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背景

2010-08-15王孝云

文教资料 2010年15期
关键词:多极化和平道路

王孝云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200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含义和意义,表明和平发展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认真分析当今时代局势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策。仔细分析,可以将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背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的主题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几经变化和消长。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果断地调整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80年代初期,邓小平提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到了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作出了“可以争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和平”的论断。1985年3月,邓小平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关于时代主题的思想:“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最为精确的把握,也为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指明了任务和方向。

20世纪最后几年至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世界形势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是不管世界形势怎么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始终没有变化。人类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如此的狭小,生存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为了美好的明天,人类需要携手同行。虽然局部地区仍然很不安宁,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还在与饥饿、疾病进行着艰难的斗争,但是,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只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世界发展的脚步也绝不会停止。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昭示全人类,除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之外,除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对立之外,人类还存在着更大的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这些困难也在召唤着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是一致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世界形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坚决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世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虽然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全球性的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进行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全球性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正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科技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巨大的变化,世界各国都渴望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圈,走上复兴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建立以其为主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所带来的许多危机必然会转嫁到全世界。而随着世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同时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这不免会对一些经济科技实力较弱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主权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必然会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基于其中这两方面的原因,中国提出坚决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并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

中国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同样也是顺应世界多极化潮流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虽然美苏仍在激烈地争夺世界霸权地位,但是“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力量的自主外交更加明显,第三世界的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邓小平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国际新秩序。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国际形势进一步趋向缓和。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虽然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从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动态发展看,美国的相对实力无法提供建立单极霸权的基础”,而且中、俄、德、法等国坚定地在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所以,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准确分析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作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的新的重要论述。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这些论述、思想和做法都体现了中国将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推动世界和平,实现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

当今时代,大国相互借重有所上升,安全合作得到加强,多边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多边安全机制得到加强。世界多极化成为各国共同的追求和利益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一系列的问题在阻碍着多极化的进程。为此,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下,呼吁世界各国加紧合作,共同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的人类家园。正如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也倡导“履行各自责任,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国家领导人所作的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为了全世界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不仅是中国提出“和平发展战略”的原因所在,而且是对“和平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

三、中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提出坚决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国家性质和国内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中国,以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短期目标,以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因此,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这样的,即“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又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要想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江泽民在对国内国际形势作了冷静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虽然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能否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机会,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江泽民强调:“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也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兴盛、民族复兴。”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成为时代的“领跑者”;谁如果错失了机遇,则常常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那么,从中国国情出发,该以何种方式、方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就是首先要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首先,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不难得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得到持久的发展,首先必然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和谐的国内环境。二战以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世界创造的财富要远多于战前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总和。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所以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必然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次,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合作、竞争突显的时代。“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落得一败涂地,落后挨打,只有打开国门,“引进来,走出去”,才能吸收和借鉴各国的发展经验,实现本国的较快发展。在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之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果断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至今三十年有余的改革开放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面对如今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好“战略机遇期”,成功实现改革的“攻坚”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里所讲的自力更生,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对中国来说,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蕴含着难得的机遇,还是因为这一时期是国内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矛盾大量爆发的时期。抓住机遇,实施改革,成功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又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为做到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要“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最后,世界也在关注着中国度过一个个的难关,抓住一次次机遇,实现了发展以后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多次申明“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只会对世界有利”。通过对中国国情和建国以来中国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选择和实施的分析,特别是在国际救援行动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只会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不会对世界其他国家构成任何威胁。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上的演讲[Z].人民日报,2004-04-25.

[3]温家宝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Z].新华网,2005-09-07.

[4]秦治来.国际局势变迁视野下的新中国外交60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9).

[5]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冯特君.当时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多极化和平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