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效
2010-08-15王韬
王 韬
( 贵州大学 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4 )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效
王 韬
( 贵州大学 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4 )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功效
200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可见,国家已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是国防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是履行高校国防教育义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一、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的含义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国家对公民实施有组织、有步骤的国防影响,培养公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使之形成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促进国家安全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活动。普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观念的教育;(2)以《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内务条令》等为主的行为培养教育;(3)以军事历史、国防法规、著名战例、军事技术高科技等为主的知识教育;(4)以轻武器射击、战场救护、战术、格斗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
谈到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素质。人的素质既包括先天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解剖特征,又包括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形成的社会品质。这里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培训教育所获得的长期、稳定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而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从上面对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含义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国防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本教育。通过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这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相一致的。其二,结构要素的共同性。国防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包含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多种成分,体现了它与素质教育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互补的关系。由此可见,国防教育的结构要素与素质教育的结构要素具有共同性,这是二者之间协同的纽带和桥梁。
三、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效
(一)增强国防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促进大学生政治成熟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对他们来讲既遥远又陌生。因此,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全民国防意识,特别是对青少年国防意识的培养。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准在高等院校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邓小平同志强调:“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国防教育的根本指南。在国防教育中,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中的“中国国防”、“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等内容,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虽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意愿,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台独”势力对我国安全仍然构成潜在的威胁,恐怖主义猖獗,世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拒敌于国门之外,确保国家安全,青年大学生要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自觉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从而激发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内容,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军与世界各国军事科技的差距,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大学生富国强兵的决心和勇气。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及著名的战役,从而激发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可见,通过国防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对照历史和现今,他们的国防意识不断加强,也深知当前的幸福和安宁是来之不易的,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他们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夯实基础。
(二)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基本点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思想是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在军训的过程中,通常按部队建制将受训学生编成班、排、连、营等单位进行训练。平时的各项活动都是集体活动,特别是在方队训练时,要求保持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这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在军训的过程中,也是大学生不断参与各种竞赛、比赛的过程。通过参加国防知识竞赛、拉歌比赛、内务评比、争创先进连队等活动,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集体为重,体悟个人只有服从集体或在集体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的集体主义内涵,认识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的道理。随着责任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们对自身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军训结束后,学生中自私自利的现象减少了,团结互助的现象增多了。
(三)强化组织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遵守纪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的必备条件。对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是新生入学第一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第一堂实践课。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参训教官把《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贯穿到训练中,把军队铁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融入到训练中,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动作标准、操作规程、生活管理等形式,坚持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意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逐渐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品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素质之一。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苦,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而军事训练本身就是在磨练大学生的这种作风,高校各级领导和参加军训教官要求同学们树立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思想。同学们冒着烈日、雨水摸打滚爬,苦练军事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许多同学“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带伤坚持到最后。在军训过程中,他们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培养了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他们用汗水冲掉了贪图安逸和怕苦怕累的思想,换取了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思想品德。
(五)有效拓宽大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涉及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技术学科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如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这些都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加强科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激发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坚定了勤奋学习、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决心。另外,通过队列训练、格斗训练、射击训练以及战场救护等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军事技能,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六)有效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通过摸爬滚打、队列训练、单兵战术、射击、野营拉练等训练,能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肺活量、肌肉力量等得到明显的提高。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军事技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身体素质,为他们培养健康的体魄奠定了基础。同时,军事技能训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增强心理素质的良好机会。在军事技能训练中,拔军姿、走队列、练战术、射击、综合拉练等科目训练,任务重、强度大,同学们在教官和指导员的带领下,在“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鼓舞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训练任务,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无私奉献、无所畏惧、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实践表明,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大学生娇气少了,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承受挫折能力提高了。
综上所述,高校国防教育组织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的形成。强化国防教育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初步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S].1999年发布(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办发[2001]48号)[S].2001年发布(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
[3] 徐则平.国家安全理论研究[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4] 徐则平.大学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科,张正明,问鸿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8,(2).
[6] 廖济忠,胡代松.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
Abstract: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enjo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among other forms of education. Carrying ou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elps enhance awar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ism,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an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and bring up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efficacy
(责任编辑 毛志)
Efficacy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WANG Tao
(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
G641
A
1673-9639 (2010) 04-0096-03
2010-06-23
王 韬(1977-),讲师,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