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和谐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定位与思考

2010-08-15金晓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院校

李 远,金晓东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高职高专院校和谐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定位与思考

李 远,金晓东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从和谐的理念出发论述构建和谐实验室文化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措施,旨在探讨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体系。

高职高专;和谐;实验室文化建设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子新教授曾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建设动员会上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实验室应营造和谐、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室文化建设。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培养国家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其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基地。为此,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俨然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

1 和谐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和谐实验室文化构建的主旨是将整个实验室建设有效整合,科学分配和管理,追求多元素的共有性和共享性,注重艺术,体现特色,寻求价值取向、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共同点并以此营造和谐。

2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构建宗旨。注重和谐,科学管理,合理统筹,营造氛围,体现特色,打造和谐实验室。

3 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和谐文化包括:和谐的环境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和谐的管理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4个方面。

3.1 和谐的环境文化

和谐的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整体布局、仪器设备摆设、宣传橱窗、室内设计、实验室安全环境和卫生环境等方面。现代高等教育应体现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为社会发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博学多才、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人才[1]。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良好、和谐的环境是其重要保障。其构建要注重合理、实用、协调、资源共享,与社会环境接轨,体现专业特色和相应的文化艺术、精神追求。

3.2 和谐的精神文化

和谐的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指实验室团队构建合理,工作氛围轻松、愉悦、和谐,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在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内容。该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是由室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认同意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师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的培养等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2]。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技能教学改革和竞赛,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等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培训,优化实验室团队等。

3.3 和谐的管理文化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教风和实验室管理,倡导文明、卫生、和谐的实验室文化。做到学生有秩序,教师有督导,课程开出有记录,仪器设备有保障。

3.4 和谐的制度文化

和谐的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具体是指进入实验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该文化的建立体现“人性”“实效”和其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完善实验室基本制度,包括实验室工作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技术安全与卫生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大型仪器使用规程等。完善安全制度,做到实验室有制度,安全有措施,责任有标牌。

4 建议

(1)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且涉及面广的工作。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实验中心统筹规划,各系部负责制定建设方案,各实验室具体实施。做到长远规划、总体设计、分工协作、分步建设、精心打造、求真务实。

(2)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定位要准确。高职高专院校学制较短,定位应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切忌好高骛远,方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实验室不能一味追求豪华、大气,需讲求实用、够用原则。

(3)实验、实训项目的统筹管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各院校盲目扩招现象,以致实验、实训资源及教育人力资源短缺。很多实验、实训项目只能以示教为主,不能保证学生动手操作,影响和谐文化的构建。因此迫切需要优化课程结构,统筹管理实验、实训项目,创建实验、实训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实验室,在保障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注重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体现人性化管理。在实验室工作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验、重教师轻实验技术人员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在晋级、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不但不能对实验室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削弱它的基础[3]。

(5)重视学生的建议。华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曾说:“我在美国30年,学会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与人的平等相待,所以我与学生讨论问题也是完全平等的。[4]”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更多、更有益的资讯和知识。对学生的培养效果是检验实验室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学生在实验室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是实验室建设和改进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构建和谐实验室文化的重要环节。

(6)完善奖励和评估制度。此制度的完善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与评估。奖励是激励师生积极创新和改革最有效的手段,评估是对效果最直接的评价方法,也是收集反馈意见,获得资料最有效的手段。

[1]徐华平,赖平.浅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24~26.

[2]郭恩棉.浅谈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学理论,2009,(16):208~209.

[3]张棣.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1):74~101.

[4]施红辉.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刍议[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8~13.

G420

A

1671-1246(2010)19-0024-02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