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有人情味才有生命力

2010-08-15胡福凤

文教资料 2010年1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评价课堂

胡福凤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江苏 溧水 211200)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增强了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重视学生道德主体性发展。新课标力图使思想品德课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靠强行的灌输是行不通的。只有使思想品德课充满“人情味”,在“润物细无声”中才能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人情味”,引起共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而人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要坚决打破过去脱离学生生活的陈旧状况,将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

首先,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把涉及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法德、社会责任、权利义务等的人、事、物纳入教学内容。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这一课时,将汶川地震中救助生命的事例引入课堂;讲情趣和兴趣时,打乒乓球引入课堂;学习《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把同学们受到的社会青年的敲诈、体育课上的意外事故、家庭中父母的粗暴等事例引入课堂;学习竞争合作时把同学们学习上的、生活中的竞争引入课堂;学习《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时,大力搜寻关爱他人、关爱班级的事迹,让同学们受到感染。这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接受和认可,使他们认清是非曲直、美丑善恶,形成判断力、审美力、抵制力和亲和力。

其次,教学形式要生活化。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缺少适当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如在学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时,我自制了选举箱,让学生上台来选举,来了一次仿真的人民代表选举。又如在学习《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时,我开展了“小记者采访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采访节目,学生竞聘小记者,负责采访,其他学生充当被访者。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乏精彩的回答和有创意的问题。

二、营造自主化学习氛围,让学习充满“人情味”,以情导行。

新课标对教材实施的建议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改变以往那种以“教”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取而代之以“学”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新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有文字描述,又有丰富的图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教材现有资源,并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特别是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不要怕完不成所谓的“教学进度”而紧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在学习《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时,我设置了某同学学习压力过大的典型案例,并安排了讨论,讨论本小组学习、考试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并请本组同学及全班同学提出解决的策略,学生在讨论中尤其是讨论后的相互交流中用时较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我适时延长时间,让他们尽情地交流讨论,最后留给老师总结的时间少了,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已经得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本节课的目的也达成了,而且效果更好。

第二,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当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小组教学法,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及时交流,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后进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思品课最难上的复习课,有些记忆性的知识是学生头痛的。我适时把小组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到复习课的教学中。我开展知识竞答活动,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及创新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必答的题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谁胜出,并纳入期末考核。因为每个成员都会影响到小组,而小组的成绩又会影响每个人的期末考核,所以任务布置后,小组中的责任人就开始召集本小组自主复习,主动为后进生补差。在记忆知识的同时又增进了感情。

第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学习。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既受外部动机的影响,又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自主性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我国的现实教育中过于频繁的测试、考查、评比使学生经历了太多失败的痛苦,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丧失了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要吝啬夸奖、鼓励、赞美的话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学习的进步。对学生的错误有时甚至恶意的错误,尝试着宽容,毕竟学生不能与罪大恶极的重犯人相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忘记“很好”“非常棒”“你又说对了”“你真厉害”等奖励性的语言。切记,一些污辱性的语言千万不能出自教师之口,否则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总之,教师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心诚感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才能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思考,在实践中培养自主能力和鉴别能力。

三、在学习评价上人文化,让评价充满人情味

学习评价应根据科学的标准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信息反馈。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更要发挥评价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学习评价上实行多元化,多一点人性化的关怀,将更有助于德育功能的达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第一,评价的形式内容多样化。在评价方式上,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种方式,可以是描述性评语,如“你是一个认真踏实的好学生,老师为你骄傲”,“这一节课你的发言太精彩了,有的想法我都没有想到”等,能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可以是谈话,针对“学生学习状态不佳、课堂上不配合”等情况,及时找学生谈话,在交流中产生信任,信任中指出错误,改正错误;可以是考试,考试后及时批改,这时可以在试卷上给予评价或是当面给予评价;也可以是项目评价、成长记录等,如小组活动中的考核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考评,及时鼓励先进,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评价的内容也要丰富多彩:可以是课堂表现的评价,如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对每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情况、课堂纪律进行评价,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反之则扣分,累计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小组加优星,并累计进期末考核;可以是作业、考试情况的评价,每学期的开学初,全班分成学习小组,每位组长准备一本学习、考试情况记录本,由组长负责考评组员,认真记录每位级员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定期比对,评出本周、本月、本学期进步之星,优秀之星;也可以是对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评价,如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调查,数据的搜集能力,调查报告的书写能力,以及对存在问题分析能力的评价等。

第二,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致力动态的过程评价。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而教学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只有致力于动态的过程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结果,而且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小组记录的组员作业考试情况、查阅的资料和收集的图片、制作的剪报、写的小调查报告或演讲稿、在课堂上的表现等,由组长、班干部、组员,甚至所有班级成员等相互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这样做,不仅能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而且能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同时发现不足,努力赶超。这利于家长、老师用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

第三,学习评价要因人而异,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而教学中的学习评价更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每个学习小组各成员的学习状况是各不相同的,有些甚至学习成绩比较差,同时,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生命是平等的,评价应该给每个人以人文终极关怀,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少数所谓精英。在课堂上,对优秀的学生由于他们经常受到他人的重视,对他们的表扬起点要高一些,这样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也要及时捕捉,给予鼓励,即使是课堂表现非常糟糕的同学,我们也要对他们为班级扫的一次地,为班级搬的一桶水而大力表扬。在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是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尤其是对后进生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向他们投去关切的目光,对他们说出贴心的话语。

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要学会使自己的课堂充满人情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功效,达到“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总之,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情感作用,多一份热心、爱心、耐心,让思品课暖意融融,思想品德课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孙洪亮.远程培训—课程学习网.学习评价原则.

[3]2003年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