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探析

2010-08-15武学志

文教资料 2010年30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主体

武学志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兰州教育学院 人文社科系,甘肃 兰州 730020)

高校作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对它的影响日益深刻。网络在高校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很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单主体说。单一主体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只有一个,要么是教育者,要么是受教育者;二是双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从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来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主体;三是多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不仅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是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介体和环体也能成为主体。四是相对主体说。相对主体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相对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活动而言的,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活动中,主客体是确定的,一旦脱离,主客体关系又是不确定的。哲学认为:“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综合以上四种观点的合理性和片面性,结合哲学对主客体的定义,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虽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地位带来了冲击,但是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动摇,反而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的有力工具和载体。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冲击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垄断、教学过程的控制等,使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地位的冲击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由于在信息的占有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往往会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技能、具有更高的学识,在教育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更容易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受教育者可以自由比较和选择,从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加强,教育者则失去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在面对共同的教育资源时,教育者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网络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的获取和占有上有时甚至会迟于或少于被教育者,从而失去宣传、教育、解释的话语权,权威面临挑战。

(二)网络对传统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宣讲、讲座、报告、谈话、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展开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教育者凭借其信息优势,对教育材料进行有意识的筛选、整理,并通过教育过程的控制,促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由于针对性强、反馈及时,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等的新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面临着质疑和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的共享,教育者失去了原来信息占有上的优势,而学生则拥有了更多自由选择、自主判断、自我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时候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形成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理论说教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居高临下,在信息的交流上由于受教育者的种种顾虑和沟通时间的制约而呈现出单向化的趋势,即使有反馈也少之又少,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粉笔加黑板式的教学方法让早已习惯了互联网声色俱生、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多媒体传播方式的受教育者倍感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三)网络对教育主体知识结构的冲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要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顺利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除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技术,了解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种相关知识,以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建议

随着网络进入校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内容、手段、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只有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转变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影响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意识

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进一步强化其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于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所担负的具体使命、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社会、对于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来说,强烈的主体意识能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肩负的责任,获得主体素质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内在基础。

2.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树立民主意识。网络的隐匿性和开放性造就了在网络上交流的双方或多方的平等地位,网络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者的地位必然要发生变化。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资源共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获取信息机会是均等的,有时被教育者拥有的信息甚至超过了教育者,从而对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带来了冲击。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时改变自己的角色,树立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交流,耐心启发,积极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强化学习意识。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教育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不但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而且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技术、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不断借鉴和学习其他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才有可能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完成复杂而艰巨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4.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强化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在网络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因循守旧、保守不前,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迎接挑战、打破传统,积极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开拓前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二)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网络虽然是“无疆界”、“超国家”、“超民族”的空间,但作为一种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现已成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斗争阵地。现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意志不坚定,在受网上反动、不良信息的影响后,思想出现松动滑坡,道德觉悟下降;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理论水平不过关,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很吃力。因此,面对网络领域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文化价值冲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理论水平等的总和,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者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才有能力指导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高校思想政治者拥有了较高的道德素质,才有资格去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象和行为作出道德分析和判断,才能积极地推动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优化教育者的知识结构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优化其知识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者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这是关系到其能否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关系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经过培训教育者至少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熟练地操纵和应用计算机;能够熟练地搜集、筛选、处理和传递信息;能够开展上网工作(包括网上查询、收发邮件、网上通讯和参加网上讨论等);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软件设计制作方面的技能。除了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强化培训外,还可以适当吸收一部分品学兼优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唯有积极转变观念,提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民主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天地。

[1]http://tech.sina.com.cn/i/2010-05-01/08514137458.shtm l.

[2]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7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G].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主体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