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组织活动

2010-08-15李燮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活动

李燮慧

(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组织活动

李燮慧

(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信息社会高校出现了学生“零阅读”现象。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学生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图书馆从业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称之为读者组织活动,并具体对读者组织活动如何作为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高校;读者;组织;活动;阅读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被称为“第二课堂”,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往往能够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学风、校风。现代社会通信发达,人们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面临读者减少和流失的危险。大学生中存在过于热衷网络游戏与网聊(这从高校附近的网吧就可窥见一斑),或用武侠言情书打发时光等拒绝阅读、误会阅读的现象。再加上高职生相对而言文化底子更弱些,课程学习方面更多满足于“60分万岁”,混文凭的想法居多,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读书无用的观念有抬头之势,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利用图书馆阅读了,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零阅读”。

一、新形势下的读者组织活动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图书馆更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就成为了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考与行动的问题。这些种种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减少“零阅读”现象的活动都可称为读者组织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选书活动,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在学生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图书馆的兴趣,能够有效地把读者拉回到图书馆,这就是读者组织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图书馆服务活动中跟吸引、培养读者阅读兴趣相关的活动都可称为读者组织活动,而且这里的“组织”就强调了活动的系统性、规划性,弥补了“活动”这个词所带有的偶尔为之的意味。

二、读者组织活动:如何作为

那么在网络信息时代,该如何系统、规划地培养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呢?显然,既然是系统,也就意味着需要全盘考虑,贯穿于图书馆的日常活动中,并非一朝一夕或者依靠一两次活动就可实现。那么,在信息时代,如何通盘组织读者活动呢?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具体何为?

1.心态上的自信

首先图书馆从业人员应该充分自信,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很大的机遇。因为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而是大大提升了。而信息功能正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也是其所擅长的领域。尽管有观点认为图书馆在网络时代日益失去了价值,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纸质版的资源远远不如电子版的方便与经济。但图书是信息的物质载体,图书馆的本质是信息资源库,其载体形式可多样化,并不仅仅局限于纸质版。因此可以说,只要图书馆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没有被异化,只要社会需要信息资源,图书馆的价值就依然存在。

就如同网络和纸质报刊的关系,网络在初期曾对报刊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在21世纪末将消失,但今天的实践表明,报纸和网络都有各自存在的空间,也都能互动互利,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问题。反观网络跟图书馆也类似,数字化图书馆就是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情报服务的作用。而且大型的数字资源也只有公共组织有能力拥有,图书馆正是公益性公共组织。

另外,在信息功能方面,相比互联网信息的纷繁复杂、鱼龙混杂,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经过了一定的组织或过滤,因此更为纯粹、更为系统,也更为专业。对于一般常识性问题,也许在百度或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帮助下也能答疑解惑,但涉及到专业性知识时,图书馆的资源必然是更好的选择。

除信息功能之外,图书馆也有其他优势。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不同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图书馆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还有交流、互动的人际功能。当然这种功能在虚拟世界也可实现,但现实世界显然比网络世界来得更真实,更能丰富人的心灵。“宅男”“宅女”等网络流行词已告诉我们网络的封闭性。图书馆作为公共交流空间的这种优势,长期以来在“借借还还”时期是不被凸显的。而当个体社会空间趋于狭小,图书馆公共空间的功能就日益明显,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活动的一个场所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图书馆员心态上要充分自信,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并且能够将这种心态传递给读者,影响读者。实际上,认为信息时代图书馆无价值的观点在大众中也有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使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当图书馆从业人员以充分自信的心态从事工作,必然也会感染到读者的情绪,从而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当然这种自信是为了以更好的精神风貌服务于读者,并非盲目自大,甚至以“高傲”的姿态面对读者。强调图书馆员在信息时代的自信心态,其底气来源于馆员对资源状况的熟悉,能够比外行人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具体作为上:系统+阶段特点

在具体作为方面,读者组织活动既要有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现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早已超越了基本的借借还还或一般业务性的问答,而是向多项目、多功能、多形式的方向发展。相应地,这也要求读者组织活动要系统考虑。

所谓系统指的是组织读者使用图书馆不是偶然为之的活动,而是由一系列行为贯穿于图书馆日常活动中,这些行为相互联系,共同目标一致,即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要匹配相应的环境。

这一系列行为包括培养学生检索、利用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在内的读者交流活动等等。因为只有让学生具备检索能力才谈得上使用图书馆为自身服务,才有可能意识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也才有可能让阅读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加的。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子相对较薄,相关的读者教育活动更是不可或缺。读者教育活动,需要根据学科特点、专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跟踪相关专题的进展情况、检索分析信息。在我国,专业参考书目一般是教师单独选择,而在国外,一般是图书馆和教师共同参与,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和图书馆之间可实现资源互补,避免两者的脱节造成有些教师列出的资源图书馆并未配备或者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未进入教师的视野中,影响了图书馆效用的发挥。读者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除了专题性讲座外,还可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如在班级设立图书馆教师联络员,及时指导学生。

除了教育活动,读者组织活动还包括培养学生传递、交流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就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作为学生活动公共空间的交际、互动功能。小型的读友会、朗诵会、读书评介会,或者依靠学生力量办小型的读者刊物都是很好的形式。这些活动贵在坚持,形成一种机制性行为,也会对学生的阅读有所提升。

最后,系统还需匹配相应的环境,对于读者组织活动,则需要营造具有阅读氛围的空间。现在很多人将图书馆理解为“馆藏”,馆藏通俗地说就是藏书的地方。但书是为人服务的,书籍只有在不同的读者中传阅才会有生命与价值,冷冰冰地藏在书架上只会积累灰尘,那么要让书“动”起来,让读者拿起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氛围的营造,这也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地方。营造阅读空间也就是让读者进入图书馆后能够激发、加强其阅读兴趣,在硬件设备上方便读者的使用,在细节上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比如哈佛图书馆在墙上有20条训言,这些言语不是名人之语,而是很通俗的劝诫,诸如: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高校图书馆读者组织活动在系统考虑外,还要考虑到学生阶段性特点。高等教育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相应的,掌握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根据长期的观察结果发现,从不去图书馆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大致呈现“V”字形,两头高,中间低,即低年级、高年级不去图书馆学生的比例高于中间年级的学生。而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比例则相反,大致呈倒“V”型,两头低,中间高,即中间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高年级的学生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更高。大学生使用图书馆情况依年级表现出“V”形和倒“V”形,其中的原因不难解释。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高校教育体系,各方面处于适应、调整状态,兴趣较为多种,学习任务也较不紧张,因此学生尚未形成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方向、计划等。经过了一年的调整后,学生基本对大学环境、专业方向等较为熟悉了,学习任务进入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相对紧张,借助图书馆的频率就高;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实习、就业的压力超过了学业压力,使用图书馆主要目的是完成毕业论文,因此相比大二时期,次数自然下降了。大学生使用图书感的状况跟其学业、工作不同阶段是密切相关的。

基于此,图书馆组织读者的活动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分阶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有计划地阅读和欣赏习惯,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专业与其他知识的关系、重点阅读与一般阅读的关系。其次,高职高专院校有自身的特点,每所学校也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组织读者活动需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特色、弥补薄弱环节。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一个具有交际、互动功能的学生公共空间,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大作用。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对象,因此需要充分重视读者活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图书馆面临着读者流失或者“零阅读”现象,读者组织活动目标即是培养、发展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前者需要通盘考虑读者的教育活动、读者交流活动,后者则涉及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这些自然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局限在简单地借书还书,因此读者组织活动大有可为。

[1]邹勇,陈亮,蒋敬萍.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读者阅读状况调查及分析[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王卫国.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5,(2).

[3]吴晶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读者阅读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7,(1).

G64

A

1673-0046(2010)01-0096-02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信息时代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