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的建设调查报告
——基于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党建的调研

2010-08-15王海鹏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学生党员入党

王海鹏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专业,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高校学生党的建设调查报告
——基于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党建的调研

王海鹏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专业,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当前高校学生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着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缺少公开性、党员教育内容僵化方式单一缺乏长效性、党员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稳定性、党组织活动内容溃乏缺少实效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党建工作指导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因此,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的科学化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要更新学生党建工作理念,二是要转变学生党建管理模式,三是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

习近平指出:“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高度地肯定了青年的历史地位。目前,大学生是我国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而大学生党员又是这一群体的骨干力量,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本次调查选择了以医学类、师范类和综合性类为对象的黑龙江高等院校,主要对学生就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展开了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调查中共召开了3个座谈会,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0份,主要涉及学生党组织建设、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的情况及效果等方面。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学生党员8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4%;非党员50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86%。

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基层党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比较显著的成绩,但目前在抓学生党建工作各个方面的力度还不均衡。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找准突破口,是推进当前高校学生党的建设工作亟待探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缺少公开性

一是党员发展偏重数量,轻视质量。一方面是有些高校还不能很好把握大学生的入党标准问题,绝大多数的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轻视了学生的政治表现、思想觉悟。另一方面是个别高校在一些“关系户、毕业户”问题上迁就照顾,不能做到合格一个发展一个,为这部分不够格的“特殊”人开通绿色通道使其跨入党的大门,降低了党员入党的“门槛儿”。

二是党员发展缺少公开性。一方面是发展对象提名透明度不高,辅导员内定情况比较严重,在提名发展对象过程中,也采取一些诸如公推公选上报支部的方法,但成效不大,最终往往由辅导员等主要老师“一锤定音”。另一方面是发展党员过程中,正式党员参与不够,知情权保障不到位,党员发展程序欠规范,介绍人往往是在表决时被临时指定,其参与党员发展工作几近空白。调查发现,占总数26.8%的同学认为发展名额由辅导员内定;37.2%的同学认为党员发展缺少公开性; 33.6%的同学反映党组织不公示发展对象名单,党员发展缺少公开性已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

2.党员教育内容僵化方式单一,缺乏长效性

一是党员教育理念僵化方式单一缺乏活力。有些高校党组织教育观念陈旧、僵化,往往还停留在听报告、念文件的水平,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脱节,实难收到成效。同时,教育内容或是理论深奥使学生难于理解,感到枯燥,或是浮浅无物,使学生走马观花,培训结果往往不大理想。再者,教育方式单一,往往采取灌输式的培训,更有甚者,采取自学方式,自学成“才”,党员教育流于形式。

二是党员教育缺乏长效性,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重学生入党前教育,忽视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能够比较好的开展入党前教育,其表现在于上党课,然而,一旦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考试结束,就放松了继续教育学生党员的工作。调查发现,有30.1%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员理论不足,有40.2%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内继续教育工作不到位。

3.党员队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稳定性

一是党员队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党员服务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当前,一些高校学生为了“入党”而入党,把入党当成大学时代追求的目标,这部分人入党后,不愿意再去做艰苦的工作,不能一如继往的不怕吃苦、积极工作、服务群众、勇于奉献,而是把自己悬于“高堂”之上,加之面临着考研与工作压力,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个别党员在参加一般性的学生活动中,无故迟到、缺席,在评奖评优中积极争取自我利益和荣誉,根本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调查发现,认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占29.4%,一般的占57.7%,差的占12.9%。

二是党员队伍能力不强,缺乏稳定性。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务理论工作者水平比较低,党务管理工作者比较溃乏,再有就是学生党员缺少实践工作的锻炼,其自身还不能担负起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组织党员、考核党员四位一体的任务。另外,学生党员转正后基本上步入大学三、四年级,党员负责人的新老更替跨度太大,往往是刚熟悉了业务的同志将要离“职”毕业,将要任“职”的同志尚未转正熟悉业务,学生党员队伍管理上明显缺乏稳定性。

4.党组织活动溃乏,缺少实效性

一是党组织活动溃乏缺乏多样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发展新党员,入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上,其它形式和内容的党内生活则相当溃乏,党日活动流于口头。调查发现,有40.2%的学生党员认为院(系、部)举办的党日生活会溃乏,党日生活内容单一。针对调查问卷第13题,我们可以详细看到,认为党组织一年内经常举办活动的占22.5%,一年举办两三次的占35%,一年一次也不举办的占22.5%,不知道的占20%,党日活动次数的确少得可怜。

二是党日活动缺少实效性。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内民主生活会上,虽然也有开展党内批评为主题的活动,然而,学生党员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却很少,收效甚微,往往流于形式。调查发现,有34.8%的学生党员不能做到大胆发表意见,不能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随大流,行好人主义,对犯错误的学生党员不敢大胆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碍于“情面”的“含蓄批评”、“不愿批评”,往往收不到效果,达不到开展党内批评的目的。

5.学生入党劲度有所下降、动力有所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是学生党员的主体对象,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了学生入党劲度有所下降,入党动力有所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对入党问题开始淡化和漠视。调查数据表明,有36.1%的学生认为多数人入党的愿望比原来更强,有30.8%的人认为与前些年相比没什么明显变化,有23.1%的同学认为入党积极性普遍不如前些年,有9.6%的学生不愿意入党,这已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之一。

二、原因分析

诸多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主观指导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1.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视不足,指导理念滞后

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为了提升本校在竞争中的地位,大多数高校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不惜花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引进人才,发展规模,而对学生党建工作却无暇顾及,投入时间、精力、物力、财力较少,造成这项工作在文件中提得多,行动上落实得少,学生党建工作趋于边缘化。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视不足、指导理念滞后已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软肋。

这种重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忽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倾向,往往导致党员发展中对发展对象审核不严、党员继续教育缺失、党建工作管理不足,再加上从事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人员热情不高、心思不稳,学生党员参与不够,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党员民主生活会的溃乏,造成学生党员理论上与实践中的脱节,从而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成效和力度。同时,学生党建工作指导理念的滞后,使得学生党建工作仅仅侧重于对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培训,而忽视了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有机统一的建设。这势必造成学生党员队伍服务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组织纪律性差、党员先进性发挥不足,从而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2.学生党建工作管理模式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学生党组织虽然在形式上基本实现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但学生党建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是院(系、部)党总支书记负责、党员辅导员参与的教师党员负责的条块分割交叉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势必会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在条块分割交叉管理模式下,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往往发挥不足,难免导致辅导员老师的权力专断。“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发展新党员问题上,辅导员往往一锤定音,凭其主观意断,常常提名“唯亲”、“唯近”,把“听话的”、“好用的”学生干部提名上来,使发展对象往往局限于学生干部这一“怪圈”,这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那些“毕业户”、“关系户”放低了入党门槛儿,以致降低了党员的质量。

由于分管书记和老师常常忙于事务,不能在学生党员中有效的开展党内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党员继续教育的缺失,以致学生党员理论水平不高,党性不强,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下,进一步造成学生党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差、功利化倾向严重,致使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下降。条块分割交叉的管理模式,不但束缚了学生党员对自我管理的创造性,而且使学生党员得不到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的实践锻炼,造成了党员队伍能力不强,业务不精,更担负不起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组织党员,考核党员四位一体的任务。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足,致使其安于现状、忙于其他事务,进一步导致学生党务工作的停滞、党日活动的溃乏和党组织活动的实效性减弱,趋于形式化。

3.学生党建工作中制度不完善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的不完善及其作用发挥不足,严重影响着党组织的形象和党员队伍的质量。

教育长效机制的不健全,一方面造成学生党建后续教育不足,重入党前教育、轻视入党后教育,势必不能给学生党员提供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党史常识、纪律观念、作风建设的平台,亦而造成一部分党员降低自我要求,不思进取,组织纪律性不强,党性修养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教育长效性的不足,致使学生党组织不能有效的、及时的培养出学生党务工作者,造成学生党务理论教育、工作管理者后继乏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亦受到影响。

党内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一方面造成发展党员信息公开性不到位,再加上学生党员参与不够,进一步导致发展党员提名“唯亲”、“唯近”现象的出现,使得“毕业户”、“关系户”入党成为现实的可能。入党提名问题的有失公正、公平,必然严重的挫伤了普通学生入党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对入党问题的冷漠和轻视。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党员自我要求下降,生活堕化,素质不高,党性不强,甚至使得那些犯了错误的和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占了上风的情况下,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得不到有效开展,往往流于形式。这必然造成党员队伍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党的形象。

党内考评机制的不健全,一方面使得党组织不能公正、准确的对做出较大贡献的学生党员给予奖励、鼓励,由此造成学生党员积极主动性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党员考核评议重点把握不准,标准不高,在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工作体制过于功利化的影响下,分管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在评定学生党员是否优秀方面,主观意断浓厚,评议“唯亲、唯近、唯熟”,势必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前后表现不一、不团结同学、不能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更有甚者只顾及与老师和管理干部的关系,而不愿深入到学生之中,带头为同学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个别学生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落后于普通学生,其党员的先进性荡然无存。

三、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创新理念,改革管理方式,健全各项机制,才能推进高校学生党建进一步向前发展。

1.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新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保障学生党员权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对大学生在党组织下的教育工作看成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要善于将党和国家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同时,坚持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保障学生党员的各项权益,要把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决权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学生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一要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学生党员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在培养党员的过程中,把党的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不但要注重学生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建设,更要注重学生党员参加非公有制经济的能力建设,要正确指导大学生党员在这一领域里的社会实践,努力学习并掌握在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规律,努力培养适用于这一领域里党务工作者。

2.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转变学生党建管理模式

主要是建立推优、育优的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校党委——院(系、部)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小组四位一体的党的建设工作链。一方面在院(系、部)党总支和团委主持下,形成团组织推优,党支部培养,院(系、部)党总支把关的工作体系。团支部定期组织讨论并向党支部提交推优名单,经过征求党内外群众及辅导员的意见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另一方面有效地转变工作方式,形成以学生党员自学、党小组辅学、党支部领学的有机结合教育方式,并以党员标准对发展对象严格要求和进行再教育,使他们能不断地进步,达到党员的标准,确保育优工作卓有实效。

3.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重视入党后的续续教育培养,使他们将入党作为按党的要求奋斗终身的起点,端正长期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组织生活,定期地进行有质量的组织生活,不但要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更要进一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以此使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保证学生党支部战斗力的发挥。

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发展的信息、发展党员的提名过程和标准、党员的培训、党日民主生活会、党内评议、党内奖励等各方面的监督,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方式,保证党内外群众和相关监督机构获得知情权,以预防党内特权专断和腐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日常行为的监督,在保障党内民主权益的同时,展开对那些犯了错误的、自我堕落的同志批评并帮其改正错误,以保证党的队伍充满活力,保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的评议机制。一方面要建立以党员的“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工作实绩”、“服务意识”、“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评议标准,使学生党员做事有一个规范化的定数。另一方面要保证评议的公开性,保证奖励、评议的公平正义,从而避免学生党员的功利化倾向出现。同时,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处理不合格党员。从而保证党员的先进性,保证党组织的凝聚力。

目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并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一贯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更新学生党建工作指导理念;转变学生党建工作管理模式,优化学生党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各项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的科学化建设,才能使高校学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时时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高校学生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18.

[2]习近平.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在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2009-12-24.

[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彭月英,孙中民.《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5):44-49.

[5]《中国共产党章程》[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雷三容

G641

A

1009-1890(2010)03-0043-04

2010-07-13

王海鹏(1985-),男,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执政规律。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学生党员入党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