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乡土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15期
关键词:乡土广东中学

易 铭

(中山市民众镇民众中学,广东 中山 528441)

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①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中学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音乐和文化知识的新平台。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扩展中学音乐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教育界对广东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应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广东乡土音乐资源,教师根据课本的相关课时,在音乐学习的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中,有针对性地展开音乐学习活动。

一、广东乡土音乐资源的历史、现状及利用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广东乡土音乐正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广东本地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基本上是一种非专业创作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和渔业很早就得到发展。自秦汉以来,中原及南岭以北各地的商人纷纷到广东经商,进行贸易来往。魏晋至唐宋元明清的几次中原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中,大量江南地方移民涌入广东地区,江南小调也就随之传入广东民间,《剪剪花》、《送情郎》、《凤凰台》、《买杂货》、《仙花调》、《梳妆台》等江南小曲小调,被添上歌词,可奏可唱,在广东流传,因受地方文化的浸染而逐渐披上独特的岭南风格色彩,至今被称为“广东小曲”。此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喜庆活动中历来有演奏锣鼓吹打乐的习俗。悠久的民间器乐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为广东乡土音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最迟到清代,广东乡土音乐作为一个乐种,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特色——规律性使用装饰音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广东乡土音乐的曲子常常在乐句第一个音之前都有“冒头”音,它有单音、双音、三音和四音四种,最常用的是双音和四音。“冒头”音不仅可用于广东音乐的创作,而且可用于加工改造其它民间乐曲,使其具有浓郁的粤味。②无论中原古曲,还是昆曲、弋牌子曲或江南小调,通过演奏者的加工,逐渐衍化为广东音乐的曲目。《昭君怨》、《小桃红》、《柳摇金》、《汉宫秋月》、《双飞蝴蝶》等乐曲更成为广东音乐的名曲。总之,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民间音乐家的加工整理,目前广东省内乡土音乐不仅包括潮乐、汉乐、客家音乐等民间乐种,而且包括珠江三角洲、五邑以及粤西等地区的民间乐种。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各地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③。在中学音乐课程中开发和利用广东乡土音乐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乡土音乐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广东乡土音乐也承载着广东人民自古而今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通过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有利于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广东乡土音乐是我省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东乡土音乐是广东人民情感的寄托,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广东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富于生活气息,而且寄托了文化的情思,其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就是广东文化的灵魂与思想。将乡土音乐艺术引入学校音乐教育,让学生从课堂上认识本地区传统精神文化的结晶,使之热爱本地区文化艺术,这能使保护和承传民间艺术落到实处。

其次,通过开发和利用广东乡土音乐资源,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艺术技巧过于深奥,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前文已述,广东乡土音乐立足于本土,反映本土民俗习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学生对这些音乐资源也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把乡土音乐资源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将这些音乐与教科书上带有共性的其他教学内容形成互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

二、开发和利用广东乡土音乐资料的具体举措

音乐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将音乐学习内容分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广东乡土音乐资源时,教师应根据课本的相关课时,在上述领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学习活动。

1.感受与鉴赏

瑞士音乐家和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865-1950)曾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④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对广东乡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基础环节。教师应注意搜集有关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运用高科技视听手段表现广东乡土音乐的代表曲目,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使学生在获得完美视听享受的同时,激发对乡土音乐的热爱。教师的旁白和提示,应简明和生动,富有启发性。对多首作品进行欣赏时,还应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其不同的处理方法与审美特质。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听赏乡土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广东乡土音乐老艺人、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作为“活性资源”引进课堂,或者以讲座或演出的形式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感受纯正的广东乡土音乐的魅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广东乡土音乐的氛围。

2.表现

在学习广东乡土音乐的课堂上,让学生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听音乐,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表现是让他们进入主动参与状态的重要环节。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是培养学生对广东乡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教学中,教师将歌唱表演、音乐游戏、节奏训练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可以选出一些难度不高、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又能代表广东乡土音乐风格特点的民歌,组织学生演唱、表演;还可以把各种本地节日锣鼓的鼓点节奏带进课堂,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甚至是身边的文具盒、钥匙、饮料罐等,参与演奏和体验,从中体会速度与力度的节奏变换,感受乡土音乐独特的魅力。

3.创造

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教师把这些民间口头传唱、学生熟悉的广东乡土音乐素材记录整理后拿到课堂,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重新填词,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教师通过修改、总结、评价和旋律学唱,在课堂上或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创作的快乐。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班级联欢晚会和学校联欢晚会等不同的平台组织学生表演广东乡土音乐的小节目,让学生在回味无穷的课余生活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达到创造和承传家乡音乐的目的。

4.音乐文化教学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广东乡土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广东乡土音乐的产生、继承和发展状况。通过学习,学生发现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对家乡文化由知之不多到十分熟悉,由表及里地了解,由感性及理性地体验,充分认识到挖掘整理广东乡土音乐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

总而言之,开发与利用广东乡土音乐资源,有利于扩展广东省中学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让学生感受家乡之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把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性质和价值要求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注释:

①扶金玉.论乡土音乐资源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科教文汇,2008,(25):198.

②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14.

③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http://www.edu.cn/20010926/3002911_1.shtml.

④郭启发.体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0):100.

猜你喜欢

乡土广东中学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乡土中国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广东舆情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