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56例诊治体会

2010-08-15李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术区脑萎缩非手术治疗

李震

1999~2008年,本院共收治颅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 56例,占同期颅脑外伤患者的 8.9%。均根据动态 CT检查结果分型,对不同的硬膜下积液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均治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 37例,女 19例;年龄 5~72岁,平均 42.3岁。交通事故伤 29例,跌打伤 21例,坠落伤 6例,CT示额部积液 31例,颞部 19例,顶部 6例(双侧硬膜下 29例)。积液 >20m l者 32例,<20m l者 24例。伤后 1~28 d发生积液,平均 12.6 d。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非手术治疗 28例,腰蛛网膜下腔管持续引流脑脊液 12例,颅骨钻孔积液腔皮下引流 10例,积液腔-腹腔分流 6例。均治愈。

2 讨论

2.1 机制 ①蛛网膜破裂形成单向阀门,从而使硬膜下腔的脑脊液不断增多;②血脑屏障被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的血浆外渗;③手术导致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腔直接相通,逐渐增高的颅内压和脑组织搏动,不断推动脑脊液流入硬膜下腔以引脑外伤后发生脑萎缩时硬膜下间隙增大,易使脑脊液充填于硬膜下腔。

2.2 诊断年龄越大、伤情越重的患者越容易发生硬膜下积液。好发部位:额、颞、顶部。头颅CT有单侧或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呈新月形低密度影与脑脊液相似的特征性表现。

2.3 治疗根据动态 CT检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被分为进展型、稳定型和消退型,进展型和持续占位的稳定型是其手术的适应证。笔者对硬膜下积液 <20ml,占位不明显,没有颅内压力增高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同者,定期复查CT,如发现积液增大,则改手术治疗;如积液稳定或呈消退趋势,则可不予特殊处理。本组非手术治疗 28例,疗效良好。笔者对硬膜下积液>20ml,占位明显、进展型,有颅内压增高者则积极手术治疗。对积液位于术区皮下者,首先予以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使术区皮肤塌陷,与脑组织紧贴,从而可防止脑脊液再次进入术区皮下,1周后皮肤与脑组织间纤维生长而紧密相贴。通过此方法治愈 10例,对积液位于骨窗外及积液位于术区皮下,通过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未能治愈的患者,我们予以持续外引流术,外置引流管不超过 1周,以防感染。本组用此方法治愈 12例。对积液量大,脑萎缩明显、外引流后脑组织弹性差者,我们予以积液腔-腹腔分流。我们用此方法治愈 6例。积液腔-腹腔分流是较理想的术式,大多数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2.4 预防血性脑脊液者应坚持腰穿 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明显小于腰穿次数少于不腰穿的患者,因腰穿可引流出血性脑脊液,减少蛛网膜粘连,促进脑脊液回吸收,降低蛛网膜下腔压力,从而减少了脑脊液向硬膜下腔溢出。另外,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减轻脑萎缩,对硬膜下积液的防治均有很大帮助。

[1] 王建国,张丽卿,李长茂.高压氧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的应用:附 42例.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352.

猜你喜欢

术区脑萎缩非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脑萎缩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