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文化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2010-08-15叶,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区域旅游经济

王 叶,李 青

(1.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区域文化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王 叶1,李 青2

(1.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文化逐渐成为旅游的核心。旅游具有文化属性,也具有经济属性。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区域文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但文化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而区域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作用要辩证地看待。

文化;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区域旅游经济;作用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内容丰富,涵盖范围甚广。溯其源,我们可以找到以下的解释:在《语言大典》中,“文化”有四层含义:(1)culture,指在某一种族、宗教或社会组织中,其传统的独特结构所含有的惯常信仰、社会礼仪和生活特性的总体。(2)civilization,指人类向文明进入的一个特定的状态或阶段:如特定的时代、地点的文化特征;有时指常与亚文化一道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如中国文化。(3)learning,指历史学者积累起来并传承下来的知识。(4)education,指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或品德的总和。《辞海》里这样解释“文化”:(1)从广义上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事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由此看出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种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无产阶级文化是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优秀文化遗产和总结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经验而创造发展起来的。(2)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在内,例如“学文化”就指的是学习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识。又如对个人而言的“文化水平”,也指一个人的语文和知识程度。(3)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由此看出,“文化”一词包罗万象,内涵深远。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工业革命的产生极其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个人钱财增加,但产生了心理上的焦虑和压抑之感,这就要求有一种方式来释放这种不满情绪,此时旅游活动应运而生,离开常住地,去异地体验全新的另类生活,放松身心,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旅游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升华,是精神享受。狭义文化恰恰就是人类积淀下来的精神产品。诚然,文化与旅游之间有着天然的明暗交错之联系。

二、旅游具有文化属性

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现代旅游蓬勃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旅游就是体验一种另类的文化生活,文化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旅游的核心。

从文化学的角度,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旅游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冯乃康先生则更加明确地认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管是从旅游需求角度的旅游者来说,或是从旅游供给者的角度来看,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与文化紧密关联。从旅游的本质来看,旅游就是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为追求新、奇、异的外在体现,属于文化范畴。

文化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地域空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区域文化是近年来旅游开发挖掘的主要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旅游就是要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外来者面前,供其玩赏品味,以达到旅游者以释放压力为其核心的不同的出游目的。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根据中韩近些年往来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访问韩国的人数在不断攀升,截止到2005年韩国访问中国的人数已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客源国。两国客流量增加趋势明显,韩中旅游发展得如此迅速,文化作用功不可没。很多中国人喜欢韩国文化中影视剧所表现的生活方式和自然风光而希望到韩国旅游,众多的韩国人也因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悠久历史文化遗迹而纷纷到中国旅游、留学和定居生活。再如,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的红色旅游,红色之旅是中国革命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红色旅游大省贵州、陕西、河北等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广大游客通过红色旅游文化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思想道德的升华。由此不难看出,积极发展区域旅游文化就是提高旅游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旅游具有经济属性

(一)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而这种经济现象是以文化为内驱动的

群体来讲,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旅游这种群体性表现的经济现象也有一种内驱力,即是文化,由文化来驱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因此即是区域文化驱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伴随着大量的旅游人群的流动,以及为之所建立的相关配套设施、服务机构的设立,现代旅游出现。不管从旅游需求方面考虑还是从旅游供给方面来分析,都可以得出,旅游已经表现出一种社会经济性的特征。同时,各地方争相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首选产业,以此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旅游亦逐渐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增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旅游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但是,旅游是人们追求释放的结果,是人们探求异地文化的结果。因而,文化始终是旅游这种活动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人们为了追求另类,进而才出现了大众旅游流这种经济表现。因此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才使中国旅游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挖掘文化的内涵来推动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学者们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

旅游的其中一种重要的特殊性就是旅游的文化交流性,这种文化交流作用产生了一种牵引效应,这种牵引作用导致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旅游牵引它增加和扩大投资、提升了产品质量、提升其经营管理理念。一方面,经营理念要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掌握最新信息,紧跟时代步伐,提升经营理念。这样就带动了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使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区域文化是区域旅游经济核心,要挖掘区域文化来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旅游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一种相对应的旅游文化,这种旅游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旅游活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开展。不断形成的各种旅游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演变成为各种不同的意识,指导着人们的旅游行为。如由单纯的旅游观光向度假、休闲的转变。

重视文化的挖掘,大力发展旅游,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旅游资源。如云南省以旅游资源来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旅游是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对环境影响较弱的产业,利用云南特有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现在是,未来也必将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首选。彩云之南的云南省有26个少数民族聚居,享有“动植物王国”和“民族文化走廊”的美誉,正是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游客,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四、辩证地看待区域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作用

文化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化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文化的同化。

(一)区域文化可以引领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当今中国和世界各地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旅游观赏的文化品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打出朝鲜族的民族品牌,展示优良的区域文化,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是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区域文化中变化部分有时会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造成负面效应

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它只是某一个阶段人类生活、工作的缩影。旅游者进入旅游地旅游,促进了旅游地经济的繁荣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影响文化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外来旅游者进入旅游地,此时内外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目的地居民逐渐地接受外来文化,从而有可能导致当地文化的缺失。由于对旅游文化内涵缺乏理解,有些旅游地使某些不良现象低格调、庸俗化地和当地旅游文化相结合,为迎合一些低级趣味的旅游者,使得一些落后的区域文化被某些旅游地用来展示和吸引游客。云南省有个美丽的地方——泸沽湖,在那里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文化,至今当地居民仍实行“走婚”制度。旅游业的开发使当地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游客,尤其是男游客对神秘的母系社会及其特有的“走婚”制度很感兴趣,正是这种文化每年吸引上百万的游客到该地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大量进入,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冲击较大,外来的一些不良现象借“走婚”的牌子居然演变成为一些违法乱纪的特殊性服务行业。长此以往,不仅发展不了经济,反而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人们旅游是为了探求异地乡土风情,一旦当地文韵变质或消失,会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反之这种文化交互也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增加了社会和谐。所以,恰当、合理地处理异地地域文化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将保护放到首位,尽可能地避免文化生态遭到破坏,以促进当地经济的进步,是管理部门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1]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伟.旅游学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张雄.经济哲学——从历史哲学向经济哲学的跨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F29

A

1673-0046(2010)01-0010-02

猜你喜欢

区域旅游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