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中的猫》看女性的生存状态
2010-08-15胡静芳
胡静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以“硬汉”形象出现。从文本入手,可以看出海明威更倾向于从男性视角进行创作,更关注男性世界,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关注女性和女性意识的作家。在海明威的一些早期作品中,他的这种女性意识已初现端倪,例如《禁捕季节》、《医生夫妇》、《艾略特夫妇》、《雨中的猫》等。在这些作品中,海明威给予了女性很大的同情和关注。其中,《雨中的猫》极具代表性,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猫”的意义,结合围绕“猫”展开的三个场景,来透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
1.《雨中的猫》、“猫”和“女人”
1.1 《雨中的猫》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美国夫妇,旅馆老板,还有一只雨中的猫之间的一段小故事。在一个阴雨天,一对在意大利旅游的美国夫妇被雨困在旅馆里,丈夫躺在床上看书,妻子站在窗边眺望风景。妻子无意中看见窗外有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水淋淋的绿色桌子下躲雨,怀着侧隐之心,她决定把那只雨中的猫抱回房问,然而,等她出去以后,猫却不见了踪影。在妻子失望地回到房间后,一位侍女送来一只大玳瑁猫,说是旅馆老板送给妻子的。小说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1.2 “猫”和“女人”
小说由三个场景构成:妻子寻找雨中的猫、妻子向丈夫倾诉对猫的渴望、旅馆老板让侍女送猫。“猫”自始至终贯穿着小说,就连小说的标题也是“雨中的猫”。值得注意的是,“猫”这一动物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猫”在英语中有“狠毒的女人”之义,可见,在西方文化中,猫可以代表女人。同时,猫本身娇小可人,惹人怜爱,需要保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猫是女人的对应物。猫作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其特点是:孤苦无依,漂泊不定,躲避危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海明威笔下的美国妻子性格温婉,可是丈夫对她的态度却是大男子主义观念支配下的冷漠。女人在单调的婚后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孤独和寂寞。一只被困雨中的猫的出现,让她找到了一个同病相怜的对象,为她乏味的生活带来了憧憬与希望。在围绕她为了得到猫与旅店老板、丈夫展开的故事情节中,读者可以体会出美国妻子所代表的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意味着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男性所支配左右,欲望被压抑,诉说无人听,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2.孤独的漂泊者
故事从一对美国夫妇出门旅游开始。海明威引出了第一个场景——妻子寻找雨中的猫。由于下雨,夫妇二人被困于意大利的一家旅馆中。此时一只同样被困在雨中的猫步入妻子的视线:“蜷缩在一张水淋淋的绿色桌子下面,拼命要把身子缩紧,不让雨滴着。”这只流浪猫饱受淋漓之苦,弱小、无助。看到窗外“雨中的猫”,美国妻子产生了一系列强烈愿望:想要保护它,或者拥有它,或者喜爱它,或者可怜它,或者以它寄托自己那么不可言状的情绪……总之,这只猫的命运和它所处的境地使她产生一种很深刻的共鸣。在猫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出于同病相怜,她力图帮助那只猫摆脱被动与恐惧的处境。这成了女人解不开的心结,因此她反反复复地叨念同一个话题:收留那只在石凳下躲雨的小猫。
对于妻子不顾外面下着雨,执意要去抱回雨中的猫的行为,丈夫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看书,他的态度是不感兴趣甚至是冷漠的。他只是“从床上说:‘我去捉。’”然后就又躺在“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他的书了。他说“别淋湿了”,却任由妻子不打伞冒雨出去。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一切都是属于男性的,女性处于一个不被界定的边缘地位。克莉丝蒂娃在分析妇女在语言上、文化上被压抑被排斥的地位时说:“女人不能代表什么,不能说什么话,她被排斥在术语和思想外。”从故事中可见夫妻关系的冷漠,夫妇间毫无交流沟通可言。丈夫完全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支配并冷落着妻子,怡然自得且浑然不觉她的失落。猫在雨中的境况,恰如女人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的境况。“雨”具有强大的无所不在的覆盖性、不可阻挡的强制性和力量,象征着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和强大的男性话语霸权。猫寻找避雨的地方,即女人在夫权的社会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话语。故事中,无家可归的猫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栖身之处。同猫一样,受冷落的妻子,心灵无所归属,感情无所依傍,身处异国他乡,更加加深了心理上的漂泊感。她对猫的保护欲望,正是对爱的渴求,也是对自身境况的认同——寂寞的漂泊状态。
3.被忽略的附属品
故事的第二场景中,走出房间后的妻子看到了旅馆的老板,旅馆老板“站了起来,向她哈哈腰”。“这个老板使她觉得自己极其了不起”。旅馆老板表现出的尊重和关切,让妻子感受到了自我,让她有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这与丈夫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喜欢这种感觉:“这个太太喜欢他;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怨言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庄严的态度;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效劳的态度;她喜欢他那觉得自己是个旅馆老板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和一双大手;她一面觉得喜欢他,一面打开了门……”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丈夫对她的态度,使她在潜意识里有一种背叛的冲动。尤其是当她遇到了尊重她、体贴她的这个旅馆老板时,女人的自我意识就暂时得到了回归。
没有找到雨中的猫,妻子怅然而归,然而,猫的出现让妻了重新认识了自我,让她在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自己的“了不起”之处。这只消失在雨中的猫引发了她想要改变自我的强烈渴望,她的语气也由起初的探询:“你不以为我留起头发来是一个好主意吗?”变成后来一系列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表示:“我想要……”文本中接连出现了十一个“想要”,表达了妻了强烈的愿望和诉求。她想要改变发型,她想要一只猫,她想要烛光晚餐,她想要许多新衣服,她想要……而这些都是她丈夫不曾满足她而又不会立即满足她的。丈夫对她的这些愿望做出的反应是“闭嘴”。
从中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一直扮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而女人则居于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地位。正如西蒙·波伏娃在她著名的《第二性》书中说的:“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妻子的平静生活刚刚由于猫的出现而燃起希望——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改变外表,改变发型,改变自己的地位,改变她与丈夫在家庭中的关系,丈夫的一句话重新将她抛回黑暗之中。丈夫用他的霸权地位来规定妻子的行为。妻子最终也没有“改变”成功,她仍然没有真正自由的权利,仍然受制于丈夫,她的话语在男性的话语霸权下显得苍白无力,她在家庭中仍然是丈夫的附属品。
4.被动的接受者
小说的第三场景中,旅馆老板让侍女给她送去了一只猫,满足了女人的寻猫愿望。但小说特别地强调了侍女怀中抱的是一只“大玳瑁猫”,并不是她苦苦寻找、想要得到的那只猫,暗示者她的梦想难以实现。她最终收到了旅馆老板送来的猫,但这仍是男性送给她的。这就是女性的处境,很难摆脱受控于男性的地位,她们很难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话语,即使得到了,也只能是男性给予的;即使得到了,和她的初衷也相去甚远。
正如伊格尔顿所说,她是“代表着男人身上某种东西的一个符号,而男人需要压制这种东西,将她逐出到他自身的存在之外,驱赶到他自己明确的范围之外的一个安全的陌生区域”。男人为维护这种二元对立始终需要压制与排斥女性。女人试图超越这种二元对立,但在经历情感挫败与追求失望后,女人依旧在男人的理性世界里挣扎,在生存困境中执着地追寻着可能的理解和生存的空间。妻子拯救雨中的小猫是她为改变自身境况所做出的努力。但这种努力总是受到社会、受到男性的限制。丈夫对她的做法毫不理会,无动于衷;妻子自己的力量又那么有限;而旅馆老板剥夺了这个美国妻子自己去争取冲破束缚的机会,他成了文化约束的象征,使她的努力变得毫无价值,只能无奈地被动地接受男性的给予。
从女性视角分析美国太太这一人物,可以看出,她与海明威早期作品中的男性主人公相似,是一个迷惘者、漫游者;她处在一个陌生、隔膜、冲突的世界。尤其在与男性的对应关系上,她处于尴尬、困惑的境地。她有独立的意识,希望凭借个人的能力,找到那只“猫”,但又无法摆脱男性的庇护。她有自己的心灵欲求,但这种欲求无法通过个人实现,也无法通过男性得到真正实现。她就像那只雨里的猫一样,蜷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不能舒展自己的身体,更无法舒展自己的心灵。所以,“雨里的猫”是她的生活状态、人生境遇。“雨里的猫”不仅是这位美国太太所面临的人生境遇,而且是海明威初期作品中女性们的一个共同生活状态。她们同样处于一个尴尬、困惑的境地,她们是孤独的漂泊者、被忽略的附属品和被动的接受者。
[1]海明威著.陈良廷等译.雨中的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李瑾,李琳.《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厄内斯特·海明威小说中的猫和女性.当代外国文学,2009,(3).
[3]刘敏贤.解读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的女性意识.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
[4]易丽君,徐定喜.从《雨中的猫》管窥海明威的女性意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
[5][英]拉曼·塞尔登编.刘象愚,陈永国等译.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