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初探
2010-08-15郑桃云
郑桃云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初探
郑桃云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
WHO提出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四大趋势: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医生的平等合作者,急危重症患者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者[1]。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凭借综合的护理能力工作于临床、社区护理第一线以及基础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领域[2]。这就对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当前国内各高等院校培养护理本科生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寻找有效的培养方式[3]。目前除了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以及在理论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病案进行分析外,部分院校还调整了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通过增加实践学时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更多接触临床的机会。采用这种培养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护生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重心仍在理论知识
目前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将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重心,临床学习也是注重验证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喜欢随医生查房,重视精尖技术,忽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4]。缺乏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欲望,欠缺责任感。
1.2 学习最终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是学期末或毕业时的考试成绩,不能明确学习的最终目标,有为了学习或求职而学习的心态。
1.3 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情感易动摇
有部分学生存在一种无奈而选择护理专业的消极情绪,更有部分学生在高年级接触临床后或临近毕业才对前途感到迷茫,临床部分护理人员也因不能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而有转行的念头[5]。
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随机抽取15名大一护理本科生,在征得他们及班级辅导员同意后进行了实验。
2 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的实施
2.1 患者陪伴形式的早临床培养模式
我国的护理本科教学组织模式应与国际接轨,突破传统的“三段式”(基础—专业—实习)组织模式,安排学生早接触临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即为护生提供接触临床的机会。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以患者陪伴的形式接触临床,通过访谈了解到这种形式很适合还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的一年级护生。他们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各种临床症状,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疾苦,认识到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理解的重要性及难度,深刻理解护士除落实治疗和护理措施外,还应充分发挥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充当患者的代言人,为患者服务。通过这一阶段的临床经历,可使有志于护理事业的护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有利于其日后从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无意于护理事业的护生则可及早选择发展方向,以免在几年的护理学习后才后悔,一时去留两难。所以这种模式不仅会因临床诸多的未知问题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未来临床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2 分段、分级的持续临床培养模式
继患者陪伴形式的早临床培养之后,在护生后3年的学习中再结合理论课学习的程度,以分段、分级的形式持续进行临床学习。持续临床学习过程应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多少制定恰当的目标和角色,让护生既能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又能在临床中感受到已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其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做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养成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自主学习、探索的品质。另外,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护生会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护理科研的切入点,有利于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会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多和能力的不断增长,而逐渐接触核心技术,承担关键角色,逐步从患者身边的陪护向专业护理人员转变。这种慢慢蜕变的过程能让护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不易,并且有利于护生养成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为患者利益而工作的使命感,体会护理事业的价值所在。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护生专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它类似于传统医学跟师制学习模式,具有让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成长、发展的优点,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鉴于本研究样本较少,所以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要在较大规模的现代护理教育中进行实践,并在各阶段制定明确且不断升级的目标,同时要有配套的环境、设施和制度保障,这些都需要更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索。
[1]史平,杜茂林,贺春蕾,等.浅议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8(2):165~167.
[2]刘迪成,黄惟清,王富珍,等.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6~42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穆树敏,王玉芳.掌握护理本科生特点,做好临床带教工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1):107.
[5]任香菊,万丽红,古宏文,等.广州市护士职业情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1~3.
G420
B
1671-1246(2010)07-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