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差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研究综述

2010-08-15温宇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文献资料差生

温宇蓉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中学体育差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研究综述

温宇蓉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差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出体育差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研究的一般结论,并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给我们的研究启示。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学体育差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中学生;体育差生;心理健康;个性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发育迅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正发生剧烈变化而又远未成熟,他们内心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情绪波动较大,社会阅历浅且学业压力大。而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健康是成年和老年健康的重要基础,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心理问题,又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帮助,那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将体育差生的心理因素的探讨纳入研究视野。现在体育差生心理特征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而且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步完善,体育差生的心理对策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一、体育差生的界定与概述

1.体育差生概念的界定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对“体育差生”的提法有多种,解释各异。“体育学习困难生”即指在学习行为表现方面发生偏差的学生;“体育差生”即指体育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厌学体育生”即指对体育学习感到厌倦的学生;“体育行为差生”即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同的的行为准则;“体育差生”指那些由于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难于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或指由于种种行为对体育课抱有厌学态度的学生等。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把体育差生的概念界定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身体、智力发育正常,但由于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其学习综合效果较低,体育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全班倒数五名,需要采取针对性教育的学生。

2.关于“体育差生”一词的使用

有的论文中提到,用“体育差生”来评价学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观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在此提出,一个概念的名称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理解、使用它。本文对体育差生的讨论基于:为需要帮助的人,尚待努力和改进的人,行为上需要关心、爱护和鼓励的人。

3.体育差生的分类

文献资料中,学者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差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依据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生理型体育差生、智力型体育差生和非智力型体育差生。

严德一以学校体育工作实践和归因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把中小学体育差生分为:内在动力类体育差生、形态发育类体育差生、运动能力类体育差生和技术技能类体育差生4种类型。

4.体育差生形成的原因

差生的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形成原因有从心理、生理和客观环境方面进行分析的;也有从家庭、学生和体育现行组织形式的制约方面进行分析的;还有从主观努力和自我要求较低方面分析的。通过总结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个人、家庭和社会、学校四大因素。

二、体育差生的国内研究现状

1.体育差生的国内研究现状

从宏观上,从发表的文章看,近年来我国对中学体育差生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派别,三个领域。两个派别分别是学习障碍派和学习不良派。我国传统上指称的差生主要归于学习不良派。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教育界就已经注意和研究差生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个领域主要指:高校体育差生研究领域、中学体育差生研究领域和儿童体育差生研究领域。

对体育差生的心理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但其中的一些成果仍有重要意义。如对体育差生进行卡特尔因素分析,即通过个性心理测试,将体育差生和体育优生的所得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体育差生的情感心理因素进行的分析研究。

2.体育差生的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差生问题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奠基阶段,从1800年至1930年,开始于神经学家关于脑挫伤而失去阅读的病例研究,最初的研究是在神经学和医学范围内进行的。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从1930年至1960年,这时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医学和神经学的范畴,已把“奠基阶段”所形成的观念结果转变为治疗和实践。第三阶段是整合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差生、学业不良概念在这一阶段被正式提出来,美国特殊教育专家S.Kirk博士明确提出“学习障碍”的术语以来,学习困难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广泛的注意,这一概念引起了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是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出现与之相近的术语,如“慢生”、“学习困难者”。21世纪70、80年代以后,学业不良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教学进程,而开始进展到差生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方面的探索。

三、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研究现状

1.测查方法

在这些文献资料中,心理健康状况使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个性特征研究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占了绝大多数,但也有使用其他量表的。在数据处理时,大部分运用SPSS软件包在计算机中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

2.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查阅文献资料中,心理健康状况主要也是从上述维度进行的分析。

(1)从整体来看,初中学生比高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初中生主要问题为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明显,高中生为冲动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等比较明显。另外,由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成熟问题,高中生比初中生更能适应他们的生活。

(2)在对不同年级学生测查中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年级差异,一、二年级比三年级要差,初高中都有这一共同特点。初三学生焦虑水平相比最低。在大学生中,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最差的。

(3)在中学生中存在男女性别差异,无论是初中或是高中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从初、高中比较看,高中阶段的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初中的男女生。

(4)在对优生与差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具有心理问题者多集中在差生当中,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学业优生与学业差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差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都比优生的因子得分均值偏高,在人格特征比较中也有差异。这提示教育工作者要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3.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查阅文献资料中个性特征主要也是从上述维度进行的分析。

(1)研究表明,个性特征男女中学生有差异。女生比男生更趋于外向和富有情感化。

(2)在对体育专业学生调查中,通过个性心理测试,并将体育差生和体育优生的所得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性格内向,较为好强;适应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由于运动能力差等原因,导致学习缺乏信心,自卑感强;情绪不稳定,缺乏心理调节意识,易出现畏缩,胆怯和紧张心理等,是体育差生的主要个性心理特征。

四、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测量的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由于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测试形式主要是填写量表,所以“填表”这一关键环节尤其重要,主试的负责程度与被测者的认真态度都会对填表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得到较满意的原始数据。

2.样本的来源不同

样本的来源不同,也是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研究者对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是各年级的学生,并且取自于某个时间的断面,混杂样本必然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G63

A

1673-0046(2010)01-0094-02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文献资料差生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表的利用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与演唱特点分析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