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版中专《生物化学》编写问题商榷

2010-08-15薛永胜周治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醛酸有误糖原

薛永胜,周治玉

(毕节地区卫生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版中专《生物化学》编写问题商榷

薛永胜,周治玉

(毕节地区卫生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中专教材;教材编写;《生物化学》

中专医学基础教材的使用者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教材使用范围广,影响深远,因此应具有高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当然,由于教材编写内容量大,如果编写时间仓促,在教材中出现少量的错误在所难免,但若是编者在教材编写和排版印刷过程中工作不严谨,审核校对不仔细,出现较多文字、符号、计量单位错误甚至内容前后不一致等问题,就会使学生对教材产生疑惑,从而影响学习兴趣。现结合我校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当之处进行归纳,和广大同仁进行商榷,以引起编者的重视,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教材的编写质量。

目前我校使用的《生物化学》[1]教材为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三版,马如骏主编,供社区医学、护理、妇幼卫生和医学检验等10个专业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11月第一版,2008年5月第三版第60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978-7-117-02563-8/R·2564。

1 内容表述前后不一致

(1)第五章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P49),叙述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具体内容为:“以上反应过程中,琥珀酸在以FAD为辅基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加着重号处“辅基”称谓与前面章节的称谓不统一。FAD在第四章(维生素)叙述为“:维生素B2进入人体后转变成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FMN和FAD是核黄素的活性形式,分别作为黄酶的辅酶,在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递氢作用。”这里是将FAD称为辅酶,而把FAD称为“辅基”的内容还有第六章(生物氧化)和第七章(脂类代谢)。首先“,辅基”和“辅酶”是2个不同的概念,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能用透析等简单物理、化学方法使之分开的称为辅基;而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用透析法易于使两者分离。其次,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物化学》[2]教材生物氧化章节的叙述为:“需氧脱氢酶以·FMN 或FAD为辅基,酶蛋白与辅基结合牢固,统称为黄素酶蛋白或黄素酶。”从上述内容可知,FAD作为黄素酶的辅基,是因为它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由此可推断FAD是辅基而不是辅酶。

(2)第十一章第三节,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P123),叙述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具体内容为:“凡含有羟基(醇、酚)、氨基(胺)及羧基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都能在肝细胞微粒体中进行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反应中所需要的葡萄糖醛酸基来自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UDPGA),反应产物是醚型或酯型的α-葡萄糖苷酸,例如:苯酚+UDPGA→苯β-葡萄糖苷酸+UDP,苯甲酸+UDPGA→苯甲酸 β-葡萄糖苷酸+UDP。”加着重号的地方是指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生成物,但生成物却前后表述不一致。文字叙述中反应生成物是“α-葡萄糖苷酸”,反应式举例中的生成物却是“β-葡萄糖苷酸”,且反应式未写出葡萄糖的结构式,看不出其结构类型。葡萄糖的结构类型是指在葡萄糖的氧环结构中C1上的羟基与C2上的羟基在同一侧的称α-葡萄糖,不在同一侧的称β-葡萄糖。从文字叙述可知,反应中所需要的葡萄糖醛酸基来自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并且在《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3]中专教材中,可看出反应生成物结构式中的葡萄糖结构是α型,因此生成物应是α-葡萄糖苷酸。

2 概念叙述不当

(1)第三章第二节,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P21),具体内容为:“酶与底物结合成复合物时,由于底物分子远比酶分子小,所以底物只结合在酶分子表面的一个区域,该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这个区域集中了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加着重号处“部位”与前面叙述的“区域”不统一,应把“部位”改为“区域”;加着重号处“这个区域”在之前已明确定义为“酶的活性中心”,因此,在叙述必需基团所处位置时用“酶的活性中心”更恰当。此内容可参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物化学》教材。

(2)第六章第一节,呼吸链的组成(P60),具体内容为:“QH2在细胞色素体系催化下脱氢……,最后交给分子氧,氧被激活生成氧离子与基质中的2H+结合生成H2O。”第十一章第三节,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P122),具体内容为“:该酶系催化反应的特点是能直接激活分子氧……”上述加着重号“分子氧”的这种说法过于口语化,应改为书面语“氧分子”较恰当。

3 计量单位、化学符号用法不统一

(1)第五章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P51),叙述糖原含量的内容为“:体内多数组织细胞都含有糖原,其中以肝和肌肉含量最多,肝糖原总量约70g,肌糖原总量约250g,脑组织中糖原含量最少,只有0.1%。”加着重号处“0.1%”表示物质含量与前述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表示方法不统一,之前糖原的含量用“g”计量单位,而脑组织中糖原含量却用百分比表示。脑组织中糖原含量虽少,也可用比“g”小的“mg”或“μg”来表示,这样 3 种组织中糖原含量对比就一目了然。

(2)第十二章第三节,无机盐的生理功用(P133),在叙述无机盐是酶的辅助因子或激活剂时,内容为:“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铜、碳酸酐酶中的Zn2+、激酶类中的镁、淀粉酶的激活剂是Cl-等。”加着重号处“铜”和“镁”用文字表示“,Zn2+”和“Cl-”却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方法不统一,而且体液中的无机盐通常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电解质,因此,4种物质应统一用“Cu2+、Zn2+、Mg2+、Cl-”表示。

4 文字书写有误

(1)第二章第二节,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P8),内容为:“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是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加着重号处“无规卷曲”应改为“无规则卷曲”。

(2)第二章第四节,核酸的一级结构(P16),内容为:“A、G、C、U、T等缩写字既可代表碱基,也可代表核酸中的核苷酸。”加着重号处“缩写字”应改为“缩写字母”。

(3)第三章第二节,酶的结构与功能(P21),内容为:“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在这个反应中NAD(+尼克酰胺腺嘌呤=核苷酸)作为乳酸脱氢酶的辅酶,是氢和电子的载体,具有接受氢和电子的作用。”加着重号处“=”有误,不是等号,而是文字“二”。NAD+是尼克酰胺在体内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4)第五章第一节,糖的有氧氧化(P48),叙述三羧酸循环内容为:“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生成琥珀酰CoA和CO2。α-酮戊二酮·+CoA-SH→琥珀酰CoA+CO2。”加着重号处“酮”字有误,应改为“酸”字。

(5)第五章第一节,糖的有氧氧化(P49),内容为“:表5-1葡萄糖有氧氧化产生ATP统计……首先形成GTP,再将高能磷酸转给ADP生成ATP。”加着重号处“高能磷酸”叙述不完整,应改为“高能磷酸键”。在本页的第一行有完整的文字叙述,即“生成的GTP除可直接利用外,也可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

(6)第五章第一节,糖的有氧氧化(P49),叙述三羧酸循环,内容为“:再生的草酰乙酸又可进入第二次三羧酸循环。每一次循环氧化掉-分子乙酰CoA。”加着重号处“-”符号有误,不是连接符号,而是文字“一”,表示乙酰CoA的分子数量。

(7)第八章第三节,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P90),“在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的反应式中”,把催化此反应的“组氨酸脱羧酶·”写成了“组氨酸脱羧酸”。

(8)第八章第三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P96),内容为:“先天性酷·氨酸酶缺乏的病人,因不能合成黑色素,皮肤毛发呈白色,称为白化病。”加着重号处“酷”字有误,应改为“酪”字。

5 符号书写有误

(1)第三章第一节,酶促反应的特点(P20),内容为:“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的反应中(2H2O→2H2O+O2)……”加着重号处“H2O”分子式有误,不是水分子(H2O),而是过氧化氢分子(H2O2),缺少氧原子个数下标“2”。

(2)第六章第三节,非线粒体氧化(P65),内容为:“单加氧化酶催化的反应进行时需要还原型NADP参加,其反应通式如下:RH+O2+NADPH+H+→ROH+NADP++H2O。”加着重号处“NADP”代表式有误,缺少1个氢原子“H”。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脱氢氧化,属氧化型,当NADP+加氢后变成还原型NADPH。

(3)第七章第四节,高脂血症(P80),内容为:“临床上常见有高三脂酰甘油血症[血浆三脂酰甘油>1.8mmol(160mg/dl)]和高胆固醇血症[血浆总胆固醇>6.7mmol/L(260mg/dl)]。”加着重号处“mmol”应该是表示血浆中三脂酰甘油的浓度,缺少“/L”的单位符号。

(4)第十一章第四节,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P124),内容为:“胆红素如果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积蓄过多,就形成核黄疸,它不仅干扰脑的正常功能。且有致命的危险。”加着重号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因为“不仅……且……”在语法中属于递进关系复句,应改为“,”。

(5)第十二章第一节,体液的交换(P131),内容为:“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压、高于血浆胶体渗透压,故水和小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间液。”加着重号处“、”应删除,因为这句话没说完,不应用顿号。

[1]马如骏.生物化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爱儒,黄如彬.医学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王同明.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G423.3

B

1671-1246(2010)19-0145-02

猜你喜欢

醛酸有误糖原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作为加工助剂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葡萄糖醛酸内酯制备和表征研究
乳腺癌细胞转移核心机制终破解
理解有误
更正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磷光内滤效应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
选题有误
更 正
肌糖原超量恢复的研究历史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