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2010-08-15徐丽娟司国芹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孔乙己悲剧美的

徐丽娟 司国芹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特级教师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把握好导入这一环节。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类型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就是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学生享受美。下面结合事例,我谈谈课堂导入的五种类型。

1.开门见山,解析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凝炼的文题有着画龙点晴之妙。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教师在板书课题后可借一首诗导入:“‘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断翅膀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芜的田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多优美的一首诗,是呀,若是没有梦想,我们真不知会生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且还不止一个。有了梦想,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会多彩。梦想是创造的源泉,梦想是现实的突破,梦想是生活的滋润色,梦想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即使不能实现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憧憬。既然梦想对于人们是如此重要,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们谈自己的梦想之前,先来学习一篇有关梦想的文章,看看举世闻名的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1]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清晰简明。一开始就能围绕课题提出一些揭示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难点的问题,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引燃其思考的火花。

2.变换刺激,引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都注意从多个方面变换刺激,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有的利用挂图,有的观察实物,有的实际操作,还有的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等,形象直观。学生乐于积极思维,学习成了饶有兴味的乐事。如教学《这个世界的音乐》一文,教师可采用音乐导入法,开课时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提醒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中狂想了哪些?这个音乐告诉我们音乐的性质是什么?除了音乐家创作出的可进行演奏的曲子外,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存在哪些美妙的音乐节奏呢?大自然中还有一些天然的演奏家,它们都是谁呢?听完之后一开课就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大脑这部“机器”迅速运转,投入学习。

3.情感熏陶,创造佳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在课的起始时,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即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的情绪,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形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妙。这种类型的导入,重在感染,即以景动人,以情感人。如于漪老师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一幅“春”的美丽图画,使他们在美的氛围中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课文。她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在学生背诵古诗初步进入“春”的意境时,于老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4.投石激浪,巧设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如于漪老师教学《孔乙己》曾这样导入新课:“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再则,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悲剧往往是催人泪下的,而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眼泪却往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学习了《孔乙己》这篇文章,从那含蓄、深沉的描写中,就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如此导入,层层设置悬念,扩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启发他们更好地深入钻研课文。

5.温故启新,自然过渡。

叶圣陶先生说:“既要温故,又要知新,把以前读过的温理一下,回味那已有的了解和体会,效益绝不比上一篇来得少。”[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如《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教师在提问学生回忆并联系旧课的同时,揭示新课,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探求的好奇心,通过对比效应,引入对新课的学习,巧妙自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类型多种多样,而其目的归一,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入的特点

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但要设计好导入并非易事,正如高尔基说的:“开头的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那么,良好的导入应具有哪些特点呢?

1.加强针对性。

导入的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别,循情而变、循需而发。不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

2.富于启发性。

提出问题,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想象、联想,迅速开启思维的门户。

3.具有形象性。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运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4.讲求新颖性。

导入的设计,要考虑具有新的信息,具有新颖灵活的形式,切不可千堂一调,万课一腔。

5.注意精炼性。

反复推敲,精选内容;提炼词句,巧妙组织;优化方法,提高效率,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既要有魅力,又要重实效。教师要通过多姿多彩的导入设计,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获得思维训练和美的享受。

[1]普通会员.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7.育星教育网,2004,10.

[2]蒋仲仁,杜草甬主编.叶圣陶教育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孔乙己悲剧美的
伟大的悲剧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好美的雾
孔乙己(下)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