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校女研究生的人际关系

2010-08-15汪雪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室友导师研究生

汪雪梅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浅析在校女研究生的人际关系

汪雪梅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女研究生是女性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她们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她们的人际关系状况不仅仅反映她们自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当前的教育问题,本文从分析在校女研究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来探讨如何改善在校女研究生的人际关系,从而为以后她们进入社会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作基础。

在校女研究生;价值观;人际关系

杨爱花认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高等院校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包括横向人际关系和纵向人际关系。横向人际关系指大学生在同龄的同学与朋友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纵向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与父母、师长等不同年龄人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女研究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独特群体,相对而言,她们文化层次高,专业素养强,年龄也比一般本科生偏大,思想也较一般本科生成熟,因而她们的人际关系也不像本科生那样简单,而是相对复杂些。

一、当前在校女研究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就业的压力,出现空前的考研热,很多女大学生都选择考研,加之国家的研究生扩招政策,使得目前在校女研究生的数量是空前的高涨。女研究生们面临着与本科时迥然不同的新型人际关系,虽然班级建制与本科相比差异不大,但是平时密切交往的同学数量急剧下降,仅限于同专业方向的寥寥几个同学,有些仅是同一导师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因此这些同学之间的关系较为亲密、与其他专业方向或是其他院系的女生关系甚疏,甚至有些女研究生几年学习下来,本班同学都还不能全部认识;除了安排布置工作以外,其与导师的接触也很少,更谈不上交流了。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特性导致他们与其他许多任课老师的接触也仅限于课堂,很少交流。因而,当前困扰女研究生的最重要的两种人际关系类型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一)师生关系

1.与导师关系

女研究生们的导师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领导型,现代社会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这类导师是大多数女研究生的首选导师,也许这类导师可以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弟子毕业时能为弟子找个好工作,所以,有领导型导师的女研究生们大多和导师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导师是有求必应,师生关系融洽。第二类是学术型,这类导师也颇受女研究生的欢迎,毕竟跟着这类导师能学点东西,虽说现在研究生扩招,但是有个学术型的导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学术型的导师,女研究生们也都相处融洽。第三类是平庸型,这类导师行政能力和学术能力都不强,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学术带头人,有的一年到头也没什么课题可做,这类导师的学生和导师的关系是“君子之交”,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只在逢年过节时见见导师面,其他时间则是导师和学生各忙各的。

2.与辅导员关系

研究生阶段不像本科阶段,辅导员的工作相对较少,女研究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来往也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女研究生和辅导员的关系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一个学期也难得见上一面。另一些有想法的女生可能会和辅导员关生系亲密些,比如那些想进学生会、社团组织的,此外,入党问题也是女大学生和辅导员关系亲密关健所在,辅导员掌握着还没入党的女研究生入党的大权,一些女研究生为了以后的就业等其他因素的考虑,想在读研究生期间顺利入党,和辅导员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入党问题,涉及到她们的切身利益,因而这部分女研究生和辅导员关系融洽。

(二)同学及室友关系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女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相互竞争理应成为女研究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影响彼此和谐关系的阻力。但是在女研究生群体中,她们不再像本科时那样亲密相处,本科阶段很多女生宿舍称呼室友是老大、老二,大姐、二姐的,而现在女研究生间彼此冷漠、很少交流,甚至同学之间互不认识的现象不在少数。一位将要毕业的女研究生Z坦陈自己读研三年几乎没有和同学作过交流,甚至有的同学竟不认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封闭的人,大学阶段很喜欢交友、参加集体活动,但读研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不想和人交流。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发表论文外,整天猫在宿舍或图书馆里,和同学交往感觉很没必要。几年之后,劳燕分飞,谁认识谁呀!”女研究生的同学和室友关系基本上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相敬如宾型,这种同学关系表面上看来很友好、客气,其实质是一种冷漠的表现,同学、室友之间很少交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自的空间,学习的学习、玩的玩、赚钱的赚钱,有的同学一年多,甚至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另一种是勾心斗角型,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室友之间,彼此明争暗斗。当前的在校女研究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的新一代,她们这代人从小过着公主般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大部分人都自私自利,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人着想。

(三)家庭关系

当前在校的女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婚的,另一种是未婚的。已婚的女研究主要面对的家庭关系是丈夫、公婆,此外,还有她们的父母。一般来说,女研究生与丈夫、公婆及父母的关系都很融洽,女研究生能读研基本上都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已育的女研究生大多数孩子都是由父母或公婆帮忙照看的。未婚的女研究生的家庭关系主要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她们坚定的支持者,不管她们做什么决定,在父母眼里,她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家庭永远都是她们的精神港湾。

二、和谐人际关系对在校女研究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女研究生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正处于青年期的女研究生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她们对人际交往的需要十分强烈,希望得到真诚的友爱,希望通过人际交往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信心十足,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维护良好的身心健康。

(二)有利于女研究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女研究生们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获得丰富的信息,明确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才能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认可。

从人的需求理论看,大学时代是女研究生的交往需求最强烈的时期。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她们在毕业后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因为没有人际关系的困扰,她们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调查表明,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研究生在工作中比那些人际关系不太好的女生在职场上有更大的作为。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研究生们往往是工作中的骨干,单位里精英,她们有一种通俗的叫法:“白骨精”,意为白领、骨干、精英。

三、解决在校女研究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

人的社会交往,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人的思想意识也不能是清一色的,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意识,这就要求要加强女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教育,帮助她们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为了逃避孤独,也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感情的慰藉,而是为了使每个人在交往中学习一些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满腔热情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理解别人,容纳别人。当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使这样一种交际价值观为女大学生所接受以后,整个校园的人际交往也会因她们的改变而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加强交往原则,促进交往技巧

开设适合女研究生需求的心理课程进行集体辅导和宣传,帮助女研究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交往摩擦中进行正确的归因,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学会一些人际交往常识和技巧;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辅导,开设交际技巧及有关方面知识的培训讲座,及时解答女研究生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让他们及早走出心中的阴影,克服自卑,增强自信,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归属感。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广泛开展校内和校外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积累人际关系方面的经验。要加强对学生中各种自发活动群体的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相关评优机制,以先锋模范、鲜活事例等来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往往能产生有效的示范作用,以正面的、积极的现象来激励和发掘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在潜力。

(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加强职业生涯指导

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让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实践意义,并且学会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使女研究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准确地进行自身定位,超前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她们在期望和追求的动力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宏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116-121.

G641

A

1673-0046(2010)01-0084-02

猜你喜欢

室友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猪一样的室友
还有梦
V eraW an g
导师榜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