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

2010-08-15陈璐

文教资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毕业班就业指导职业

陈璐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

陈璐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受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本文反思了当前高校常用的就业指导模式,探讨了符合学生成才需求、能切实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就业指导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金融危机 高校就业指导模式 创新

近年来,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不少企业裁员减薪,压缩招聘计划,改以招聘实习生,种种现状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新形势下,高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对母校的评价和认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刻不容缓。

一、旧就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旧就业指导模式是指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以面向毕业班为对象开展面授形式的就业指导课为主,以个别学生的谈话和就业咨询为辅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师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问题,旧就业指导模式未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主要问题如下:

1.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晚,效果欠佳。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在毕业班开展,部分高校则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无论哪一种形式,就业指导工作均起步较晚,有突击上阵的感觉,无法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求职目标确定及实现人职匹配等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就业及毕业论文撰写,无法静下心学习就业课程的内容,主动意识缺乏。此外,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置多以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介绍及办理手续介绍为主,缺少实战性的内容,学生体验少、兴趣小。

2.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成瓶颈。

就业指导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兼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工作。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多由毕业班辅导员及个别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担任,不少教师缺少专业训练,指导缺少实效性。

毕业班辅导员不仅要为少则一两百,多则三四百的学生提供各类就业指导,而且需完成各项就业相关的工作,甚至要组织毕业教育及各项毕业检查,不少还兼任学生会、团委指导工作,毕业班辅导员在精力上、时间上无法分配,工作精细无从谈起。师资力量成为就业指导的瓶颈。

二、新形势下就业指导模式创新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矛盾凸显,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势在必行。新就业指导模式旨在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突出全程性和学生指导的个性化。其主要特点如下:

1.坚持以职业生涯的探索和规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就业指导工作成功的前提是学生有主动性,想学并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而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以技巧性的指导和心态辅导为主,不能改变学生缺乏清晰的求职目标这一问题,学生总是漫无目的地学习,更有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指导老师进行就业方面的交流。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关键前提。

从学生成才的角度看,就业指导的目的不应是提高就业率,而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职业目标的确定及准备就业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质量。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并不等于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为就业指导课的其中一个内容,用一次讲座或比赛就草草结束,而须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就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理论,帮助学生借助各种测评系统认识自我,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一方面了解社会的用人要求,进一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以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鼓励学生为大学生涯制定详尽的目标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使学生做好充分就业调查及准备,减少焦虑,受益终身。

2.坚持以工作坊形式落实学生的分类团体指导。

大班制就业指导目标分散,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进度,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目标对学生进行小组指导或组织工作坊,如简历制作工作坊、面试技巧工作坊等,更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团队辅导中可以通过相互分享、讨论,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提高的效果。

3.尝试以就业自助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手段。

就业自助网络平台是指以博客或教师空间形式出现的就业主题网站。它比起学校就业网站更具亲和力和专业针对性,可提供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就业心得分享、指导老师心得、在线互动答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主查阅,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不习惯面谈咨询或因找工作长期不在学校导致的沟通断层问题,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解决教师精力有限的问题。

4.坚持以“一对一”的方式突出个性化就业指导。

有了就业自助平台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常见问题,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更细致的就业指导工作。受过专业咨询、指导培训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政策分析、求职心态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同时,已经签约的学生也可以朋辈的身份与咨询者分享就业心得,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朋辈就业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明确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和就业目标。“一对一”就业指导需要时间和场地上的保障,使教师和学生在咨询、指导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中断和影响,保证个性化就业指导质量。

5.尝试开放式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开放式的就业指导面向社会,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在职人员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实践,接触社会、工作,了解差距,帮助学生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性衔接。

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全程化,不仅是毕业班学生,更应辐射全校学生,努力使新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指导性,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有规律地定期开展。新生辅导员须制定每一届、每一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及计划,避免因辅导员的轮岗、分流中断就业指导工作的延续性。

6.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优良是衡量就业指导工作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加强对毕业生的生涯情况跟踪调查,形成一系列的职业生涯发展个案,进而调整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及薄弱环节,树立学生身边的成功榜样。

就业指导工作纷繁复杂,但责任重大,既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又关系到学生就业质量及家庭、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要坚持就业指导模式的实践与创新,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在前头,做到细处,做到真正以生为本,为生服务。

[1]孙烨,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猜你喜欢

毕业班就业指导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户外课
对密大附属高中毕业班所作的演讲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浅谈毕业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