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社区护士参与老年人心理疏导体会

2010-08-15文淑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3期
关键词:护士老年人社区

文淑兰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社区护士参与老年人心理疏导体会

文淑兰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老年人;心理护理;社区护士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护理的重要课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如食欲减退、动作迟缓、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以及失眠、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另外,老年人的心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社区护士应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有2种表现:有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

1.2 孤独感

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等原因,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产生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则产生自卑感,不愿出门,自感低人一等。

1.3 恐惧感

由于担心患病以及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使老年人易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表现出冷漠或急躁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由于经济原因,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健康每况愈下,增加了恐惧感。

1.4 抑郁

随着逐渐衰老,老年人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缺乏归属感而抑郁,遇事悲观。

1.5 健忘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老年人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现象。

2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

2.1 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不适应的原因之一。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医疗费用,所以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则不同。他们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人际交往,其生活重心是事业,而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人际交往骤然减少,易感到不适应。

2.2 经济状况

良好的经济状况是保证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离退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渐增高,使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加重。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收入不足、社会地位不高的老年人易产生自卑心理。

2.3 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突发重病等事件,生活于“空巢家庭”或不愉快的家庭氛围中,不仅造成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2.4 身心衰老

具有明确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做些贡献。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们有的机体衰老严重,有的身患多种疾病,这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

目前,在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3种疾病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心理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卫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和生理改变带给老年人的负面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以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理能力。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增强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鼓励老年人坚定信念,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同时,老年人应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睦与温馨,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顾,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3.2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关心老年人,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安排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他们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感,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3.3 帮助老年人调节情绪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照顾和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向老年人讲解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方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增加一些非语言交流,如轻抚老年人,搀扶老年人走路,帮助老年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节他们郁闷的情绪。

3.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保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多与老年人的家属进行多方面联系,建议其家属多关心、体贴老年人,特别是一些丧偶或患有疾病的老年人,使老年人心胸开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其孤独感、恐惧感。

3.5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社区护士应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从而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

3.6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

3.7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知识养生,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的技能。

3.8 针对老年人抑郁的护理

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士应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其次,在尊重的基础上关心老年人生活,如了解他们的需求,沟通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以得到老年人的信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再次,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使其心情愉快。

3.9 针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

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放置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其次要教育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担心。

3.10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捐助活动

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捐助一些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困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是灾区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友好的生活氛围,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11 使老年人能正确对待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是生命历程的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被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被看作是医疗的失败,对生命的放弃。现代护理观念认为,死亡是生命发展的一个自然阶段,其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因此人们不应对死亡持拒绝态度,而应持接纳态度。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并不是来源于死亡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陷入死亡恐惧的漩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以致卧不安席、食不甘味,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

人生必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乐观豁达,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面对死亡,心理状态好的人,心态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反之,则会引发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易导致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生。因此,社区护士应指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急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心理

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教给他们心理调节的方法,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R473

B

1671-1246(2010)13-0137-03

猜你喜欢

护士老年人社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认识老年人跌倒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