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视野中的《楚辞·九歌》

2010-08-15孙丽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山鬼王逸楚辞

孙丽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期待视野中的《楚辞·九歌》

孙丽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王逸、朱熹从屈原本身出发,认为《九歌》是屈原在抒发自己的忠君爱国思想,而近代闻一多等学者却认为《九歌》是在赞美爱情。本文试图从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一角度,并通过《山鬼》一文来分析《九歌》的主题是如何从忠君爱国转变为赞美爱情的。

九歌;期待视野;主题

《楚辞·九歌》的作者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他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除《离骚》一篇、《九章》九篇、《天问》一篇之外,还有《九歌》十一篇,即《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是屈原依据楚国南部民间长期流传的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祀诗篇,风格清新典丽,富有神话的色彩和优美的想象,深得后世学者的重视。但是在后世学者对《九歌》主题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不同的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汉宋学者多认为《九歌》的主题是屈原在表达他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明清的学者已经开始抛开前人的研究成果,只从屈原作品本身进行探讨,而现当代的学者则认为《九歌》的主题是歌颂爱情。《楚辞·九歌》主题的这一转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一方面进行阐释。

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首先是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其次是一定的文学素养,最后是特定的生理机制。笔者从这一理论出发,力图向读者阐明《楚辞·九歌》的主题变化,在《九歌》这十一篇当中《山鬼》最能体现这种变化,故本文主要以《山鬼》为例来解释这一变化过程。

一、王朱忠君爱国说

最早对楚辞进行整理的人是汉代学者王逸,他整理刊刻的《楚辞章句》是屈原作品的最早注本,因为王逸距屈原所生活的时代不远,所以他对屈原作品的研究为后世历代学者所重视。王逸在《楚辞章句》(卷二)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鼓乐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城,怀忧若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屈原投汨罗江死后,已经被许多文人奉为爱国的典范,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对屈原本身的爱国行为在汉代的文人圈中已经形成。在汉代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里,也需要树立一个爱国的榜样,在这种个人和社会的双重作用下,王逸将屈原的《九歌》解释为“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奠定了《九歌》的主题即表达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

认为《楚辞·九歌》的主题是忠君爱国的另一主要人物是宋代的朱熹。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随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放逐,间而惑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是以其言虽若不能无嫌于燕昵,而君子反有取焉。”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文道相即的文学思想。朱熹说的“道”内涵十分丰富,但主要是指理义心性等抽象的概念,特别是指封建的纲常伦理,他的文学思想表现重理而不重情,重道德说教而不重反映生活本身。在这种伦理道德思想的指引下,朱熹认为《九歌》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而作。他对《山鬼》一文的解释亦是从屈原忠君爱国的观点出发进行解释:“国语曰木石之怪夔罔两谓此耶。今按此篇文义最为明白,而说者自汨之。今既章解而句释之矣,又以其意君臣之间者而言之则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见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怀王之始珍己也,折芳馨而遗所思者言持善道而效之君也。处幽篁而不见天路险艰而又昼晦者言见弃远而遭障蔽也。欲留灵修而卒不至者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攻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谗也。至于思公子而徒礼忧则穷极仇怨而终不能忘君臣之义也。以是读之则其他之碎义曲说无足言矣。”

二、忠于原文的点评

明清两代学术走的是一条从反义理、重训诂的道路,他们主张恢复四书五经的原始含义,进而阐明儒家文化,反对空泛而粗放的论证方法,体现了考据学派的慎重求证的治学态度。清中叶以后,考据学派到了独尊的程度,也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即“考据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者们做学问大多在训诂方面做文章,从而也有了对前人一致认同的观点进行怀疑的趋势。

王夫之对王逸的观点进行批驳“今按逸所言‘托以风谏’者,不谓必无此情。而云‘章句杂错’,则尽古今工拙之辞,未有方言此而忽及彼,乖错瞀乱,可以成章者。熟绎篇中之旨,但以颂其所祠之神,而婉娩缠绵,尽巫与主人之敬慕;举无叛弃本旨,阑及己冤。但其情贞者其言恻,其志菀者其音悲,则不期白其怀来,而依慕君父,怨悱合离之意致,自溢出而莫圉。故为就文即事,顺理诠定,不取形似舛盭之说,亦令读者泳泆以遇于意言之表,得其低回沉郁之心焉。”他对王逸的观点有所质疑,不同意他所说的《九歌》是屈原陈述冤结,托以讽谏的作品,认为是出于文章本身,没有夹杂着自身的故事在其中。王夫之在解释《山鬼》时认为“灵修、公子,皆山鬼称人只辞,谓主人及巫也。”、“楚俗好鬼,与日星山川同列祀典,而篇中道其娇媚依人之情,葢贱之也。”他在论述《山鬼》时也不再是围绕忠君爱国来说,而是从文本本身来说,从而得出山鬼具有“娇媚依人之情”。

清代另一位对屈原有深入研究的是蒋骥,他在论述《九歌》时说:“本祭祀侑神乐歌。因以寓其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故附之离骚或云楚俗旧有辞。原更定之。未知其然否也。”蒋骥在读完《九歌》后,将前人的对其的主题录下来,并在其后附上“未知其然否也”显然他也对前人的论述有所怀疑。在解《山鬼》时,他认为《山鬼》“亦为主祭者之辞”。蒋骥在对山鬼进行注释的时候,忠于文章本身,撇开了向屈原身世生搬硬套的局限,但还是没有出现向歌颂爱情方面靠拢的迹象。

三、歌颂爱情主题的确定

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自由”的时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自觉地呼吁对文学进行改革。他们反对封建旧文学的束缚,提倡“文学自由”、“思想自由”。他们不再拘泥于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条条框框之中,接受了许多新思想,从而有了新的角度去评判古代经典作品。

在这种风气和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出现了突破对传统《楚辞》解释的第一人,那就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在他的《读楚辞》(《胡适文存》二集卷二)中曾说“我们需要认真明白,屈原的传说不推翻,则楚辞只是一部忠臣教科书,不是文学。”胡适先生对《九歌》旧注的怀疑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开创了《九歌》研究的新的方向。随后,游国恩先生在《楚辞概论》一书中沿着胡适先生的观点作了进一步开拓。游国恩先生在此书中将《九歌》分为两组,一组为祭歌,包括《东皇太一》、《东君》、《国殇》、《礼魂》五篇;一组为情歌,包括《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六篇。游先生明确地将《九歌》分为祭歌、情歌两类,此时已将《山鬼》放入了情歌之列了。随后,苏雪林在论述《九歌》时说:“我以为九歌完全是宗教舞歌,完全是祭祀的歌辞。《东皇太一》等之为祭歌,《湘君》、《湘夫人》、《河伯》之言情也不出宗教的范围。它们也歌咏恋爱,但它们所歌咏的是人与神的恋爱。”苏雪林眼里的《九歌》是“宗教歌舞”,是歌咏人神恋爱的,这种认为《九歌》的主题是歌颂爱情的观点就完全突破了前人的认识,为后世学者的研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跟随着苏雪林的研究,闻一多先生在《什么是九歌》一文中只有说道:“神话的九歌,一方面是外形固守着僵化的古典格式,内容却在反动的方向上发展成为教诲式的‘九德之歌’一类的九歌;一方面是外形几乎完全放弃了旧有的格局,内容则仍本着那原始的情欲冲动,经过文化的提炼作用而升华为飘然欲仙的诗,那便是《楚辞》的《九歌》。”他赞同苏雪林的观点,并在《<九歌>古歌舞剧悬解》中将这些文章重新改写,大都改成是男女对唱式的情歌。例如《山鬼》,闻一多先生就写成是山鬼在等待前来赴约的公子,原文再加上闻一多先生的场景渲染,宛然就是一首哀伤的情歌。马茂元在解释《山鬼》时说:“本篇以山鬼标名,山鬼尤言山神,是通称,和湘君、湘夫人、河伯不同,非有所专属。楚国境内的名山极多,而篇中所描绘的则是一位女神失恋的悲哀,作品的本身又说明了它决非泛指。”也是认为山鬼是写女神恋爱的。王瑶分析《九歌》时认为,在《九歌》十一篇中,除《国殇》一篇外,这些祭祀自然神的篇章大致都用抒情的笔调或对话的形式,描写一种爱恋、思慕以及悲欢离合的情绪。这些神都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其中常常写到人神之间的恋情,这大概是受到民间情歌的影响。当代学者褚斌杰先生即楚辞学会会长,他亦接受并沿用了《九歌》是描写恋爱的这一观点。他在论述《山鬼》时说:“本篇写山鬼即山中女神对其所爱的思慕之情,缠绵悱恻,可知在神话传说中,山神亦有配偶,正像湘水神一样,包含着一桩动人的爱情故事。”至此,《楚辞·九歌》的主题完成了从表达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到歌颂爱情的转变。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总是被“三纲五常”、“忠君爱国”所包围着,在那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文人学者自然就带有这样的期待视野,在他们的眼里,所有被世人赞颂的作品必定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文章,他们在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诠释的时候自然也就只从这样的角度来阐释。直至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风气有所转变,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发展,虽然这两代的学者并没有再对《九歌》的主题有所创新,但是他们已经认识到旧注的许多不妥之处,已是一大进步。到了清朝末期,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学东渐”给中国文学市场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道路,在这样一切都要突破封建思想的环境里,学者们开始了对楚辞研究的新探索。它们从文章本身出发,从祭祀歌舞出发,逐渐完善了《九歌》是歌颂爱情这一观点。不同的期待视野下的《九歌》的主题也就自然地由表达屈原忠君爱国思想而转变为歌颂爱情了。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陶敏泽.中国文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3]朱熹.楚辞集注[M].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

[4]雪林.屈赋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D206

A

1673-0046(2010)01-0198-02

猜你喜欢

山鬼王逸楚辞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嫁衣的裙摆——重庆印制一厂山鬼精品酒店改造
屈原和楚辞
山鬼
节奏观下《楚辞》的英译研究
秋夜读《楚辞》
金龟记
醇厚隽永 洒落天成
——王逸书法艺术
析《山鬼》中的矛盾冲突
山鬼买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