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理解与主动应对“绿色壁垒”

2010-08-15黎国英毕慧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年5期
关键词:绿色壁垒壁垒贸易

黎国英 毕慧

(1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全面理解与主动应对“绿色壁垒”

黎国英1毕慧2

(1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绿色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面对绿色壁垒带来的冲击和机遇,政府和企业都要树立绿色意识,冷静地把握市场脉搏,迎接绿色挑战,开发绿色产品,塑造绿色形象,满足绿色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取得竞争优势,力争牢牢地把“绿色”的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

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起因与形式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但其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捆绑在了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1995年世贸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1999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 P 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 S O 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二、绿色壁垒的分类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趋向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目前,最严格的“绿色标准”要数《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要求欧盟进口的服装产品每一个部件(包括纽扣、拉链)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截至2010年,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更加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扣留等限制和惩罚性措施。

关于绿色壁垒的界定,目前并无共识。我们认为,从其对出口国效果来分析,绿色壁垒有正面与负面之分。衡量一个绿色壁垒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主要是看制定的目的性。如果是为了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认为它是正面的;反之,目的在于以自己的技术优势排斥他国的产品进入,那么它便是负面的。从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本义来看,它是以正面为主的,但是在强势的少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过度运用中也产生了负面的绿色壁垒。针对不同的绿色壁垒,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应对方略。随着全球经济的绿色化,正面的绿色壁垒将成为更广泛、更隐蔽的贸易壁垒,即使现阶段给我们带来很大冲击,我们也应该积极应对。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冲击

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过去对绿色环保要求重视不够,因此在近年来的国际贸易中很容易受到绿色壁垒的打击。绿色壁垒对我国产生较大震撼是1998年。当年9月,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国约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第二年,英国、欧盟等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据当时的估算,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之后是震撼不断:出口德国成衣上的纽扣不符合环保要求,出口欧洲的冻虾氯霉素超标,出口日本的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等。

由于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油漆、涂料、建筑材料、清洁用品、纸张、纸制品、电池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机械产品、鞋类、橡胶制品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这些对我国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 C 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

四、绿色壁垒带来的机遇

(一)绿色壁垒刺激和促进政府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

从我国企业现有的状况看,应对绿色壁垒,尤其需要政府精心引导和服务。目前,各级政府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建立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全面了解主要贸易国有关绿色壁垒的内容、动态及相关信息,为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指导和服务。首先,政府应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推进绿色生产活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把绿色贸易、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其次,组织建立我国的绿色贸易技术指标体系。可采取先易后难,先重点突破后全面开花的原则,选择一些有一定基础、技术难关不太大,易于突破,在国际贸易市场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如农产品和轻工产品等,先行制定一些绿色贸易技术指标,然后再逐步完善和扩展到其他产品领域,形成我国市场的绿色屏障。再者,大力完善建立绿色壁垒的技术能力和手段。进一步加强I S O 14000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实现国际认证互认,全面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迫使企业树立绿色生产和营销观念

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绿色壁垒”尚处于毫无准备状态,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也仅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获得绿色证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清醒、明智、紧迫的认识。当前,在绿色壁垒的冲击下,急需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新思想,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废物的回收、再利用,每个阶段都要考虑环保问题。据美国克里兰夫市场预测公司的调查,国际绿色消费正以每年平均12%-1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世界绿色市场规模将增至25000亿美元。因此,企业必须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三)我国进口也需要绿色壁垒的保护

我们应充分利用正面的绿色壁垒,严格执行现有的技术标准和环保法规,严防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资和污染产品流入国内。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由于我国绿色壁垒制度的缺失、导致外国某些产品长驱直入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直接造成以下方面的损害。

1.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外国大量的产品、设备和资金,但中国进口的环境标准较为宽松。于是,发达国家一方面将旧船舶、废汽车、旧电器等工业垃圾输入我国;另一方面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一些在发达国家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高昂的环保收费而无法立足的诸如化工、冶金、印染等高污染、高消耗产业转移到我国。进口“洋垃圾”及引进将增加我国环境污染,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重我国治理污染的成本和难度。

2.使我国国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发达国家利用我国绿色壁垒制度的缺失,大肆将含有病虫害的农产品和带有传染病的服装以及旧医疗卫生设备等生活垃圾输入我国,会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从国外转移到我国的大量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也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3.将增大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环境标准的门槛很低,发达国家许多环保水平较低的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和我国相关企业的产品争夺国内市场,这必然引起竞争加剧。

因此,我国进口也需要绿色壁垒的保护,要把好国门关,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国际合作,抵制负面的绿色壁垒

当前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实质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我国可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及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联合发展中国家共同抵制发达国家故意设置歧视性负面的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我们还可以利用政府采购,消除绿色壁垒的不利影响。现阶段,尽管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还没有签署《政府采购协议》。因此,在政府采购时我国就可以实行国货优先的原则。政府应优先选择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的产品,制定政策优先采购通过了I S 014000认证的国内企业之产品或具有其他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就必然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这将有效地提高中国产品整体的环保水平,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贸易空间。同时,政府采购的示范效应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总之,针对目前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的现状,清楚自己的不足,进而研究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顺应形势,在正面的绿色壁垒强烈冲击下冷静地把握市场脉搏,迎接绿色挑战,树立绿色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塑造绿色形象,满足绿色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取得竞争优势。无论是出口、进口还是国内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产品,都应有绿色意识,牢牢地把“绿色”的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

(责任编辑:张巧燕)

10.3969/j.issn.1674-8905.2010.05.011

猜你喜欢

绿色壁垒壁垒贸易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出口企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绿色包装提高产品竞争力
鱼与鱼缸
贸易统计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
破除部门间壁垒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