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部结核34例临床分析
2010-08-15李俊平朱亚军
李 悦,李俊平,朱亚军
(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 临洮 730500)
咽喉部结核34例临床分析
李 悦,李俊平,朱亚军
(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 临洮 730500)
目的 探讨咽喉部结核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均在电子喉镜下行病理组织活检及痰涂片以确诊,按抗结核药物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结果 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均以声嘶、咽部疼痛及异物感就诊,常有咽黏膜呈浅表性溃疡或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等表现,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咽喉部结核常以咽痛、声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如有咽黏膜浅表性溃疡或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时应注意咽喉部结核的可能,并以活检确诊,以免误诊,耽误治疗。
咽喉部结核;临床分析;鉴别诊断
咽喉部结核可原发或继发于肺结核,但原发者少见,由于临床表现及局部特征不同,常难以与喉癌、会厌炎、声带息肉、非霍奇金淋巴病等疾病区别,易被误诊或漏诊。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以来我院耳鼻喉科经病理确诊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 月至2009年1月我科诊治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男28例,女6例;年龄20~70岁,平均46.8岁。其中40岁以上21例,占61.76%;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3周,最长1年7个月,均首次就诊于耳鼻喉科。原发性咽喉部结核8例,继发于肺结核26例。咽结核5例,均做病理检查;喉结核22例,其中5例初诊为喉癌、4例初诊为会厌炎,均做电子喉镜检查,观察病变范围及形态,并在电子喉镜下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咽喉结核7例,其中2例初诊为慢性咽喉炎,经病理检查后确诊。渗出型27例,增生型5例,坏死型2例。34例病变部位呈表浅性溃疡,黏膜苍白,咽喉部有散在结核病灶,声带充血、肿胀,肉芽增殖。23例无肺结核病史,其中18例有吸烟史。所有患者均做三大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拍片、痰液涂片查抗酸杆菌、血沉等检查。
1.2 方法
1.2.1 X线与痰涂片检查 27例胸片检查示肺结核,15例痰涂片检查未找到结核杆菌,7例胸片、痰涂片均未发现异常。
1.2.2 在电子喉镜下行病理组织活检 34例均在电子喉镜下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病理结果见组织大量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见上皮样细胞,中间见典型的朗格汉氏巨细胞。
1.2.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一经确诊即转内科,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按抗结核疗程治疗。局部症状较重者辅以喉部治疗。
1.2.4 疗效评定标准 以声嘶、咽部不适或疼痛等局部症状消失,PPD试验呈一般阳性反应,电子喉镜检查喉部病变恢复正常,喉拭子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阴性作为治愈标准[1]。
2 结果
34例中有6例失去随访,其中喉结核5例,咽喉结核1例。28例治疗1年后复查,胸片、痰涂片均无异常,声嘶、咽喉部疼痛症状消失,咽喉部检查组织结构未见异常改变。
3 讨论
典型的咽喉部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疼痛,病灶呈鼠咬状溃疡,黏膜苍白,大部分患者由活动性肺结核播散结核杆菌所致。34例患者均以咽痛、声嘶首诊于耳鼻喉科,常因医生经验不足误诊为咽喉炎而耽误治疗,应引起重视。应在电子喉镜下行病理组织活检以确诊。非典型咽喉部结核以肉芽增殖为主。发生于喉部的病变应与喉癌、声带息肉相区别,并行病理组织活检。勿凭裸眼进行诊断,以免误诊,耽误治疗[2]。
咽喉部结核作为呼吸道结核中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3]。34例中27例胸片检查示肺结核,表明咽喉部结核多首发于肺结核,但胸片阴性、痰培养及痰涂片结果阴性而患者有声嘶、咽部疼痛或不适症状,电子喉镜检查见有咽黏膜呈浅表性溃疡或有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时应高度警惕结核病,必须行病理组织活检以确诊。
咽喉部结核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表现与喉部非特异性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及喉癌等有相似之处。因咽喉部症状患者首次就诊于耳鼻喉科时,由于医生对此病缺乏足够重视,常易误诊。为避免误诊,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掌握粟粒型结核及咽喉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并对此病予以足够重视。(2)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对无肺结核病史而又疑似咽喉部结核患者应询问其有无接触史,有无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3)仔细查体。肺结核患者局部黏膜苍白,有多发、大小不等之溃疡及糜烂面;普通炎症全身症状轻,局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极少出现溃疡面。(4)对诊断为急性炎症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有无肺结核等特异性感染。(5)血常规、胸透等常规检查简单易行,可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筛查,但有时可出现假阴性,应注意鉴别。(6)病理组织活检是确诊的最主要手段。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医生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注意动态观察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
[1]张焰,黄孝文.原发性喉部结核16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4,18(8):496.
[2]钟健略,江刚.咽喉结核25例报告[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1,15(8):371.
[3]张国强,陶宝鸿.耳鼻咽喉结核28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1997,28(2):645~646.
R529.8
B
1671-1246(2010)15-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