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因素与英语听力

2010-10-13唐春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听者英语听力动机

唐春碧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情感因素与英语听力

唐春碧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情感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如何发挥学习者情感因素在听力中的正面作用,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情感因素;听力;兴趣;动机;注意力

英语听力是外语学习诸多语言技能中的一种,特别是近年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更突显英语听力的重要性。然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听力既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的一道难关。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问题。

一、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及其相关研究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态度、动机、个性、焦虑、认知风格、自尊心等。它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中,50%以上教师认为当前学校中重认知因素轻情感因素情况相当严重,逾90%教师认为应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希望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师占99.71%,但是付诸实践的教师仅占8.81%。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得到真正的重视。笔者查阅了国内有代表性的11种外语核心期刊,下表数据集中反映了我国从1999年到2008年关于情感因素的相关研究情况:

研究方法 数量(篇) 比例(%)定性研究及思辨性研究 13 76.4%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结合 4 23.6%研究内容 数量(篇) 比例(%)情感与外语学习 5 29.4%情感与教材处理 1 5.9%关于情感的书评 1 5.9%情感与教学口语 3 17.6%情感与写作教学 1 5.9%情感与阅读教学 2 11.8%情感与综合的外语教学 4 23.5%情感与外语教学(共10篇占总数的58.8%)

从中可以发现:(1)从研究类型和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了思辨性、理论性、综述性和介绍性等方式。在随机收集的17篇论文中,13篇属这类研究,占总数的76.4%,而用定量或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的只占23.6%,这就说明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的研究重心停留在理论探讨性的思辨层面上,相关的实证研究尚未盛行。(2)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及外语学习的相关研究上。其中有58.8%是关于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主要集中在如何将情感因素放在整个外语教学的综合角度去考虑,当然也有在口语教学、写作教学或者阅读教学等学科进行单方面探讨的,而把情感因素放在听力学习方面作专题性研究的至今没有发现。

二、情感因素与听力

情感因素作为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时刻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状况。总的来说,情感因素在听力中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兴趣、动机和注意力三个方面。

(一)情感因素对听力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在学习中,兴趣既是求知心理向往的“导火线”,又是学习行为动力的“助推器”。兴趣在听力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听者对所听话题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听者的收听注意力及理解程度。一项针对ESL/EFL学生对英语新闻听力理解的专题研究发现,有的学生理解了有关新闻报导是因为他们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感兴趣。从这个层面上说,听力中的兴趣激发非常重要。其次,兴趣能降低我们在听音过程中的焦虑感,一个带着兴趣去听音的听者在听力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理解、吸收信息,这时听者的心理压力比在做题或应试的情景下要小得多。

那么,兴趣受何影响?心理学家罗扎诺夫认为,情感使学习者产生某种倾向或爱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兴趣源于情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情感对兴趣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以积极的情感去对待信息;是否对信息的摄取和处理始终保持一种专一的、主动的心理倾向;目标因素是否强于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否干扰了信息的判断。所有这些与听者的兴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情感因素对听力动机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强烈的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克服语言天赋的不足和学习条件差等因素。动机在听力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例如,一名有听力动机的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广播等英文节目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听力。第二,学习行为定向。动机是听力学习的“方向盘”,使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比如,一学生知道自己的新闻听力特别不好,他就会在日常的听力训练中着重于新闻这一块加以训练。第三,维持学习。有听力动机的学生会保持听力学习的持久性。

情感诸多功能之一是动机功能。经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会使人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能促使主体积极地活动。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能为个体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动机的支持,一个缺乏听力动机的个体无论在听力水平的提高还是在听力学习的持久性上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听力学习中,只有培养积极的情感,才利于正确的听力动机的建立。

(三)情感因素对听力注意力的影响

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听力理解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在与文本输入互动过程中,听者需要在给定的时间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且迅速区分相关信息与无关信息,有选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力任务上来。注意力能帮助听者在收听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相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一些针对外语听力成效的对比研究发现,听力成效高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出现溜号是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及时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到听力任务上来。如果说听力兴趣与听力动机是为了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听力注意力则是为了能让听者在听音时减少工作记忆负担,以便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听力任务上,从而提高正确率。情感有组织心理活动的功能,比如,组织知觉的选择对象、帮助维持注意、帮助记忆等。情感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注意力的集中,这是不容忽视的。

三、提高情感因素在听力中的正面作用

情感因素在听力学习中对听者的兴趣、动机和注意力都有关键性的影响,这就说明了在听力理解中激发情感的正面作用是势在必行的,而在听力学习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要提高听力,必须通过内外因素的积极结合,即教师与学生双方作出努力,才能有效地发挥情感因素的正面作用,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学生方面

众所周知,学习中学生的内因作用居首位。要提高学生在听力中的正面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上面已提到,兴趣的作用不管是对收听内容的理解还是对听力学习的持续有效进行,都是举足轻重的。在英语听力过程中,背景知识是听力理解的一条重要线索。已有研究证明,背景知识对文本的有效理解至关重要。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理解收听内容不是仅依靠把它完全听懂,而是依据已有的背景知识给予的启发、辅助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是必要的。也许有人认为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其实不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要想培养兴趣,首先,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帮助我们吸收信息,成为一个知识全面的人。阅读与听力同是信息吸收过程,两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当今,阅读的素材很多,如小说、报刊资料,凡与语言学科有关联的体裁、题材,都可以作为阅读素材,但要有一个可行的计划,并善于从众多材料中挑选适合的内容来读,切忌无目的、无方法的阅读。

其次,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能在有限时间内有效提高阅读面,并能通过看和听两个渠道吸收最新信息,以丰富和增长知识,尤其是背景方面的知识。

再次,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周围的事物和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抱有一颗好奇心、求知心,有目的地培养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事实上,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况且,只有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对学生而言,这是要做好的第一门功课。

2.端正听力动机

听力学习中,动机——学习的一个内在动力,是不可忽视的。每当动机存在并发挥积极作用时,学习最大潜能就得以激活。要端正听力动机,以下几点可以考虑:第一,正确认识考试、考证。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英语听力是专业学习的一种需要,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必要的手段,但不要将考试作为一个包袱背起来,要把这种手段转变为促进学习的一个机制。至于证书,它只是一个知识层面的标志,不能说明知识的全部,更不能说明能力的高低。

第二,听力学习中要树立为用而学的观念,养成学用结合的好习惯。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特别是听力,多重视“学”而忽视“用”,形成了“学而无用”的表象,错认为听力只在考试时才有用,因此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被动学习的心理状况。这种心理显然不利于动机的培养。听力中学用结合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最典型的是听说结合,这时听者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听力的价值上升了一个台阶。一旦学跟用的结合点多了,良好的听力动机也就建立起来了。

3.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提高收听的注意力

作为听者,经常会被一些无关因素干扰。所谓的无关因素包括外界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听者的心理因素。要提高收听注意力,听者首先要有得体的听力技巧。很多时候,我们听音时瞻前顾后,担心听音的结果,带有明显的功利心态和被动色彩。这样,患得患失的想法多了,方法的选择就容易偏了。听者要时刻把握听力的主动权,灵活地运用适合自己的收听方法和技巧,克服消极情感的同时,把听音注意力放在对意义的理解上。同时,在听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可用信息作出预测,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比如,学会通过阅读需要回答的题目了解所听材料的主题,从而确立听音时要集中注意的重点等,这样就可以降低听音注意力分散的程度。

(二)教师方面

听力学习中教师的外因作用是以得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和调节内因,包括兴趣、动机与情感等,使内、外因形成一股积极的合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求知欲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是兴趣的源泉。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三点很重要。一是保证教学内容的诱惑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紧扣时代脉搏并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材料,让学生学有所用。二是提供富有意义的前后联系的教材,使新学的言语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促使其内在动机的形成。三是设立阶梯型听力任务。它有利于在听音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这样每个个体都能从不同程度上体验到听力的成就感。

2.动机激发与情感教育

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是否激发学生的听力动机、欲望与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应秉承“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以表扬的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是需要尊重和肯定的。教师及时恰当的表扬会给学生注入动力;反之,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对听力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选择。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听力教学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创设相应的情景,利于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结合形象思维更好地记忆,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听力信息的加工。再则,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促使学生课堂参与的动机。比如听力心得分享、主题讨论、竞赛等。

最后,加强听力教学情感中的情感教育,实现学生外部动力向内部动力的转化。有研究表明,内、外动力对学习均有利,但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大,尤其有力于长期记忆。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在培养外在动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将学生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教学管理部门:利用形成性评价模式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学评估恰当与否与教学管理部门关系密切。传统的评价机制多使用终结性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关注不够,并且由于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现代英语教学所提倡的形成性评价更为科学,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更为积极。而形成性评价到底评价些什么?在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机制的建立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听力教学中的评价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这就创建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对听力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1]陈吉棠.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与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

G642

A

1673-0046(2010)01-0114-02

猜你喜欢

听者英语听力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劳工(外二首)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