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材建设探讨
2010-08-15马廷升朱兰寸
马廷升,朱兰寸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 怀化 418000)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材建设探讨
马廷升,朱兰寸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 怀化 418000)
药物分析;教材建设;药学专业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专业、学科发展迅猛,教学环节中的重点教材建设更是异军突起。笔者曾参与多家出版社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的编写,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结合自己在药物分析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就如何加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材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
1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材建设现状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有全面药品质量控制的观念,能胜任药品生产、经营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工作。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医药院校都十分重视药学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层次的《药物分析》教材,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分析》教材为“本科压缩型”,高职高专特色不足。随着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与之相对的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底子薄、所需资源短缺,这致使专业课程《药物分析》教材的编写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所用的《药物分析》教材,基本上是将本科教材和中职教材内容筛选后形成的“混编版”,且这种“混编版”往往更偏重于基础理论,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极大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1]。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组织教师自编的《药物分析》讲义,存在转抄内容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
(2)《药物分析》教材与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缺乏职业特点。随着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药物质量控制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岗位群,对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药品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在不断产生、更新,但现行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有些教材一用就是多年,与医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教材的编写者不具备“双师”素质,缺少药物研究、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历,不了解最新的药物质量控制技术、质量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
(3)《药物分析》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紧。随着国家医改新政的出台,“职业证书”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医药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直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4)利益驱动导致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相应的对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需求也随之猛增,许多出版社“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争相加入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学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药学系列教材”的组织建设中[2]。但编写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将原来的本科、专科或者中专教材进行整理或者改头换面,成为拼凑的低水平之作。这种短期行为损害了一些出版、发行单位的名声,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工作。当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确实出版了一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但这些教材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 根据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特点和药物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高度重视对药物分析课程培养目标的认识。药学专业在设置药物分析课程时,是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药物质量观念,掌握药物分析中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课程要充分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以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及社会对从业人员药学职业能力的需求。
(2)充分把握好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脉络。在《药物分析》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围绕药物质量问题,通过对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全面控制药物的真伪优劣;同时也应对药物的原料、中间体、成品和制剂以及药物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中心问题是如何运用必要的技术与方法来进行药物质量分析,研究探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全书应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药典概况、药物分析各论、各种制剂分析、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其中药物分析各论主要介绍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实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在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药物结构、性质、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国药典》中常用药物分析的原理(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加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具有丰富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有一线药品检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编写。编写教材的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工作提供的最新信息确立教材内容,然后结合课程要求拟定编写方案。教材成稿后不是直接交给出版社责任编辑审稿,而是交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审阅,按照他们的审阅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调整、增删后再交出版社出版,这样才能使教材的质量得到保证。
(4)联系实际、科学设计,体现《药物分析》教材的高职高专特色。根据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在编写时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满足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要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及时增加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等的内容,删除陈旧内容,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保证质量,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①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应具备现代教材的特征,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编排形式多样,可读性强,图片和文字的排版都要独具匠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②系统性和职业性同行。《药物分析》教材在编排时要按照注重对药品质量控制方法规律性知识传授的原则对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调整,如将涉及酸性药物的章节(巴比妥类药物和芳酸类药物的分析)和碱性药物的章节(生物碱类药物、杂环类药物和胺类药物的分析)编排在一起,以便于教与学[3]。同时重点系统讲授规律性知识,如可将药物分析的基本内容分为3个部分,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而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共性和个性,在讲授时可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形成系统知识。
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以来,执业药师队伍不断壮大,执业药师不仅应是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者、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的监测者,还应是面向大众的药学服务的提供者。药物分析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主要科目,因此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除要求形成系统知识外,还应结合执业药师考试的要求和特点来编写,如在每章内容后增加一定量的执业药师考试训练题来提高学生的执业药师考试应试能力。
总之,《药物分析》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既是联系教与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全面系统地规划好《药物分析》教材建设工作,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材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使教材体系具有内容新、质量高、适用性强、系统化、多样化的特色,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1]孟梅.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教材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15:28~30.
[2]曾蓉,冉启阳,向贤兵.浅议高职特色系列教材的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3):78~79.
[3]梁李广.药物分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4]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0~31.
G423.3
A
1671-1246(2010)14-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