念,那么结果是系统中的一切概念都要利用。C.J. Fillmore用“框架”这个词涵盖了诸如“图式”(schema)、“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理想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等概念。

框架语义学认为意义总是与一些特定的背景框架有关。比如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天花板和屋顶有什么不同。在一栋一层的建筑物,天花板指建筑物的内部,屋顶则在外部。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背景框架不同。再比较一下陆地和地面两个词,陆地是和海洋比较的,而地面是与空气相比较的,因此两个词的背景框架也是不同的。以单身汉为例,它被定义为未结婚的男人。单身汉的定义事实上与一定的文化背景有关。否则用未结婚的男人这个单身汉的定义来描述教皇、同性恋、泰山等一些特例时就会觉得很奇怪。那是因为关于单身汉的背景框架知识的某些方面没被呈现出来。有时背景框架相当简单,但一样可以说明重要的意义。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例,它的背景框架是直角三角形,反过来直角三角形又可以用来理解其斜边的意义。在同一个语义框架中,侧面的不同与基础突显物的不同是一致的。比如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三角形两者意义的不同是因为它们在一个框架内突显的是不同的方面。比如说母亲的理想认知模式融合了生殖、遗传、婚姻、谱系等多个认知模式,但哪个CM被挑选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选择。也就是在母亲的ICM这个背景框架下,你想要突显的是哪个具体的CM。“我被收养了,我不知道我的母亲是谁。”这个句子突显的侧面就是生殖CM。“未婚妈妈”突显的侧面是婚姻CM。

二、动词意义的特性

前面我们谈到了名词具有语义框架,在具体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其语义框架中选择所要表达的意义。动词也和名词一样都包含着框架语义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们的意义必须包括有背景框架意义中的意义。在句法上,选用动词意义的哪方面是由论元通过连接规则的句法表达来决定的。动词的语义由相关的语法成分来表现,因为语义和语法间的映射是通过构块而不是词汇项。从构块语义中区分动词的语义,我们可以预知动词语义的相关的句法成分,也就是构块的意义,使动词与其丰富的框架语义意义结合,在构块中说明动词的新用法,所以不能把句子的整体形式和意义归功于动词。比如:Samsneezed the napkin offthe table.要解释这个句子,就必须知道打喷嚏会引起空气的流动,也就是sneeze这个动词的框架语义。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sneeze<agent,patient,goal>动词意义(the meaning of the verb):X actsSneeze本来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可当它进入了构块以后,获得了构块意义,就可以带有patient和goal,也就是说带上了宾语,成了一个前能有主语,后能有宾语的及物动词,因此就不能用单纯的X acts来表现。这是动词的语法和语义多功能性的反映。

另外动词的意义除了预测论元的语义表达,与动词相联系的框架语义学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正确地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优先权(preemption)的过程,有意义的解释和翻译,以及预测正确的推论。

二、构块意义的特性

动词有多义性,构块也有多义性。构块多义性(constructional polysemy)的存在依赖于我们对动词意义如何被呈现出来的判断。下面我们以双宾语构块(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为例来解释构块的多义性。

双宾语构块式为“X CAUSES Y to RECEIVE Z”,其结构为VN1N2,那么双宾语表达就不需要隐含“X CAUSES Y to RECEIVE Z”了,而隐含有“X INTENDS TO CAUSES Y to RECEIVE Z”(leave,grant)的意义;也可能隐含有“X CAUSES Y to RECEIVE Z”(promise, owe)或“X CAUSES Y not to RECEIVE Z”(deny,refuse)的意义。这些构块应该可以说是从双宾语构块中心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其中存在的引申机制就是隐喻和转喻。隐喻就是把一个认知域里的结构或关系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里去的过程,一般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们熟悉的领域向抽象的、不易掌握的领域引申;转喻则是用人们认知上两种东西之间的关联,使一物转指另一物成为可能。

双宾语构块的中心意思是“成功的传递”——某人使某人接受某物,表达了施动元引起一个物体传递到接受者那里去。比如说那些本身就表示给予动作的动词(give,pass,hand,serve,feed),立刻引起飞行动作的动词(throw,toss,slap,kick,poke,fling,shoot)和在特定方向上连续动作的动词(bring,take)都表达出了成功的传递这个双宾语构块的中心意思。如:He gave me a book.

而有很多动词本身并没有给予的意义,但给予的过程已隐含其中,不必说明也必定隐含其中。比如说给予格的表达(for-dative express),如句Chris baked Jan a cake.里没有说Jan就一定接受了蛋糕,有可能在Chris给Jan送蛋糕的路上,蛋糕被人抢了。其传递暗含有Chris烤蛋糕是为了给Jan蛋糕的意图。

构块语义和动词语义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典型的动词语义对构块语义的形成造成一种由里向外的压力,而构块又反过来对动词语义形成一种由外向里的压力,这个压力迫使单词在意义和功能上发生一些变化,通过隐喻或转喻的引申机制进入构块。bake就是通过这种引申机制来传达给予意义的。语言的创造性就来自于通过隐喻或转喻的引申机制把具体的词语放入构块中,形成构块的多义现象。

制造动词(bake,make,build,cook)和获得动词(get, grab,win,earn)都没有暗含施动者使潜在的接受者确确实实地接受承受元。这些动词暗含着施动者承担的义务(promise,guarantee,owe)。如句:Bill promised his son a car.此句并没有说Bill已经给了他儿子一部车或是Bill有将要给他儿子一部车的意图。另外还有表达将来会有的动词(bequeath,leave,refer,forward,allocate,allot, assign),答允动词(permit,allow)以及拒绝动词(refuse, deny),这些动词本身都没有明显的给予义,但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特征是:除了施事者外,必定要涉及两个及物对象,这两个及物对象或同时出现或只出现一个,动作才能完成,都隐含了施动者把承受者传递到了接受者那里。也就是说它们的双宾语表达式并没有严格地暗含了承受者被成功地传递到了接受者手里,它只是潜存了给予的意义。当动词进入构块后,要么其自身表示给予意义,要么从相近的角度体现给予意义,更多的则是本身没有给予意义而借助构块表示给予意义。如以下三个例句都是通过引申机制体现双宾语构块的给予意义:

Joe allowed Rillve nonsicle.

Joe refused Bob a raise in salary.

His mother denied Billya birthdaycake.

以上例句的双宾语形式与一系列相关联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包含的语义作为一个相关联的意义范畴被最好地陈述出来。构块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构块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和”不是单个成分的加和。

四、动词和构块的整合

动词的参与角色的界定也属于其框架语义的内容。与构块角色(participant roles)不同,动词的参与角色被称为论元角色(argument roles)。

以“抢”和“偷”为例。rob和steal是一对近义词,造句都可以跟三个名词性成分相联系。

例a.Jesse robbed the rich(ofall their money).

Jesse robbed a million dollars(fromthe rich)

例b.Jesse stole money(fromthe rich).

Jesse stole the rich(ofmoney).

然而rob和steal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突显的参与角色不同。rob突显的是被抢的人和抢劫人,而steal突显的是被偷的东西和偷窃人。(见下面,突显物斜体表示)

抢<抢劫人遭抢人抢劫物>

偷<偷窃人遭偷人失窃物>

语义角色的突显情形不同,因为被突显的参与角色与论元角色融合就具有直接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说偷的东西和被抢的人都作直接宾语。事实上由于偷和抢的语义不同,也就表明其突显物不同。就抢而言,要求被抢的人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我们常说“他偷了我一分钱”,而不说“他抢了我一分钱”,因为一分钱不是什么大的损失,而“他抢走了我最后一分钱“就可以说了。另外我们还可以说“我抢了他的生计”,而不说“我抢了他一根头发”。因为生计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头发却不算什么。而就偷而言,不要求对受害人有什么影响。因此我们常说“他偷了我一分钱。”偷关注的是被偷的东西不是偷窃人的合法财产,而不是被偷的东西确实是谁的财产。因此,受害人往往不被提及,也就是没有被突显。如:He stole jewels for a living.再看下面这个句子:She could steal but she could not rob.此句强调了抢突显的是受害人,偷突显的是被偷的东西的事实。一个能偷却不会抢的人被认为会处罚的轻一些,因为偷是为了得到东西而不是伤害他人,丢东西比人受到伤害的损失要小的多。因此法律上抢劫罪比偷窃罪严重。rob和steal语义的不同与突显物的不同是一致的,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语义框架不同促使突显物不同。

以上对rob和steal的分析是为了说明语义角色突显情形的差异。首先:突显角色跟动词的关系密切,所以跟近宾语匹配;非突显角色跟动词的关系较疏远,所以跟远宾语匹配。认知上的理据是: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突显;两样东西挨得越近,关系就越密切。其次:非突显角色可以隐去,即没有句法表现形式;突显角色不一定可以隐去,要有句法表现形式。认知上的理据是:看得见的东西比看不见的东西突显。这两点可以很好地解释上面例a例b的句式差异。

五、陈述构块意义

每一个论元角色都连接一个语法成分(SUB,OBJ, OBJ),这个连接的语法成分就是论元角色的构块突显。也就是说在句法层面上,每一动词的参与者和语义层面上每个构块的论元之间都有对应的语法关系。参与角色与论元角色的融合就是如果一个动词要与某个构块结合,那么这个动词的参与角色在语义上就必须与论元结构中构块的论元角色相融合。参与角色与论元角色融合要依据以下两点原则:一是只有参与角色与论元角色在语义上是一致的,两者才能融合。比如说kicker作为动词kick的参与者可以与双及物构块的使动角色相容,因为kicker这个参与角色可以被使动角色来构建;二是一致原则,即每个在词汇层面被突显和表达的参与角色必须与其构块突显的论元角色融合。如果一个动词有三个被突显的参与角色,那么它们中的一个要与构块里没被突显的论元融合。即语义层和语法层的配对。说的就是在句法层面上每一动词的参与者和语义层面上每个构块的论元都有对应的语法关系。动词的参与者与构块的论元一一对应。在这种情况下,构块意义对动词意义来说完全是多余的,动词只是给构块所指的事件增加了信息。例如,动词hand的三个突显的参与者是:hander,handee,handed。这些具体的参与角色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意义;它们只是想要确认动词框架语义里的具体的参与者。hand的三个被突显的参与者可以与双宾语构块里突显的论元角色一一对应。这样的复合结构符合传统上认为的主要动词的附加意义和派生意义。而在这种情况下,这只是个单纯的复合结构,考虑到一个一个的构块所规定的限制,新的复合结构可以被自由地构建。

六、动词和构块的关系

动词语义和构块语义的整合产生出具体的表达意义。那么哪些动词可以和所给的构块联系起来呢?为了考察与具体构块联系的动词类型,我们就要先考察动词和构块之间的关系。

动词的语义应该具有构块的语义。例如:He handed himthe ball.其双宾语的构块意义是某人使某人接受某物,那么hand的词汇意义就表达了这层构块意义。

方式关系中,动词本身并不能够明确界定自己所在构块的意义,而是传递了达到构块所制定行为的途径或方式方法。例如:Joe kicked Bob the ball.Kick是导致传递发生的途径,Joe通过踢的方式让Bob接球。例如:Sam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Sneez是导致餐巾纸发生移动的途径。

因果关系中,动词意义和构块意义需由因果关系来整合。例如:The wooden-legged man clumped into the room.砰砰响的声音是前进的结果,即砰砰响地前进。The flybuzzed out ofthe window.嗡嗡的声音是苍蝇飞出窗外的结果。The train screeched into the station.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是进站的结果。同时,这些声音又是和动作同时发生的。而在例句She kicked her way out of the room.中,动词kick和构块所指定的意义仅仅是同时进行的关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构块所指定的场景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只是暂时的行为重叠。例句Ethel struck at Fred.中,动词strike是构块所指定动作的预期的结果。构块意义是XDIRECTSACTIONAT Y。也就是说即使Ethel不打Fred,动词strike本身也含有动作的结果。这类动词有两个特征,一是要有动作,二是要有接触,缺一不可,如动词shoot,hit,kick。动词move缺少接触,动词touch缺少动作,都不蕴含有预期的结果。

前提条件中,如果我们认定双宾语构块的意义表示传递,即X CAUSES Y to RECEIVE Z,那么这个构块中的动词就可能隐含了传递的前提条件,如创造或准备所传递的东西。例如:Sallybaked Harrya cake.这个句子本身没有隐含bake会引起传递。bake本身也没有引起蛋糕的传递,传递也没有造成bake。然而蛋糕的制作是发生传递的前提条件。

[1]纪云霞,林书武.一种新的语言理论:构块式语法[J].外国语,2002,(5).

H314

A

1673-0046(2010)01-0203-02

猜你喜欢

论元语义语法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配位方式支配模式论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