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贫富差距调查及心理裂痕预防策略
2010-08-15陈世友王星飞
陈世友王星飞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铜陵分校,安徽 铜陵 244000;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3)
高职学生贫富差距调查及心理裂痕预防策略
陈世友1王星飞2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铜陵分校,安徽 铜陵 244000;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3)
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的贫富差距容易导致其心理裂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文章从加强人文教育、拓宽助学渠道、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三个方面提出预防心理裂痕的应对措施。
高职学生;心理裂痕;贫富差距;预防策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明显体现。高职学生在经济状况上所呈现的巨大裂痕给多数高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引发了心理裂痕效应。贫富差距心理裂痕效应是指校园中过大的贫富差距或裂痕对高职学生内隐心理和外显行为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现象[1]。
一、高职学生贫富差距现状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采取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选样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以及江苏省连云市港四所高职院校2005、2006、2007级的高职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题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70分,回收有效问卷率为82.22%。其中男生150人,占总样本的40.5%,女生210人,占总样本的59.5%。城市户口的高职学生208人,农村户口高职学生162人,分别占总样本的56.3%和43.7%。编制的问卷涉及高职学生贫富差距、高职学生对当前贫富差距的感受和贫富差距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影响三个方面,共计39题。在确定施测问卷之前,对已经编制好的问卷进行了试测,从中发现7题与本次调查的目的相左,并根据试测对象的建议添加了3题原始问卷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最终确定调查问卷题目为35题。
2.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平均主义不再是我国经济的拦路虎,全国人民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加之“十五大”确定了在按劳分配的基础是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积累迅速扩大,具体表现在基尼系数持续攀升、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化,地区和行业差距拉大等方面。此次89.2%的被调查者的消费来源主要来自其父母的收入,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高职学生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本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贫富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学生家庭收入差距明显
本次调查发现,在370名高职学生当中,只有21.3%的高职学生家庭人均年收放在3000元以下,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5000元之间占23.4%,5000-8000元占37.6%,8000-10000元的占10.6%,10000元以上的占7.1%,此种收入分布基本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研究证明,收入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布时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分布则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分析,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家庭比重稍重些,除此之外,高职学生家庭收入分布格局是比较合理适中。
(2)高职学生间贫富差距比社会贫富差距小
高职学生间贫富差距比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就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家长自设保护屏减轻贫富差距对孩子的影响。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家长帮高职学生交完学费后,或是一次性给高职学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或是每个月寄给高职学生生活费。所有的家长都尽力地为孩子创造安心读书的环境,但不让孩子清楚知道家庭收人情况。他们或是担心孩子有过分优越感,或是担心孩子忧虑家庭经济状况而影响学习。其二,部分高职学生即使清楚地知道家庭的收人状况,但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会不真实地填报家庭收人。有些高职学生为免别人看不起而高报家庭收人,而有些高职学生怕别的同学嫉妒而低报家庭收人。这样使得高职学生间的家庭收人差距较真实的差距要小。正是这种保护屏的作用,使得高职学生间的贫富差距要小于社会的贫富差距,也使得贫富差距对高职学生的冲击要小于社会贫富差距对人们的冲击[2]。
(3)高职学生消费结构相对合理,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富裕生和家庭贫困生消费状况差距相当惊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来自富裕家庭的高职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学生在消费状况上有着明显的差距。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学生往往要通过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或是业余外出打工来获得日常生活费用,来自富裕家庭的高职学生在大学里尽情享受生活、追逐时尚和新潮,崇尚个性和品味。本次调查的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四所高职院校的高职学生月消费支出低的只有132元,高的达到了3000元,月消费支出低于150元的占6.5%,150-350元的占35.8%,350-600元的占39.3%,600-1000元的占10.2%,超过1000元的占8.2%。他们的消费结构也比较合理,每月消费支出平均在448元,具体消费结构如下:伙食费平均为258元,占总消费额的57.6%,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支出92.5元,占总消费额的20.6%,通讯、娱乐的支出平均发展水平97.5元。理性消费是主流,但也存在高消费和攀比消费的现象。83%的学生认为应树立“量人为出,合理消费”的消费观,25.1%的学生认为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只有2.7%的学生认为应该“追求享受,超前消费”。这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来消费,不应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但也有些来自富裕家庭学生持追求享受,超前消费的消费观。
二、贫富差距心理裂痕效应的成因及其特征
1.心理裂痕效应的成因
心理裂痕效应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存在。社会的发展导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贫富差距的存在,势必要通过家庭反映到每一个高职学生身上,造成在校高职学生之间的贫富分野,“富高职学生”月消费达几千元,而“穷高职学生”则只有几十元,心理裂痕效应产生的直接诱因是不能正确对待贫富差距现象,贫与富是相对的,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这一点,更不用说用一种全局和长远的眼光来对待暂时的贫富差距。另外,高职院校缺乏减轻贫困学生负担的有效措施是心理裂痕效应加剧根本原因。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待高职学生贫富差距问题不作为,或者采取的措施不得力,就进场能放大或强化贫困差距的负面作用,从而导致心理裂痕的产生。其次,金钱上的优势导致进取心不足而忽视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心理裂痕产生的温床,贫困生在经济上的窘迫而无暇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富裕生在生活上过分的奢靡,盲目地追求社会潮流,追求享受,放松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通过不恰当的手段获得学业的高分甚至文凭,这对刻苦学习的贫困生是十分不公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失衡。
2.心理裂痕效应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心理裂痕效应表现为心理失衡和行为错位。心理失衡的主要表征是在悬殊的贫富差距面前,处于弱势的高职学生往往对生存和学习表现出焦虑抑郁;对逆境表现无奈、自怜;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不自信,甚至恐惧自卑等等。相反,处于强势的高职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处境表现出过度的优越感,通常是目空一切、高傲自负、炫耀狂妄。行为错位主要表现在求学上的实用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理想信念上的现实主义和生活方式上的虚荣主义等。其次,心理裂痕效应的实质是强化高职学生的原初身份。高职学生的原初身份是高职学生进入学之前由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及生活地域等因素所赋予的家庭子女身份。有效整合高职学生原初身份是消除心理裂痕效应的锐剑,换句话说,一个能高效地整合学生原初身份的学校里很难有心理裂痕效应滋生的温床。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一些眼前短浅的利益,疏于整合高职学生的原初身份,而且视专业冷热收费,学生公寓也分起等级,这就进一步强化的高职学生的原初身份。其三,心理裂痕效应的负面严重地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以学习职业技能为主的职校校园,人员的高密集性、交流接触的高频繁性,让贫富差距与学生近距离化,这势必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极坏的影响。
三、心理裂痕效应的预防策略
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根本上说高职院校学生内部的因贫富差异而产生的心理裂痕效应是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直接反映。这一效应对一个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公正都具消极影响。因此探索一套确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对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1.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一直以来,社会上衡量一个高职学生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其在学校中学到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实用性、毕业进入社会之后看名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才教育与选拔机制也以这为衡量尺度的缘故,并通过学业考核来进行层层淘汰。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使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校园带来诸如心理裂痕效应消极的东西。在其消极影响下,一些青年导致自私、颓废、人格障碍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甚至走向犯罪。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由着重学业教育转为着重健全人格培养,提高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2.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高职贫困生助学工程建立起了以“奖、贷、助、补、减、勤”等经济救助为主的救助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生学习期间的压力,但还远远不够。在心理裂痕效应带来的新问题面前,高职院校积极开拓社会救助力量,鼓励企业、社会建立民间助学基金,把贫困生纳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待遇、改革奖学金制度,设立贫困生奖学金。
3.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从未成年人蜕变为成年人的敏感时期。对于他们来说,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来调适其消极心理有利于应对心理裂痕效应的侵扰。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心理辅导,有些学生由于误解了心理辅导的作用,误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公正态度,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心理辅导不等同于心理疾病。在实施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时应注意心理辅导的内容具有梯度性和多样性,同时还要兼顾高职学生心理特点。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财富不是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用父母或他人劳动所得的钱来炫耀和挥霍是不正确的。大学生要学会相互尊重、彼此宽容,和睦共处。同时,要使贫困生建立起自尊自强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综上所述,防止心理裂痕效应最为根本和有效的策略是提高高职学生道德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重、自爱,自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匡促联.高职生贫富差距“裂痕效应”的应对偏差及其矫正[J].湖南社会科学,2007,(5):164-166.
[2]陈月婷.在校高职生贫富差距及其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高教探索,2005,(1):88-90.
G444
A
1672-0547(2010)01-0122-02
2009-09-10
陈世友(1976-),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铜陵分校讲师,硕士;王星飞(1976-),男,江西余干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